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市生态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17-02-27
(新乡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 新乡 453000)
新乡市生态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韩飞
(新乡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 新乡 453000)
生态畜牧业是运用生态系统的生态原理、食物链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物质共生原理,采用系统工程方法,并吸收现代科学技术成就,以发展畜牧业为主,农、林、草综合发展的畜牧业。近年来,新乡市着力打造全省生态畜牧经济强市和全国现代生态畜牧经济产业基地,全面提升畜牧业良种化、标准化、规模化、组织化、产业化水平,畜牧经济呈现快速稳定发展的局面。
1 生态畜牧业发展现状
1.1 推行深山林下绿色养殖模式
在山林、经济林等资源丰富的区域,主要在辉县、卫辉、凤泉等山区,延津、封丘林业资源丰富的区域利用土杂鸡、太行山羊、小尾寒羊等畜禽的放养特性,在自然中进行适度散养、林中闲地棚养等,生产优质、生态的畜禽产品,达到土地、粪便资源的有效利用,实现林地养畜、畜粪养林,林牧并举,和谐发展。目前,全市林下养殖场共有12家。
1.2 推广种养结合模式
种养结合的养殖模式,就是按照养畜-畜粪-肥田-促进作物生长-养畜循环的模式,以种促养,以养促种,实现良性发展。一方面,种植作物为畜牧养殖解决了养畜带来的粪便污染;另一方面,大量畜粪为种植作物解决了肥料短缺的问题,减少了肥料的成本,提高了作物产量和效益,使种植业与养殖业共同发展。目前新乡市种养结合模式在奶牛养殖中有较快发展,截至到2015年全市共参与土地流转的规模奶牛场(区)21家,占全市规模奶牛养殖场(区)总数的37%,流转土地11 495亩,约占全市可用耕地总面积的0.21%。奶农通过土地流转,种植专用玉米进行全株青贮,节省了资金,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称之为紧密型的种养结合;还有大多数奶牛养殖场由于资金或其他原因,没有进行土地流转,但他们与种植户提前签订收购协议,对秸秆进行收购,吸纳了大量的秸秆,变废为宝,笔者认为这是一种松散型的种养结合。目前,全市种养结合养殖场共22家。
1.3 开展循环经济模式
针对大型养殖场粪污处理的难题,开展鸡粪的加工利用,辉县、封丘、延津、原阳相继建设了有机肥料厂6个,年处理畜禽粪便5 000多吨,全市具备畜禽粪污加工处理的养殖场共6家,同时,在畜禽标准化畜牧养殖小区内配套建设沼气池等污粪处理设施,按照养畜-畜粪-沼气-有机肥生产-种植等循环模式,把种植、养殖、有机肥生产、沼气工程等有机结合起来,达到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多层次利用,实现生产发展、能源利用、生态保护三者的和谐统一。目前,新乡市开展循环经济的畜禽养殖场共28家。
2 生态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重视不够,投入不足
长期以来,养殖一直沿用传统的生产方式,对发展生态畜牧业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没有加大力度推动生态养殖的发展,缺乏战略的思维和谋划,在扶持资金的安排上,生态养殖项目财政预算严重不足。
2.2 差距明显,发展滞后
与江浙、山东相比,新乡市生态畜牧业发展还有不少差距。前期主要在奶牛、生猪、肉鸡养殖上进行了一些尝试,但比例并不高。生态养殖还仅仅是开始起步,与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方向差距甚大。
2.3 疫病复杂,风险加大
新乡市地处中原,交通便利,这是畜牧业发展的优势,但也造成了动物疫病防控任务异常艰巨,动物疫病的状况是旧病未灭、新病又发。外地“引种”带病导致混合感染,其他代谢病、新的遗传病、非典型、亚临床病症增多,传染性疫病的危害越来越大,加之防疫体系不够健全和防控策略不尽科学,以及牲畜流通日益活跃,也使养殖场(群)间互相传染的机会加大。
3 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完善产业发展政策,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扶持生猪产业发展的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农业产业化、扶贫、流通储备、节能减排等相关项目支持;支持牛、羊、兔等节粮型草食牲畜和特色优势畜禽养殖;扶持饲料青贮加工等新兴产业发展。可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方式,鼓励和加快适度规模养殖户标准化圈舍改造。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银行贷款按照基准利率给予适当的贴息补助,并对符合条件的养殖专业合作社予以支持。
3.2 全面深入推进畜牧标准化养殖
要按照养殖设施化、畜禽良种化、生产规范化、粪污无害化、防疫制度化和监管常态化的要求,实现畜牧业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的有机结合,将畜牧业的技术规范、养殖管理、日常工作进行标准化的操作,提高养殖从业人员的自觉性。与此同时,还要加强“畜牧达标示范场”的动态监督和管理,积极推广“龙头+合作社+农户”的“畜牧养殖小区”类似的发展模式。集中力量加大对现有“畜牧养殖小区”的标准化改造力度,最终达到推进生态畜牧业“标准化”和适度规模养殖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3 推进生态畜牧业发展配套体系建设
一是加强良繁体系建设。要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政府适当扶持、市场化运作的原则,采取“引、育、繁、推”相结合的方针,加快构建与发展生态畜牧业经济相适应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二是加快畜牧科技创新和推广步伐。加速畜牧科技成果的转化,加快畜牧兽医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大力推广畜牧兽医实用新技术。
3.4 防治养殖污染
加强对禽畜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污染治理,建立禽畜粪便无害化处理站,配套相应的回收和清理池。以城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江河两岸的污染防治为重点,划定禁养区和限养区,控制重点流域新建规模化禽畜养殖场。遵循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和综合利用优先的原则,提高禽畜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使用安全、高效的环保生态型饲料和先进的清粪工艺、饲养管理技术,实现“源头控制”。
S81
:B
:1004-5090(2017)01-0038-02
2016-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