抉择
2017-02-26游睿
游 睿
抉择
游 睿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父亲骑着摩托车,到车站去接儿子。父亲哼着小曲,用温暖的目光把这座城市抚摸了一遍。父亲觉得这城市里的高楼、汽车、商铺以及来来往往的行人,甚至以前无比厌恶的各种喧嚣和噪声,在今天都显得无比亲切。
父亲来这座城市九年了。从进城的第一天起,父亲最大的愿望就是把儿子接到城里来读书,让儿子从更好的地方起跑。后来父亲才知道,这件事情谈何容易。他搬过砖、扛过钢筋、掏过下水道、当过“蜘蛛人”,现在买了辆两轮摩托车做了一名快递员。尽管如此,他依然不具备让儿子到城里读书的本地户籍,付不起昂贵的择校费。
但父亲始终没有放弃。就在昨天,他终于想方设法托关系找到了一所不错的学校,学校领导答应,只要孩子能通过一个简单的考试,学校就收下他。父亲高兴不已,此前儿子已经在老家的中学里名列前茅了,对于新学校的考试父亲信心十足。现在,父亲到了车站,儿子正在车站门口冲他挥手。父亲拍了一下儿子的脑袋说:“你小子又长高了!”
儿子说:“嘿,我都读初二了,青春期呢。”
“上来吧。”父亲拍了拍后座,儿子立刻迈腿坐了上去。父亲启动车子,缓缓前行。
“准备好没有?”父亲问。
“没什么可准备的,不就是考试吗?”儿子说。
“不要吹牛,城里学校的考试肯定比老家的难。你得抓住机会。”父亲强调。
“不就是地理位置占优势吗?其实教的知识点应该差不多。”儿子又说。
“你呀,别讲歪道理,给我好好考!”
“遵命。”儿子说,“您好好骑车吧。”
正聊着,前面发生了堵车,汽车排成了长长的一串。父亲并没有停下来,熟练地在车流的缝隙里穿行,一直往前。
儿子说:“您行不行啊?”
父亲嗤了一声说:“放心吧,这种场面我见多了。”
不一会儿,父子俩就到了车流的堵点。原来是一起事故,一辆宝马和一辆面包车撞到了一起。宝马的车头撞在了面包车的车身上,面包车凹进去了一大块。
“宝马也会撞车?”儿子问。
“宝马就不能撞?宝马也是车。”父亲说,“依我看,完全是宝马的责任。”父亲把摩托车停在路边,说:“你看,面包车是直行,宝马肯定是想抢道,操作失误就撞上去了。”
“看来宝马车主技术不好。”儿子说,“怎么不走了?”
父亲笑了笑说:“你没看见那辆面包车是快递公司的吗?那是我们公司的,这车我熟,司机是我朋友,你得叫吴叔叔。”
“难怪!”儿子说。
父亲下了车,冲面包车司机招呼了一声:“老吴,你没事吧?”
“没事没事。”面包车司机看着迎面走过来的父亲说,“老张啊,你来得正好,我车上有个急件,你帮我捎回公司,我估计一时半会儿走不了。”
父亲打量了一番说:“交给我吧。人没事就好。”两个人简单交流了几句,父亲就从面包车上搬出那个急件,回来了。
此时儿子正用一只手托着下巴,直直地看着那两辆车。父亲见状,摸了一下他的头说:“小子,想什么呢?我们得抓紧时间了,走吧。”
儿子“噢”了一声,接过父亲手中的快递,重新坐好。父亲启动摩托车,再次出发,耳畔迅速响起呼呼的风声。父亲感觉到,儿子似乎与刚刚上车时比有了一些变化。
果然,走了一段路之后,儿子突然拍了拍父亲的肩膀问:“你们公司那个吴叔叔平时开车技术好不好?”
父亲将车速放缓说:“老吴是我们公司最好的司机了,20多年驾龄,技术肯定没问题。你问这个干吗?”
“我不知道您发现了一个问题没有。”儿子说。
父亲把车停了下来,扭头问:“什么问题?”
“我之前一直以为,开宝马车的人一定比开面包车的人技术好。就在刚才我弄清楚了,开着好车的人不一定技术就好,开着普通车的人不一定技术就差。对不对?”儿子说。
“你才知道啊,车好车差没关系,技术很关键。”父亲说。
嘿嘿,儿子突然笑了。他站起身来把头伸到父亲面前,忽闪着大眼睛问:“那您为什么非得要我读城里的学校呢?只要我能学到知识,学校是城里的还是乡下的,重要吗?”
(选自2017年第8期《微型小说选刊》,本刊有改动)
鉴赏空间
故事是小说的基本面。《多收了三五斗》通过人物对话展开情节,讲述了谷贱伤农的故事。《抉择》也是一篇故事性很强的小说,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生活中“择校热”的冷思考。小说讲述了一位父亲送儿子进城参加择校考试的过程,而情节的发展主要是以父子二人坐在摩托车上拉家常般的对话来推进的,中间巧妙地穿插了公司同事撞车的事件,又以此引导着父子二人进一步的深入交流,从而反映了文中人物内心的纠结。这一巧妙的构思,既增强了戏剧效果,又发人深省。
读有所思
1.你能通过文中人物的对话,读出父子二人的形象特征和故事情节发展的脉络吗?
2.小说原文的结尾并非到此结束,你觉得目前这样的结尾可行吗?为什么?如果要换一个结尾或者再增加一些内容,你能否小试牛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