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通信全英文课程的教学激励机制
2017-02-27曾园园
曾园园,项 慨
(1.武汉大学 电子信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2.湖北经济学院 信息管理与统计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无线通信全英文课程的教学激励机制
曾园园1,项 慨2
(1.武汉大学 电子信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2.湖北经济学院 信息管理与统计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针对无线通信全英文课程实施过程中因有别于传统语言教学模式、课程讲授和理解难度较大而使教师难以合理调控授课策略、学生易降低学习积极性的教学实际,分析如何有效地运用课堂教学激励机制,提出一种运用教学激励机制使教学双方相互促进的观点,从而实现教学相长的双赢局面,并结合武汉大学无线通信课程全英文教改项目,说明激励机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取得的成果。
无线通信;全英文课程;激励机制
0 引 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课程建设国际化成为必然。鉴于无线通信课程的重要性,众多高校开展了该课程的改革[12]。无线通信全英文课程教学有助于突破传统教学局限、培养国际化创新型复合人才[34]。全英文课程学习的难度较大,而教师从事全英文教学的经验有限,如何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让教师和学生相互适应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学院无线通信课程组依据课程发展规划,引入教学激励机制,旨在通过师生双方共同努力和协作,实现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1 无线通信全英文课程教学需求分析
如果将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看作组织系统中的主体与客体,那么在教学活动中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等。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5],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只是简单地照本宣科,将会降低教师工作上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加上课程本身教学难度较大、学生有畏难情绪等,教学效果更易受到负面影响。根据奥德弗的ERG理论[6],当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得不到自我实现时,则有可能放弃追求更好成绩、出色完成作业和考试的需求,回归到较低层次的马虎学习态度。
2 无线通信全英文课程教学激励机制模型与运用
2.1 教学激励模型
考虑教学活动中的教师T和学生群体S组成的离散时间系统,教学过程按照时间可分成若干个教学活动周期,教学活动按照周期重复开展。在每个周期中,教师T教授课程知识给学生群体S,而S根据当前T的授课策略进行课程学习活动,产生学习效果E,而在T采取授课策略时只能针对S的学习效果预估E’(称期望值)而采取相应的策略。每个周期结束时,T可对本周期的实际效果E和期望值E’进行比较,观察当前是否达到预期学习效果,若不符合期望值预估,则应对S进行激励,调整相应的授课策略,从而达到使T与S相匹配的目的。
考虑到师生双方信息的不对称,一般情况下,在教学初始阶段并不能准确地知道学生的需求和相应学习效果,所以必然由教师根据传统语言授课经验预估学习效果、制订相应教学授课策略,包括教学内容、学时安排、授课节奏、作业等。然后根据周期性的考察手段获取实际学习效果E,与预期效果期望值E’进行比较,从而制订下一周期的激励策略。
(1)当本周期实际学习效果E小于期望值E’,即E<E’时,为防止师生双方陷入“受挫—回归”,由教师启动对教学活动的激励,对教学过程进行“补偿”, 调整相应的授课策略,激发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当本周期实际学习效果E大于等于期望值E’,即E≥E’时,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为鼓励师生双方追求更高需求,由教师启动对教学活动的激励,对教学学习过程进行“加码”,调整相应的授课策略,鼓励学生对课程学习提出更高的目标和要求。
2.2 激励机制模型运用
我们在无线通信全英文课程中运用了2.1节所述的教学激励模型,按照教学学时进行重复激励。为保证激励的有效实施,我们将激励策略设为策略集U,并考虑激励策略因素,主要包括课程内容、学时数、授课节奏、作业量4个方面,即U={课程内容,学时数,授课节奏,作业}。我们又将课程内容分为两个大类:必学内容和选学内容,对于各类内容则用3个等级标注其难度,分别为1星、2星和3星。对于学时数,我们制定了3种策略,分别是常规学时、加长学时和缩减学时。授课节奏制定了3种方案,分别是常规、减慢和加快。作业制定了3种方案,分别是必做、选做和小课题。为了及时有效地获取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采取随堂和定期两种考查方式,随堂考查主要包括课堂考勤、提问、课堂小作业,并拓展到课程网站论坛互动的方式,此外还在每周进行一次集中讨论和作业考查。通过这些考查方式,教师一方面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兴趣度、困难和理解程度,另一方面在每周定期考查过程中掌握学生一周后的学习情况。同时,增加课程网站论坛等方式,便于学生畅所欲言、勇于表达。
3 实践与效果
随着学院无线通信全英文课程教学改革的逐步开展,我们实施了教学激励机制。本课程共18周,54学时,其中有3个机动学时,用于教学计划的调整。课程初始时,我们采用的授课策略为{常规课程内容(课件附难度星级),常规学时,常规授课节奏,必做作业}的方式。在第一周的3节授课中,课程过程中进行了考勤、提问两种方式,并安排了本周作业。鉴于第一周课程主要为课程介绍和无线通信概述,相关课程难度1星较容易,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学生考勤情况好、到课率高,学生对提问的兴趣较高、理解上难度不大。英语授课语速采用常规语速,通过课堂互动,大多数学生表示可以接受。根据随堂的学习效果,我们采用了激励策略,致力于因材施教,根据学生情况调整课堂教学,减少了对课本中无线通信发展历史部分的讲授学时,增加了关于当前无线通信领域最新技术热点的介绍(如5G时代mmWave是否会卷土重来的话题),增加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如为什么实际使用时常常WiFi性能不佳)。同时,对于学生不熟悉的专业术语英文,在授课过程中增加了对应中文的复述。一周作业提交情况表明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后续授课随着难度的增加,相应的学习效果逐步发生变化,在课程进展到第七周讲述“统计多径模型”时,学习效果开始呈现偏离预期值的迹象。教师在3学时授课过程中的第1学时进行了考勤和提问,考勤率为89%,相比前几周的95%,呈现了下降趋势,说明学生在经过小半学期学习后感到疲乏、兴趣下降。课堂提问也反映了学生对于“时变冲激响应”理解的困难。根据随堂学习效果,我们采用了激励策略,致力于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当增加该章节的讲授学时数(原常规学时为6学时,增加为7学时);对于难度为3星的内容增加了中英文对照讲解并通过实际通信系统举例加深学生理解;部分内容涉及大量公式,在讲解上并不是一味讲解公式推导,更侧重对公式表达的原理和思想的讲述。本周作业提交后,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增加了半个学时的章节回顾和作业讲评,并请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该补充学时结束后,大多数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作业题,考勤率降低的情况明显好转,课堂秩序较好,学生能积极配合教师完成教学活动。
图1为无线通信全英文课程的成绩分布图,我们将实施教学激励机制后的成绩分布与未实施教学激励机制的成绩分布进行了对比。图1中数据显示,在采用教学激励机制后,课程考试参加人数比例明显增加,说明学生学习课程和通过考试的信心增强;考试及格人数比例明显增多,各分数段特别是80分以上的优良人数比例明显增多,显示了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
图1 无线通信全英文课程的成绩分布图
4 结 语
建设无线通信全英文课程有助于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是当前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符合学科国际化的培养目标。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当前无线通信全英文课程建设仍然面临着教学理念、课程建设等各方面的诸多挑战。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一直致力于该课程全英文改革的探索,相关实践数据显示教学激励机制使教师能够根据学习效果动态调整相应教学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教学品质,突破传统的教学思路方法,有助于创新型复合人才的培养。
[1] 朱雪梅, 袁东风.“无线通信”双语专业课程的教学研究[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8(3): 111-115.
[2] 张炜, 王世练, 朱江. 无线通信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J]. 课程教育研究, 2013(31): 246-247.
[3] 呙小明. 浅析如何提升高校教师专业课全英文教学水平[J]. 科教文汇, 2015(3): 28-29.
[4] 刘腾红, 徐晓璐. 双语教学在计算机教育中的重要性研究[J]. 计算机教育, 2008(10): 12-13.
[5] 毕于鹏.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运用[J]. 中国电力教育, 2011(14): 45-46.
[6] 胡在珊. ERG需要理论在学生实习管理中的应用[J]. 教育教学研究, 2006(2): 41-43.
(编辑:孙怡铭)
1672-5913(2017)02-0091-03
G642
武汉大学全英文教学课程建设项目(2015qyw14)。
曾园园,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无线通信、无线感知,zengyy@wh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