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盐控糖,你吃对了吗?
2017-02-26赵庆
文/赵庆
限盐控糖,你吃对了吗?
文/赵庆
虽说食物有五味,但绝大多数人的口味偏好不是甜味食物,就是咸味食物,这是人类的天性所致,人们天生就会被甜味所吸引,这个生理机制可以追溯到上古。在那时,自然界无毒的食物大部分是甜的。而咸味,却是食物的核心味道,能大幅度提升食物的鲜香。随着糖和盐的大量摄入,人们在满足口腹之欲的同时,也越来越深切地体会到了高糖高
盐饮食所带来的危害。
盐的毒性真相
一、高盐摄入增加高血压的发病风险。
吃盐越多,体内潴留的水分就越多,导致血容量增加,血压上升。50岁以上的人和有家族性高血压的人,血压对食盐摄入量的变化更为敏感,膳食中的食盐增减,血压就会随之改变。虽然《膳食指南》推荐每人每日吃盐不超过6克,但如果将每日盐量控制在3以内,降压效果会更好。
二、高盐摄入使脑卒中的风险加大。
高盐摄入是高血压的一个重要独立风险因子,而高血压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盐的成分中含大量的钠,研究表明,每天增加1.15克钠可增加脑卒中发病率6%。
三、高盐摄入是胃癌发生的重要因素。
长期高盐摄入会致胃黏膜直接损伤,发生充血、水肿、溃疡等病理改变,增加胃黏膜细胞癌变的可能性。同时,高盐还会使胃酸分泌减少,降低胃黏膜的防卫能力,增加胃部病变及发生胃癌的风险。
四、高盐饮食引发骨质疏松。
食盐过量是导致骨质疏松的重要因素。因为肾脏每天会将多余的钠随尿液排到体外,每排泄2.5克左右的盐,同时损耗大约26毫克的钙。人体需要排掉的钠越多,钙的消耗也就越多,进而影响骨骼的健康。
糖的毒性真相
一、过量摄入糖导致龋齿。
最新版《膳食指南》强调,每人每天糖的摄入量不要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糖的过量摄入会给口腔细菌提供良好的繁殖条件,逐渐破坏牙齿表面的珐琅质。同时糖是酸性食物,过量则会腐蚀牙齿形成龋齿。
二、高糖易引起肥胖。
糖是产能物质,过多的能量摄入是肥胖的根源。据一项研究显示,在自由饮食不控制能量摄入的情况下,减少糖的摄入能降低体重0.8千克。
三、高糖饮食增加糖尿病发病风险。
高糖食物的GI(血糖生成指数)很高,摄入过多的糖类,血糖升高很快,这必然激发胰腺释放额外的胰岛素来降低血糖。长期高糖饮食,身体对胰岛素的需求过多,胰腺不堪重负,最终无法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来平衡血糖,引发2型糖尿病。相关研究显示,高糖摄入人群(每天1~2瓶含糖饮料)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26%。
那些隐藏在食物中的盐和糖
除了我们正常调味时添加的盐和糖之外,许多食物中还隐藏着我们看不见的盐和糖,每日盐和糖的控制摄入,也应该包括这些“隐形盐”和“隐形糖”。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隐形盐”有:酱油、咸菜、榨菜、黄酱、鸡精、虾皮、蚝油以及一些休闲食品。比如每6毫升酱油大约含有1克盐,每15克蚝油含盐约1~2克。而鸡精等调鲜品的含盐量则更可观,每100克鸡精含盐大约47.5克,几乎是“一袋鸡精半袋盐”。
许多休闲食品的含盐量也不低,比如某品牌手撕肉条,在它的“营养成分表”上有一栏“营养素参考值%(NRV%)”,在这一栏中钠的标注是85%,也就是说,你如果吃了二两肉条,就已经用掉了一天钠的摄入量的85%,只剩下15%的钠摄取空间了。可想而知,加上当天的一日三餐,钠的摄取量肯定会超标。又如某品牌芝士饼干,虽然吃起来口感是甜的,但是如果你不去关注营养成分表,你就不会发现每100克饼干含有的钠,居然已达到28%NRV。一般而言,纳超过30% NRV的食品要少购少吃。
“隐形糖”较多藏身于含糖饮料、糕点、乳制品、糖果、蜜饯中。其中的含糖饮料含糖量较高,以某品牌碳酸饮料为例,一块方糖含糖大约是4克,每100克饮料含糖11.3克,你喝了一瓶500克的饮料,相当于一口气吃下14块方糖。蜜饯由于大多采用糖渍处理方法,含糖量非常高。
怎样减少盐和糖的摄入
1.每日用盐要量化,一个啤酒瓶盖的盐约为6克,全天总量(包括隐形盐在内)不要超过6克。
2.不吃过多高盐食物,如榨菜、咸菜等。
3.烹调时加点醋,可强化咸味,减少盐的用量。
4.利用蔬果本身的风味来调味,比如番茄炒蛋,比如煎鱼时挤点柠檬汁。
5.用蒸和炖等保持食物原味的烹调方式,并在出锅前加盐,尽可能使盐留在食物表面,增加咸味感觉。
6.含糖饮料饮用量大,最容易在不知不觉中超量摄取糖,少喝的办法是用其他饮品替代,如饮茶,茶不仅使人在味觉上同样获得满足,还有益健康。办公室白领日常选用紫砂壶泡茶是一个好方法,紫砂壶不仅含有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而且泡出来的茶香气浓郁持久。
7.烹调菜肴时不加糖。
8.以新鲜水果来代替甜点和蜜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