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长猪周期叠加环保风暴,行业健康发展亟需产业转型升级

2017-02-27本刊编辑部

河南畜牧兽医 2017年10期
关键词:猪价存栏农业部

本刊编辑部

超长猪周期叠加环保风暴,行业健康发展亟需产业转型升级

本刊编辑部

猪周期的景气度正在持续拉长

生猪产业在中国乃至世界都具有重要地位。中国生猪出栏量、猪肉产量以及猪肉消费量均位居世界前列,并且在肉类消费结构中,猪肉消费比例超过了60%。“猪粮安天下”,生猪对于中国农业和普通老百姓的生活都具有重要影响。然而,生猪生产具有自发性特征,生猪产业的从业者因客观因素的限制和主观能力的制约,难以准确把握整个市场的全面动态。因此,生猪产业从业者做出的生产决策会有一定的盲目性。具体来说,当猪肉价格上涨时,生猪产业从业者就会倾向于扩大生产规模,进而导致猪肉供过于求,其价格就会下跌,而当猪肉价格下跌后,从业者又会因为客观局限性而减少生猪生产规模,从而减少了猪肉市场供给,在巨大的市场需求面前,猪肉价格又会因供不应求而上涨,接着就形成了新的一轮“猪周期”。

民生证券副总裁、研究院院长管清友在4月14日发布的研究报告中指出,最近十年来,中国共经历3轮猪周期,分别是2006年5月至2009年5月,2009年6月至2012年7月,2012年7月至今。不同于前两轮猪周期,本轮猪周期历时较长,且周期较为平缓。

3月15日,农业部公布了2月份400个监测县的生猪存栏信息,全国生猪存栏量和能繁母猪存栏量再次下降。生猪存栏量较1月份减少0.2%至3.56亿头,能繁母猪存栏量较1月份减少0.5%至3 633万头。不但再次下降,而且全国生猪存栏量和能繁母猪存栏量双双刷新了历史新低。按照农业部的标准,4 800万头是能繁母猪存栏量的预警线,如果存栏量长期在预警线以下,将是未来猪价上涨的开端;反之,未来猪价下跌将不可避免。

在猪价持续走高之际,能繁母猪这一先行指标并未显示出任何复苏的迹象,而且连续刷新历史低位,这应该是猪周期首次出现的“怪现象”。

据业内人士分析,后期能繁母猪存栏量大幅度上行有一定难度,但也很难大幅向下,环保等行政因素使得生猪养殖行业产能像过去一样大幅回升有难度。环保政策的变化正是导致本轮猪周期变化的最大外部扰动因素,而且在环保政策的高压下,猪周期的景气度正在持续拉长。

谨慎触碰的环保“高压线”

2015年开始实施的新《环保法》和之后实施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及2014年开始施行的《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是三条政策红线,从此禁养区成为具体明确可衡量的指标被纳入规划。

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0多个省份执行了禁养、限养的区域划定规划,使现有的大量养猪场被迫关停清拆。据农业部预计,仅2015年即有近500万家散养户退出畜禽养殖业。

在各地给出的清理整治养猪场规划中,禁养区内的拆迁关停将在2017年完成,广东、广西和山东等养殖大省都将禁养大限设定在2017年。在政策的推进过程中,小养殖户还将进一步出清,留在圈子内的“玩家”将进一步减少。

2017年是全国关闭或搬迁禁养区的最后期限,需要完成调控的省份数量是2016年的3倍。据统计,2016年因环保而削减的生猪产量为3 600万头,2017年环境因素的考核首次置于比GDP更重要的位置,而这一年正是国务院要求禁养区关闭或搬迁的最后期限。

相比2016年只有7个省份基本完成禁养区清退,2017年将会有多达20个省份完成禁养区的清退,其中包括河南、山东、广东和广西等几个主要生猪出栏省份。也就是说,在供给侧,养殖户的退出还没有完成,供给端能预期的仍将是低位徘徊。农业部公布的月度数据也说明,猪周期还在进行中。

探析猪周期波动的深层原因

猪周期的形成在于生猪供给有着行业的生理周期。猪周期的传导路径如下:猪价上涨-母猪存栏增加-生猪供给大增-猪价下跌-母猪存栏下降-生猪供应减少-猪肉价格上涨。养殖户在亏损时退出,在高景气时进入的“追涨杀跌”式波动是造成猪周期形成的直接原因。

农业部畜牧业管理司司长马有祥认为,猪周期的存在,主要原因是生产供应和消费需求衔接得不够好。第一,猪肉属于鲜活农产品,季节性消费特征明显,鲜食比例高,依靠库存调节的余地小,生猪生产本身还有自然生长周期,确保供需均衡难度大。第二,我国生猪生产规模化水平低。21世纪初,我国生猪养殖场户数量超过1亿户,现在还有近4 000万户,55%的出栏肥猪由年出栏500头以下的小散户提供,容易出现“一哄而起”“一哄而散”的情况,加剧生产和市场波动。第三,生猪产业化程度低。饲料、兽药、养殖、加工、运销等相互脱节,产业链条不完整,缺乏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生机制。第四,疫情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大。2007年和2011年的猪价波动,主要原因就是猪周期和疫病因素叠加影响所导致的。第五,生猪期货市场发育滞后。生产者缺乏发现未来价格走向的工具,也没有对冲价格波动风险的手段。

农业部猪肉市场分析预警首席分析师、中国农科院信息所副研究员朱增勇认为,猪周期是一种正常的经济现象,形成的根源在于猪肉供需形势的变化,即生产的周期性与消费的稳定性,表现为生猪价格与生产存在着周期性的价格波动和存栏量的波动。生猪生产的周期性变化受生产成本、养殖效益、养殖效率、生产结构、疫情、市场价格等因素影响,而消费则与宏观经济发展、收入水平、人口结构、消费习惯、消费季节性等因素有关。从后备母猪到商品代育肥猪出栏需要大约12个月,供需形势的变化影响了能繁母猪存栏,进而导致生猪存栏和出栏变化,引起生猪市场价格的周期性变化。

由于猪肉是城乡居民的主要肉食品,在肉类消费构成中占比约64%,猪价变化一头连着城乡居民的“菜篮子”,一头连着农民的“钱袋子”,而且猪肉价格变化还影响到CPI变化。2016年3月份以来,猪价上涨较快。从这一轮猪价波动周期来看,波动周期有所拉长,波动幅度相对缩小。2007年和2011年猪价上涨,主要是产能调减和疫情双碰头。马有祥认为,本轮猪周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价格下行与经济新常态下的消费不振叠加,拉长了价格下行周期,客观上加大了产能调减幅度,二是各地禁养限养因素延缓了产能恢复的步伐。“猪周期+禁养”是本轮猪周期的重要特点。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助推行业健康发展

全国目前年生猪出栏基本稳定在7亿头,市场规模最大的温氏股份其2016年的销量不过1 700余万头,市场占有率还不到3%。温氏股份采取的还是“公司+农户”的养殖模式,上市公司中自繁自养规模最大的牧原股份2016年生猪销售规模也只有311万头。

农业部发布的《生猪生产“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2020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比例要从2014年的42%提升至52%,这是因为目前养猪业仍是散养户主导的市场。在上一轮猪周期过后,部分小养殖户因深度亏损而永久性退出,在行政政策推升起本轮猪周期后,由于新“玩家”无法进入,在行业盈利最好的阶段,却出现了产能的加剧淘汰。

这样的行政去产能化带来的直接效应就是产业规模化和集中化,但由于规模企业的产能扩张无法跟上小养殖户退出的速度,因此,供给端始终处于低位,在2017年行业供给端加速出清已定的局面下,供应紧张仍是常态。

在行业供给端出清、规模养殖户有效供给提高后,本轮猪周期或许才能看见平稳向下的走势。在新的供需平衡之后,规模化养殖企业有望主导市场走向,而规模化有助于衰减猪周期的影响。

从行业健康发展的角度看,怎样帮助养殖户正确认识市场走势,有效规避市场风险,进而防止猪肉价格暴涨暴跌呢?马有祥认为,缓解生猪价格周期性波动是一件需要扎实打基础、练内功的事,非一朝一夕之功。近年来,农业部一直在抓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强化信息监测和预警。不断完善监测方案,扩大监测范围,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代表性;及时发布生产动态和预警信息,稳定市场预期。二是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已连续6年开展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创建活动,建设国家级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1 657个;支持养殖场(小区)改造升级,成为市场供应主力。三是加强疫病防控和技术指导服务。这几年效果明显,当前生猪疫情稳定,为后期生猪产能恢复奠定了基础,也为保证市场供应增强了信心。四是促进生猪产业绿色发展。农业部发布实施《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引导生猪生产健康发展;启动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创建活动;加大对生猪粪便收集、运输和综合利用等扶持。同时,支持生猪产业化发展。

朱增勇认为,首先要完善市场分析预警体系。虽然国内不缺少统计数据,但是“数出多门”,生猪市场价格分析预警体系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帮助养殖户正确认识市场走势,有效规避市场风险。其次要注意应用市场手段进行调控。历次生猪价格上涨、市场行情看好时,众多企业往往会扩大规模或者跨行进入生猪养殖,政府出台补贴政策,猪价快速回落;但当猪价下跌时,却缺乏相应的养殖户稳定经营措施。因此,应更多地运用市场手段调控,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强风险管理、规模化标准化扶持以及种畜研发,促进生产稳定。另外,进口贸易调控机制需要进一步健全。猪肉和猪杂碎进口具有明显放大效应,尤其是在市场价格低迷时。在我国生猪生产成本不断攀升、国际竞争力较弱的背景下,需要进一步完善猪肉及相关产品进出口调控机制,避免进口低价猪肉对国内市场的冲击。

猪价波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个正常现象,纵观国内外的生猪市场,猪周期会伴随生猪产业发展持续存在。对于我国来说,猪肉是城乡居民重要的食品,生猪产业是畜牧业的支柱产业,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希望猪价稳定,但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要靠价格变化引导资源合理配置。政府在采取直接干预行动时应谨慎,可把更多精力和资源放到促进产业长期可持续发展上,加快生猪产业转型升级,推动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猪价存栏农业部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鸡蛋存栏偏低 价格上涨
猪价见底了吗?
猪价再降下去 巨头也挺不住了?
印度农业部将国内小麦收购价格调高2.6%
7月份生猪存栏首次实现同比增长
七月猪价或开启阶段性快速上涨
供大于求,猪价上涨乏力
农业部一号文件关于养猪都说了啥
农业部发布 2017 年 4 月 400 个监测县生猪存栏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