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

2017-02-26栏目主持人湖北大学哲学学院江畅教授

关键词:乌托邦伦理学伦理

[栏目主持人]湖北大学哲学学院江畅教授

【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

[栏目主持人]湖北大学哲学学院江畅教授

[主持人语]“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应对国际秩序变革和全球化挑战提出的极其重要的理念,其构想为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一理念和构想为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所接受,也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采纳。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将是一个复杂而艰难的社会历史过程,还面临着很多理论和实践的挑战,需要进一步的论证和辩护,以被更多的世人更好地认可与认同。本栏目编发了一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的笔谈,作者基于价值论与伦理学的结合,从不同的视角阐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何以可能的理论基础以及实践路径,以期引起学界对这一问题更深入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李景源研究员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何以可能?》中,着眼于中美发展观与价值观的差异,论证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何以可能。他认为中国作为世界核心大国,选择的是一条不同于西方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彰显了中国作为大国的责任担当,是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中国方案的思想精髓。中国方案是人间正道,因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历史观和发展观的逻辑延伸。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过程中,中国要筑牢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基石,必须创造中华民族的思想自我,建立对中国道路的自主解释话语体系。上海大学孙伟平教授在《“人类共同价值”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中,从人类共同价值具有普遍性的视角,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找寻价值基础和实践路径。他认为人类共同价值是人类历史交往和思想智慧的结晶。而人类共同价值就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因为它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灵魂”和精神支柱,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黏合剂,是各个民族、国家、地区共同的价值评价标准和价值取舍模式。立足人类共同价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将是一个长期的社会历史过程,我们只能通过持续不断地交往、对话与合作,逐渐推进这一伟大的社会历史进程。湖南大学舒远招教授在《康德的永久和平论及其对构建当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启示》中,通过阐述康德的永久和平理论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巨大启示,说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充分吸收了人类历史上的宝贵思想资源。他认为康德有关永久和平的倡议及其所提出的和平条款启示我们,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既要遵循普遍的国际规则,又要承认各国的独立主权和国家特色;既要尊重各主权国家的权利或利益,又要求各国自觉履行国际法的责任和义务。而这些启示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中得到了很好的发挥。湖北大学赵红梅教授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伦理之思》中,通过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展开伦理之思,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更是一个伦理共同体。她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是对中国传统伦理的超越,也是对全球伦理的回应。人类命运共同体蕴含着与私德完全不同的道德理念,是对公德的诉求、对公共伦理的强调。因而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一个伦理共同体是可以期待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最为紧迫的是建立公共精神、公共信仰,找到价值归属感,达至伦理认同。

文艺伦理学是文艺学与伦理学相结合的新兴学科。本期还刊发了一组文艺伦理学方面的文章,它们从伦理的视角对文学作品进行解读,探究了其中蕴含的伦理思想和道德启示。《“乌托邦”幸福的伦理之维——评〈美丽新世界〉、〈一九八四〉和〈华氏451〉》一文从感性主义和理性主义幸福伦理观切入对三部反乌托邦小说进行了解析,分析了反乌托邦小说中存在的似“幸福”和被“幸福”之间的矛盾,说明了反乌托邦小说更多的是基于对幸福“乌托邦”的伦理反思来引发读者对现实世界幸福存在的理性主义认识和回归。《成长、表演与伦理——论麦克尤恩〈化装〉的扮装表演及其伦理关照》一文从文学伦理学批判的视角,同时运用巴特勒的性别表演理论,深入挖掘了《化装》这部小说中所隐含的道德警示和伦理教诲。《堕落还是回归?——〈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女性的伦理困境及其伦理解析》一文则通过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方法,对《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这部小说中主人公面临的社会与家庭伦理困境以及其作出的伦理选择进行了解析,对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进行了伦理解读和反思。

猜你喜欢

乌托邦伦理学伦理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实践音乐教育哲学中的伦理学意蕴探析
“纪念中国伦理学会成立40周年暨2020中国伦理学大会”在无锡召开
艺术乌托邦的缔造者
论马克思伦理学革命的三重意蕴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网络空间并非“乌托邦”
伦理批评与文学伦理学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