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脾破裂的CT影像表现及诊断分析
2017-02-26马磊
马磊
河南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 CT室 新乡 453000
外伤性脾破裂的CT影像表现及诊断分析
马磊
河南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 CT室 新乡 453000
外伤性脾破裂;CT平扫;增强扫描
脾脏是腹部脏器中最易受伤的器官[1]。外伤性脾破裂占腹部损伤的20%~50%。由于多伴随大量出血,诊断不及时,可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2]。CT扫描具有分辨率高、扫描速度快等优点,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脾破裂的临床诊断。 2012-02—2016-04间,我院共收治58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现对患者的CT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其对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断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8例患者中,男40例、女18例;年龄10~71岁,平均36岁。车祸伤49例,高空坠落伤5例,暴力击打伤4例。CT检查时间:伤后30 min~3 h。28例Ⅰ、Ⅱ级患者行缝合修补术; 30例Ⅲ、Ⅳ级实行脾切除术。患者均治愈出院。
1.2 方法 采用日本东芝AquilionCX 64排螺旋CT仪平扫。扫描参数:层厚10 mm,间隔10 mm,螺距1.5,电压110 kV,电流100 mA,标准图像重建矩阵512×512。使用优维显(250 mgI/mL)造影剂增强扫描,成人注射120 mmL,儿童注射1.5 mml/kg,流速2~3 mL/s。扫描范围:从隔顶至肾下极。后续从脾脏大小、边缘、密度三个方面对扫描影像进行分析。
1.3 诊断标准 脾损伤诊断Gay分级方法[3]:Ⅰ级:包膜局限性破裂,包膜下有小血肿。Ⅱ级:包膜有较小的破裂,脾实质区域有<3 cm的血肿。Ⅲ级:脾门和脾实质破裂,脾实质区域有>3 cm的血肿。Ⅳ级:脾完全破裂,脾内血管断裂。
2 结果
2.1 诊断正确率 单纯CT扫描明确为脾破裂者46例,可疑脾破裂7例,无明显异常者5例。敏感性为91.37%,特异性为79.31%。CT增强扫描诊断结果与手术所见完全一致,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100%。
2.2 CT诊断分级及影像学表现 Ⅰ级(7例): 平扫显示脾脏密度不均匀,脾包膜下呈半月或新月状高密度影。增强扫描后显示正常脾脏阴影被强化,脾包膜下呈半月或新月状高密度影没有增强,形成明显密度差异。Ⅱ级(21例):平扫显示脾脏略有增大,实质内含有类圆形或圆形密度较高或混杂密度阴影,脾边缘不清晰,伴有部分脾周间隙出血。增强扫描后显示正常脾脏阴影被强化,实质内含类圆形或圆形密度较高或混杂密度阴影没有增强,形成明显密度差异。Ⅲ级(23例):平扫脾脏体积明显肿大,增强扫描后显示正常脾脏阴影被强化,形成明显密度差异。Ⅳ(7例):平扫显示脾脏边缘不清晰,外形不规则,脾实质内含多处低密度区,可见脾实质撕裂分离,且腹腔大量积血。增强扫描脾实质低密度区未增强,形成明显密度差异。
2.3 手术所见 7例包膜没有破裂,内部有少量出血。21例包膜破裂,且靠近包膜脾实质区出血。23例脾门和脾实质有破裂、出血较多。7例脾实质完全破碎,出血量大。 17例为单纯脾破裂,37例合并其他脏器或组织损伤。其中脑外伤7例, 肺挫伤6例,一侧或双侧肋骨骨折13例,椎体及骨盆骨折5例,肝脏损伤3例,肾脏损伤2例,小肠损伤1例。CT平扫中2例肝脏损伤漏诊。
3 讨论
部分出血量少、临床症状不明显的外伤性脾破裂患者,不容易早期确诊。随着病情进展,腹腔内出血量增多,可表现为血压降低、脉率加快,严重者可因失血过多而致休克[5]。
目前常用的脾破裂诊断方法有CT、B超、腹腔穿刺和MRI等。其中B超只能显示局部断面,很难完整显示脾脏整体情况。对于肋骨骨折等其他部位损伤,难以显示,且腹腔内积气会对诊断造成影响[6]。腹腔穿刺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较高,且不能判断出血量,所以只能作为脾破裂诊断的辅助手段[7]。MRI成像速度较CT慢,且心电监测仪不能跟随进入扫描室,不利于实时监测患者的心率等指标[8]。CT扫描成像快、密度分辨率高并可检测到有否合并损伤。脾包膜下出血表现为半月或新月状阴影。脾实质少量血肿表现为类圆形高密度阴影。出血较多侧呈多处线条状阴影。脾实质血肿密度可增高至60~79 Hu。脾脏包膜破裂表现为边缘不平滑,呈线状,且不清晰。脾脏实质破裂表现为延伸至脾门的线状低密度阴影。本组CT扫描敏感性为91.37%,特异性为79.31%。7例CT扫描只见脾边缘轻微模糊,积液量极少,因而无法定性。特别是对于Ⅰ、Ⅱ级脾破裂的初期,或脾中心破裂患者,血肿密度与脾实质密度相近,CT扫描不能清晰显示和分辨病灶,易出现假阴性。对于腹腔其他实质性脏器的合并损伤,CT平扫常有一定的局限性[9]。但增强扫描可加强脾实质阴影,明显区分于中心破裂和内部血肿,从而使准确率得到明显提高。本组即有2例合并肝脏破裂患者,CT平扫漏诊,后经增强扫描后确诊。本组经手术证实,增强扫描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
综上所述, CT平扫诊断脾破裂具有安全、快速、准确率高等优势,结合增强扫描还可提高周边脏器合并损伤的检出率,可明显提高诊断准确性,对临床制订在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1] 刘泽良,朱建方,何伟.外伤性脾破裂147例治疗体会[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6,28(2):140-142.
[2] 王啟雄.外伤性脾破裂23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6,19(1):10.
[3] Gay SB. CT evaluation of blunt abdominal trauma[J]. Radinol Clin North Am, 1992,30:367.
[4] 郭召东.外伤性脾破裂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旬刊,2013,23(12):7195.
[5] 叶卫东,王福建.超声在外伤性脾破裂诊断及随访中的应用[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5,17(4):282-283.
[6] 邱云峰,杜琪威,瞿敏,等.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的诊断与治疗[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4,13(12):943-946.
[7] 侯昌映.外伤性脾破裂138例报告[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0,7(1):39.
[8] 王科星.多层螺旋CT、3.0T MRI联合检查在脾脏外伤诊断中的价值意义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8):404-405.
[9] 茅旭平,陆建东,姚群立,等.多层螺旋CT对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断准确性[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1,12(3):185-187.
(收稿 2016-11-21)
R841.42
A
1077-8991(2017)04-00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