两栖飞鹅
2017-02-27张宝健
张宝健
二、机身尾部的制作
机身尾部采用3mm厚的轻木做定形基板(图31),在其上搭建出每片尾部隔板后(图32),再进行蒙皮(图33)。水平尾翼安定面采用在轻木基板上粘接弧形肋片的方式制作,并在基板上打出很多減重孔。翼面外蒙上1.5mm厚的轻木板,且将升降舵舵机安装到位(图34)。
升降舵用3mm厚的轻木片搭建出基本框架(图35)。由于舵尖处较薄,因此要逐渐打磨成形(图36)。方向舵用同样的方法制作(图37)。
在方向舵尾端装上红色高亮LED灯作为尾部防撞灯(图38),顶部则安装绿色高亮LED灯作为飞行指示灯。两者信号线并联后穿过各片翼肋。为方便携带和收纳,水平尾翼采用分段可拆卸式结构(图39)。至此,机身基本完成(图40)。
三、机翼的制作
机翼翼肋用3mm厚的轻木片切割。为防止进水,翼肋并未开出减重孔。机翼大梁采用“工”字梁结构,上下两面各贴一片0.5mm厚的碳纤片以增加强度(图41)。机翼内副翼舵机线、电调动力与控制线以及翼尖飞行灯和翼内照明灯的电线均通过塑料套管穿过各翼肋。为防止进水,套管两端都灌入防水硅胶密封(图42)。在机翼翼根处埋入插座,可与安装在机身中的接收机信号插头相连(图43)。
最初采用银燕2212(KV值980)无刷外转子电机(图44),但进行拉力测试后发现,其推重比较小,可能无法使模型顺利升空,因此更换为新西达2217无刷电机(KV值1250)。调整好发动机舱的安装角度后,将发动机机架粘到机翼上(图45)。
左右机翼用碳纤管插管连接(图46)。为使翼根与机身相接部位外形平滑过渡,在翼根内部填充泡沫后,外部再粘贴一层轻木蒙板(图47)。副翼采用传统的框架结构制作,外部蒙轻木蒙皮(图48)。
机翼部分完成后,将其与机身组装起来观察效果(图49),如有不足之处,再进行修改。
四、发动机舱罩的制作
由于发动机舱罩可展现的细节较多,因此进行了精心刻画,大大增加了整机的像真度。发动机舱罩为层板构架(图50),外蒙轻木板(图51)。舱罩前的安装基板用2mm厚的层板制作(图52),再用5mm厚的轻木片切割出多缸发动机仿真件(图53)。发动机机罩及散热罩则用易拉罐罐底和塑料管制作(图54)。最后将外表面的凹痕和毛刺打磨光滑,舱罩就完成了(图55)。
五、浮筒的制作
先用层板或轻木板做出浮筒的整体构架(图56),再在底部蒙1.5mm厚的轻木板来定形(图57)。使用直径6mm的碳纤管做浮筒支杆(图58)。在将碳纤管插入浮筒前,插入端两侧要粘贴木片固定(图59)。在浮筒筒尖处粘贴一个轻木块(图60),并将其打磨成浮筒筒尖的形状(图61)。
为了防水,在浮筒外表面外覆一层玻纤布,并刷上环氧树脂(图62)。待树脂固化后,再将表面打磨光滑。在浮筒支杆上靠近浮筒的一端安装牵拉钢丝的挂环(图63),待为浮筒蒙好热缩蒙皮后用钢丝将其与机翼固定(图64)。
六、组装调试
组装调试各个配件。其中,由于水平尾翼为可拆卸式,因此升降舵也采用可拆卸传动结构(图65)。为了方便随时调整灯光样式,使用单片机设计了可编程灯光控制系统(图66)。最后,为整机蒙好热缩蒙皮进行涂装美化,这架G-21像真机就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