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决定性瞬间

2017-02-26吴威

人间 2016年32期
关键词:现象学摄影

(湖北美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摘要:庞蒂说:现象学的收获莫过于把极端的主观主义和极端的客观主义在关于世界和合理性的概念中结合起来.他们强调的文化基础是:摄影师要自由选择创作主题,自己进行工作时间安排,不要被截稿日期和编辑所束缚。所以,马格南图片社的摄影作品,通常会就一个社会现象或问题,摄影师进行广泛调查后,深入拍摄。

关键词:摄影;决定性瞬间;现象学

中图分类号:J4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207-02

一、摄影的本质

(一)摄影技术的诞生。

1.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倒像的实验。

大约两千四五百年以前,我国的学者—-墨翟(墨子)和他的学生,做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倒像的实验,解释了小孔成倒像的原因,指出了光的直线进行的性质。这是对光直线传播的第一次科学解释。《墨经》中这样纪录了小孔成像:

2.“景到,在午有端,与景长。说在端。”

“景。光之人,煦若射,下者之人也高;高者之人也下。足蔽下光,故成景于上;首蔽上光,故成景于下。在远近有端,与于光,故景库也。

而《墨经》在两千多年前关于小孔成像的描述,与今天的照相光学所讲的是完全吻合的。

正是通过这种成像技术,经过尼埃普斯、塔尔博特、达盖尔的多年实验,达盖尔发明的“银版摄影法”即已铜板或者银版作为片基,以光敏层为感光材料,有完整的显影与定影的工艺技术,于1839年问世,这宣布摄影术的成立,标志着摄影的诞生。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大家们就曾经熟练的运用小孔成像的原理,将精心准备的绘画原型的影像投射到左边的玻璃板上面,从而描绘出与真實的影像相差无几的图像来。但是绘画的过程太过漫长,而摄影技术却只需要短短的几分钟甚至是几秒钟的曝光时间就可以呈现出一张成像十分精确的照片图像,这对于传统的绘画技术的存在不得不说是一种十分巨大的冲击,人们开始使用这种更加新颖并且快捷的成像方式。

(二)摄影师的出现。

摄影技术的快速发展,必将伴随着摄影师的大量涌现,十九世纪中下叶,摄影技术最为先进的欧美国家诞生了大批优秀的摄影师,其拍摄的图片涉及纪实、战争、新闻、风景、人文、地理、人像等各个方面,美国的安塞尔·亚当斯对于美国西部的大画幅风景摄影,这批摄影作品不仅仅表现了美利坚西部风景的壮丽,更使得当时的美国人对于自己年轻国家的强烈热爱的高尚情怀,英国爱默生对绘画模仿的画意摄影更是分成:情景画意摄影、风俗画意摄影、人体与静物画意摄影,其艺术特点是运用绘画的理念,独具匠心的创造出绘画效果的照片,著名的代表人物有英国的雷兰德、法国的德马西、美国的斯蒂格里茨、斯泰肯。战争摄影题材有来自布达佩斯的罗伯特·卡帕,中国的王小亭,最伟大的关怀摄影家多罗西娅,新闻摄影之父萨洛蒙,人道主义的纪念碑尤金·史密斯,而这些诸多的著名摄影师中,最具有决定性影响的莫过于被称为“摄影的代名词”——亨利·卡蒂埃·布列松。

二、布列松摄影作品

(一)亨利·卡蒂埃· 布列松的生平。

1908年8月22日,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出生于法国巴黎附近的香特鲁小镇。他的父亲拥有一个纺织厂,母亲的家族则世代经营棉花,并在诺曼底地区拥有一个很大的农场。亨利是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所以他们希望亨利长大后能够接管家族的生意,但不幸的是,亨利对做生意丝毫没有兴趣。

由此,卡蒂埃·布列松家族的历史上,少了一个也许会很出色的生意人,但却增加了一个影响了整个20世纪摄影历史的人物——亨利·卡蒂埃·布列松,这个名字通常被认为是“现代新闻摄影之父”,他是35毫米照相机的最早使用者之一,同时,他也是一个正直的摄影大师。他一生中到过世界各个角落,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见证了20世纪众多重大历史事件。100年之后的今天,他的身后仍然拥有众多追随者,这无疑将带给卡蒂埃·布列松家族永久的荣誉。

(二)亨利·卡蒂埃· 布列松的作品赏析。

布列松认为:摄影作品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每位摄影师都应深具尊严感,必须要意识到:无论一幅摄影作品画面多么辉煌、技术多么到位,如果它远离了爱,远离了对人类的理解,远离了对人类命运的认知,那么它一定不是一件成功的作品。“在摄影中,最小的事物可以成为伟大的主题”,布列松提出了摄影史上最著名的“决定性瞬间”观点。他认为,世界凡事都有其决定性瞬间,他决定以决定性瞬间的摄影风格捕捉平凡人生的瞬间,用极短的时间抓住事物的表象和内涵,并使其成为永恒。布列松强调摄影家在拍照过程中的隐蔽性 , 强调被摄对象在不被干扰的状况下自觉呈现在镜头面前的原初存在。

决定性瞬间:这要求摄影师的眼睛、身体和头脑有着高度的协调配合能力,当一个形式上、心理上微妙的瞬间出现在镜头前的刹那,摄影师要本能地快速做出判断,捕捉到这个充满意义的瞬间。在对于一个完整的事件发生过程中,一定会有那么一段事件是能够充分表现出整体事件的中心。而作为摄影师所做的事情就是忘记自己的存在,融入整个事件中去发现这一段事件并拍摄下来,以达到自己所需要的表达,前提一定是自己首先要拥有良好的美学基础和审美价值。

三、现象学的基本观点

(一)什么是现象学。

顾名思义就是以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问,这里关键是对“现象”的理解。

现象学的口号是“回到事物本身”.“现象”的本意就是显现出来的东西,“事物本身”在传统哲学中一般理解为隐藏在现象背后或深处的本体或本质.而现象学所理解的现象就是事物本身.“显现”不仅是对感官,而且也是对一时的显现,感官只能认识事物的外表或某一侧面,一是缺能认识事物本身或本质.此外, 意识的活动与事物的显现不再处于主客观的两极。

“显现”本身已经是通过意识活动在意识之中的显现了,因此是意识的自我显现。因此现象学就是对意识的研究,并且通过意识的自我显现解释事物本身。不能用简单的主观或客观论来宰制现象学。

他有“万物皆备于我”的极端主观唯心,也有“无物即无我”的镜像主观唯心。

(二)现象学的基本观点。

现象学的对象是人的生活世界,而非科学世界。现象学关注的是人的情感价值判断。并关注人的意识。人的意识包括很多方面,例如记忆、期望、感受等。那么是什么使意识导向了人的某个记忆、或者是期望呢?现象学用了一个术语是“意向” (intentionality)来描述意识被导向的过程。那么是什么使人有意向呢?是意义(meanings)。胡塞尔认为意义是意识的本质。现象学就是力图对意义进行描述,来看看它究竟如何使意向成为可能。那么究竟我们通过什么途径来考察意义呢?就是“悬置”,或者说是“加括号”的方法(bracketing),这个方法源自于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我们并不进入当前意识所在的内容本身,而是游离于其外,观看该意识本身,看看除了该当前意识所在的内容之外,还有什么内容在里面。通过这种方式,从而发现意识的潜台词或者说是人过去的经验(a course of experience)。而意义正是建立一系列人过去的经验之上的。

四、现象学对布列松摄影作品的影响

决定性瞬间”的观点: 不是指在某个地点、遇到某个事件、突入起来的一幕摄影师拿捏得当恰好把这个“瞬间”记录下来,至少不单纯的是,从哲学层面上看瞬间,可以是千万分之一秒,也可以是一段超长的时间。

二战结束后布列松认识到世界范围内去殖民化是大势所趋,于是来到了亚洲各国 ,静待去殖民化的发生,全世界的人都知道那段时期,在中国、印度、越南发生的去殖民化的运动是多么的残酷和危机重重。可是他还是坚持去了每一个他的脚步所能够到达的地方。那么造成他那么多成就性作品诞生的那个决定性瞬间,并不就不是单单面临现状时看下快门那一瞬间,从他瞅准所有的时机以及来到亚洲静待这一切发生这段时间里面所发生的任何状况,都是导致快门那一小之又小的瞬间,而到了后来得以成就他图像语言的大瞬间,后世太多人想要模仿布列松或者成为布列松第二,然而没有一个人达到他所在的境界,因为追随者们过多关注着的是器材 ,是摄影技艺,是一切外在条件,而忽略了布列松成长过程中的内在的沉积 对哲学、文学、美学多个领域的成就,这些才是能够成就无论大瞬间还是小瞬间,所决定性的东西,这才是布列松的“決定性瞬间”所追寻的“此在”。

艺术的最高形式就是表达生命的延续与生命的力量,艺术的哲学化,用一些艺术形式手法表达哲学的思考。其实哲学也可以很艺术,能使哲学充满感染力充满感性的力量,在这里哲学的理性与艺术的感性充分的融合,使哲学的力量更加的有力饱满。在布列松的摄影作品中科看出,布列松作为摄影师本人,他的全部摄影作品更是充满了对现实社会全面的理解和欣赏,他的全部摄影图片都包含了街头文化的哲学,极少有图像是拍摄的室内景物,

布列松一直不断在寻找人类生活中的细节。他为后人留下来的资产是去了解“瞬间的捕捉 ” —— 那个当摄影能发挥最大力量的瞬间。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布列松周游列国,主要是去印度及远东,并 见证了一些当时一些重大要政治动荡事件。他看到的世界是真实的,苛刻的,而且丰富的。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看到的不 像是现今新闻摄影所看到的困苦和灾难。他看到反而是凡人的生活以及那些平凡的瞬间.

布列松风格的精髓是大家常听到的“决定性的瞬间”。他透过关景窗看到的是几何构图,花纹,以及结构,透过这种观察他也看见一个场景中连续发生的事件,或某个非常短的瞬间,将以上的元素综合起 来构成具美感以及故事性的作品。

五、布列松摄影作品对后人的影响

布列松的照片所截取的瞬间,不仅仅只是当下发生在他眼前的一瞬,更是事件此前此后整个过程中的一个波峰。他的作品集《决定性瞬间》成为无数摄影爱好者的教科书,”决定性瞬间”摄影理念也为广大同行接受和效仿。

布列松30年代的作品可以说是新闻摄影的经典之作,他拓展了摄影作为一种媒介的多种可能性。在他50多年的摄影生涯中,他用照相机拍下了不同民族的喜怒哀乐和不同地域的民俗风情,以及上个世纪中一些最具象征意义的时刻和人物:从西班牙内战到二次大战中的解放巴黎,再到后来的柏林墙倒塌。他曾亲历1948年甘地被暗杀事件和甘地的葬礼;也曾记录过西班牙内战、巴黎解放;1949年,他还来到中国,亲自记录了毛泽东的军队和平解放北平(现在的北京)这一历史性事件;1954年,他作为首位西方摄影师在斯大林去世后一年获准进入苏联。

他于1947年同别人合伙建立了世界最具影响力、受到广泛尊敬的马格南图片社,马格南图片社分别在美国纽约和法国巴黎建立了总部,该图片社的图片大量刊载在美国主要的图片杂志《生活》以及《时代》、《新闻周刊》、《纽约时报》等。”马格南摄影师”这个称号是摄影师们仰望的最高爵位,是”天下第一的摄影团体”,是个”神圣的群体”。

布列松也尝试”试验电影”,于1937年制成第一部纪录片,记录西班牙内战时期外国医药援助实况。

六、结论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从研习摄影技术到成为一名世界著名的摄影师,因一直对现实社会的密切关注,使得他触发了对纪实摄影的兴趣,至此一发不可收拾,对“决定性瞬间”的这一观点的不断坚持和完善,使得他这一理念不仅仅自己独特的摄影风格,更是成为全世界的摄影师所必须遵守的不二法则,他从记录身边的一丁点的小事和路人的行为,再到去记录整个战争发生地的战乱过程,到新中国的成立,苏联的解体,再到柏林墙的倒塌,这不仅仅是布列松个人多年来的的摄影影像的记录,更是全世界这几十年间的不断变化和发展。

布列松是世界摄影之父,他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后和其好友一起创办了世界上最著名的玛格南图片社,用图像揭示世界的结合并对大众视觉文化造成影响,结合其时代的背景、思想动态、文化氛围及艺术形式的各个方面的变化多方面进行分析及研究。

作者简介:吴威(1989.12-)女,汉,湖北谷城,研究生在读,单位:湖北美术学院,研究方向:摄影艺术研究。

猜你喜欢

现象学摄影
音乐审美:基于“现象学”立场的思考与实践
教育学研究的新方法
现象学究竟是不是一种方法?
具象表现绘画方法与理论的再思考
奥地利学派经济学与现象学关系的历史和逻辑考量
WZW—bewell摄影月赛
WZW—bewell 摄影月赛
最美的摄影
摄影月赛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