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入侵动物疫病对我国兽医公共卫生的影响及防控建议
2017-02-27张慧正
张慧正
(洛阳市汝阳县动物卫生监督所付店分所,河南洛阳471200)
外来入侵动物疫病对我国兽医公共卫生的影响及防控建议
张慧正
(洛阳市汝阳县动物卫生监督所付店分所,河南洛阳471200)
外来入侵动物疫病是指世界上某些国家或地区已经发现,而目前尚未在国内发生或发现的动物疫病或者人畜共患病。这些疫病在特定条件下可以通过动物及其产品的国际贸易、边境互市、野生动物迁徙和媒介昆虫等途径传入,从而对国家动物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安全、生态安全产生威胁,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甚至对政治、经济、社会和国家安全产生重大影响。我国应对此保持高度警惕,提高对外来入侵动物疫病的监管水平,保证我国兽医公共卫生事业的稳定。
1 外来入侵动物疫病的来源
1.1 自然传播
自然界存在的各种生物大都是细菌、病毒及寄生虫寄生的宿主,有的生物本身不发病,但却携带病原,这就是生物媒介的一种,病原通过各种生物活动传播,继而通过食物链方式传染至食物链顶端使人类受害。生物媒介为传播虫媒疫病等非直接接触感染的疫病起到媒介作用。由此可知,控制疫病传入的重点工作是防止传播媒介的引入定居。
1.2 非法入境的动物及其产品
近年来,染疫动物及其产品非法入境的活动猖獗,这与国际重大动物疫情频发有关。当前我国加强了监管以防止引进疫区动物,基本上禁止了从疫区引进动物产品,使得疫区动物交易困难。不法分子借助走私、夹带、换包装或伪造卫生证书等手段谋取暴利,通过非法贸易手段致使疫区病原引入我国,漫长的海岸与陆路边境助长了不法分子走私活动。因有些边贸方式是私下非法交易,使疫区产品引入,使疫情传播扩散,严重威胁畜牧业和公众健康安全,我国西部地区发生的新型口蹄疫、小反当兽疫与此有极大关系。
1.3 正常贸易的动物及其产品
正常贸易往来动物及其产品也可能携带疫病。一方面是由于疫病尚处于潜伏期、抽样或检测方法的局限性限制等,即使通过正常贸易往来的动物及产品,也难以避免其中可能携带病原体,进而导致动物疫病不可避免地在养殖业中呈不同程度的存在或流行;另一方面是对新发疫病的研究有限,对其缺乏行之有效的检测手段,或者对其认识不足,没有将其列入双边检疫条款规定的疫病检疫名录中,导致漏检从而传入我国。
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等发达国家要求进口动物须经指定的口岸,在指定的隔离场所隔离检疫,否则拒绝入境。我国可以借鉴并制定一套科学、合理以及动态的检疫程序,严格执行,对进口产品进行严格检疫,才能有效控制疫病,防止因检测力度不足、认识不足造成严重后果。
1.4 生物材料
生物材料来源主要为进口的生物制品,在进口前未经过严格监测,使病原微生物未被完全灭活,传入我国。如在与国外开展科研合作中,科研机构所用的生物材料本身并未符合安全标准,造成疫病外漏。应采取措施加强这些科研机构对病原微生物引进时的安全防护措施,提高科研机构的守法意识,防止病原逃逸传播疫病。
2 外来入侵动物疫病的传入途径
2.1 陆运传播
我国边界线长,边境交流频繁,从东南亚到东北,所开放的公路、铁路段除存在正常贸易外,与周边国家的民间贸易也相当密切,动物及其产品在内的货物交易流通活跃,不法交易行为无法彻底打击。与我国接壤的周边国家疫情形势严峻,诸如俄罗斯、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等国流行的小反刍兽疫;蒙古、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缅甸等国口蹄疫、禽流感疫情不断;俄罗斯流行的非洲猪瘟、亚洲I型口蹄疫,特别是近年来,牛瘟、小反当兽疫、非洲猪瘟、疯牛病以及O型以外其他型口蹄疫在境外频发,我国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目前小反刍兽疫已传入我国西藏,亚洲I型口蹄疫也在我国西北一带开始流行,周边国家流行的其他重大动物疫情也可能随时传入。疫病传播途径基本都是通过与有疫情发生国家接壤的西部边境地区,疫情主要存在于牛、羊等动物中。所以,防范边界疫情刻不容缓,应坚持严厉打击非法贸易和非法走私。
2.2 航空传播
通过空港入境的国际旅客,存在将动物及其产品或其他生物制品引进的潜在风险。通过航空现场截获非法携带品增多,而动物疫病通过航空口岸传播的情况,我国也未能完全杜绝。主要出现在保证通关量与禁止非法携带物的矛盾,近年来航班日益增多造成查获违禁品困难,尤其对来自疫区的国际旅客携带染疫动物及其产品发现的可能性更低。
2.3 水运传播
通过开放的港口入境,其检验检疫环节没有纰漏,疫病动物及其衍生物入境我国得到有效监测,疫情扩散至我国的风险系数较小。另外,在运输旅客方面,一般情况下,旅客较多来自周边国家或地区,或旅客从国际油轮进入我国,由于旅客携带的日用品多而繁杂,难以一一排查到位。因此,通过船运将染疫动物或病毒引入我国的可能性极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和防范。除此以外,由于我国存在众多海港、码头,层次不一,可靠性较差的海港、码头走私行为频发或存在黑幕交易等,难以取缔和监管。我国海岸线辽阔,特殊的海上走私行为也难以预测,更难加以有效控制,因此海路一直是传播疫情的主要途径之一。曾有数据显示,2004年高致病性禽流感在全球流行高峰时期,某口岸先后从海上或口岸截获非法进口的肉类近700 t,其中,主要为冻禽肉类产品,均产于疫区。这些疫区产品因疫情不能正常贸易,一些不法分子为谋取暴利将其偷运入境,传播疫情的风险极高。
3 外来入侵动物疫病对我国兽医公共卫生的影响
历史上,外来动物疫病的入侵曾给许多国家的畜牧业带来严重灾难,有时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比如美国、英国等国的口蹄疫、美国的西尼罗河热和猪水泡病、源自英国的疯牛病、西班牙和俄罗斯等欧洲国家的非洲猪瘟等的暴发和流行,都给这些国家带来了沉痛的打击。我国在这方面的教训也十分惨痛,如A型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蓝耳病、小反刍兽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在不同时期由国外传入,曾经或仍然在危害着我国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对我国畜牧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对公共卫生安全产生了持久的威胁。
4 发达国家对外来动物疫病的防控措施
4.1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政府认为,一次大规模的突发疾病的控制行动是一个复杂的反应过程,需要各方面力量的迅速动员、协调,包括资源、财力和各种各样的团队,需要各级政府采取必要的社会、经济、人力、动物卫生、贸易等各方面措施。由澳大利亚政府,各州和地区政府,以及相关畜牧产业共同商定的全国动物疫病应急反应计划,是一个为控制和根除外来疾病以及表现为地方流行性动物疫病的国家层面的响应计划,通过该计划,可以采取统一的方式来应对在澳大利亚任何地方发生的紧急动物疫情或疑似疫情,包括检疫和活动的控制、感染动物的扑杀和处理、感染区域的消毒、易感动物的监督等内容。
4.2 美国
美国在进口动物及动物产品时,先行开展风险分析和评估,降低疫病传入风险,严格进口管理工作。对进口动物及动物产品实施严格的疫病追踪,密切监测可能发生的动物疫病。美国的口岸检疫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如边境检查站的严格审批程序、到港后的严格报关制度、严格检验程序和长时间隔离检疫等。对输入的外来动物实施检疫时,要求进口的畜禽必须附有出口国签发的正式健康证书,对疾病消灭程度不及美国的国家或地区的动物产品实施限制措施。
4.3 新西兰
畜牧业是新西兰的支柱产业之一,其生产的动物及其产品可以不受限制地在全球贸易。因此,新西兰为防止外来动物疫病传入,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法规、管理和执行体系,取得显著成效,世界其他地区流行的重大动物疫病在新西兰少有发生。
于1993年8月26日颁布的《生物安全法》是新西兰防控外来物种入侵的指导性法律,目的是对有害生物和有害生物体进行禁入限制、根除和实施有效管理。新西兰农林部生物安全局全面负责《生物安全法》的管理及实施协调工作,记录新出现可疑生物的报告,并对这些报告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新西兰对进境动物及其产品严格按照相应的进境卫生标准、严格的检疫程序进行检疫检验,同时必须提供相关的检疫证书才允许进口;进口动物须经指定的口岸,并在指定的隔离场所隔离检疫。
新西兰外来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具有如下特点:法规体系完善,严格执行;部门协作,分工明确;经费支出及补偿体现利益共享、责任分摊;全民检疫意识强。
5 对我国外来动物疫病防控的建议
5.1 加强局域防控
重点防控与疫情频发国家的边境交易,设置缓冲区域,严防疫区产品通过非法贸易、边贸、民间贸易等多种方式非法流入我国;同时建立完善的监控体系,合理选择疫情侦查点,在疫情可能暴发的地区进行严格监控,全面打击不良分子的非法交易;参与边界合作,严格防控疫情在局部区域内的扩散。
5.2 加强进口监管
加大对陆运、海运口岸非法贸易动物及其产品的打击力度,严查旅客携带物和邮寄物,防止疫区产品通过非法渠道入境。实施一系列有效检疫管理措施,控制正常贸易进口风险,将外来动物疫病传入风险降到最低水平。
5.3 指定进口检疫口岸
规定和限制进口产品的入口渠道,是极为有效的措施之一。一方面,能提高小范围管理的监管力度和监管水平,可以引用先进监测设备,能够做到快速、高效检验进口产品,最大程度降低了外来动物疫病的侵入风险;另一方面,一旦发现外来入侵疫病,能够及时、有效地扑灭。
5.4 引进先进设备,学习先进技术
引进先进动物疫病的监管设备,学习和推广先进技术,可以参照和借鉴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对疫病预防和疫病发生时的相关防控措施,依据我国国情,制定行之有效的控制方法,在各地区尤其是与邻国接壤地区大力推广。
5.5 加强试验用生物的安全监管
加强对科研单位使用进口病原微生物、转基因物质等生物材料的监管,加大对我国公民关于生物安全的宣传力度,发动人民的力量实行全民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