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幼儿园体育活动“情境化”教学的实践研究
2017-02-26李学侠
文 李学侠
对幼儿园体育活动“情境化”教学的实践研究
文 李学侠
幼儿园体育活动非常重要,它关系到幼儿身体等综合素质的健康发展。但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单纯注重技能学习,忽视幼儿的兴趣等现象,影响了幼儿的参与积极性与运动效果,进而影响了幼儿身体机能及其他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情境化”体育教学,能够使体育活动更具趣味性,让幼儿在体验中提升技能,在感知中获得发展。为此,有必要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开展“情境化”教学,使幼儿园的体育活动更加行之有效。
幼儿园体育活动;情境化教学;实践
“幼儿园体育活动”是遵循幼儿生长发育和身体活动规律,以幼儿为活动主体,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发展智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和个性品质的教育活动。然而当前一些幼儿园的体育活动现状不容乐观,影响了幼儿的健康和能力发展。“情境化”教学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通过设置相关故事情节,创设典型场景氛围,以其形象性、启发性、可感知性等优势特点越来越受到认可。经历两年多的实践,我们认为幼儿园体育活动“情境化”能有效提升幼儿兴趣,促进幼儿健康及能力发展。
一、影响幼儿体育活动的不利因素分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幼儿体育是幼儿终生健康的起始阶段,是全面发展的基石。当前一些幼儿园体育活动存在诸多弊端,重模仿,轻兴趣;重技能,轻体验;重保护,轻体质增强等。这些不良因素,不利于幼儿身体健康和能力的发展。
(一)片面强调模仿练习,忽视幼儿“玩”的天性
当前,许多家长存在对幼儿过度保护的现象,片面重视幼儿智力因素,对于幼儿体育发展重视不够,导致幼儿园也产生了“重智育轻体育”的现象,对体育教育的作用认识不到位,不重视体育兴趣培养等等。
受“重智育轻体育”思潮影响,教师在幼儿体育活动时,方式简单,常机械灌注式教授,过程单一,幼儿单纯地“模仿练习”。这种要求幼儿统一被动学习,忽视幼儿玩中学的教学,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幼儿没有自主的运动空间,没有与环境的互动,没有与同伴的交流,导致幼儿丧失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兴趣的缺失,必然影响幼儿体育活动的效果,影响幼儿体质的增强及能力的发展。我们应尊重幼儿“玩”的天性,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转变家长及教师的教育观,挖掘、整合幼儿园的优势资源,创设适宜的“趣味”体育活动,让幼儿“玩”在其中,“乐”在其中,“学”在其中,“发展”在其中。
(二)单纯注重技能提升,忽视幼儿“多元”发展
幼儿的好奇心强,但有意注意的持续时间相对较短。单一的体育技能的学习单调枯燥,带给幼儿的只是模仿被动习得,这种忽视幼儿学习动机与心理需求的教学,会影响幼儿学习的兴趣,遏制幼儿多种能力的发展。
心理学研究表明:运用具体事例情境,能唤起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使幼儿从小懂得珍爱生命,习得一些自我保护知识、技能。幼儿在具体的情境中习得能力、办法,从而获得健康的生命,拥有一个安全、美好的人生,这是我们体育教学应该努力和追求的。
体育课堂运用有效的情境教学,可使幼儿在多变的环境中,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在具体的情节事件中,产生自我保护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幼儿技能的习得是不无裨益的。有教师片面地认为体育教学的作用仅在于增强幼儿体质,学会一些基本动作,这种忽视幼儿多元发展的教育观要改变,幼儿在体育活动中,既发展技能又获得能力才至关重要。
(三)过度强调教师主导性,忽视幼儿自主体验
教学“情境”的实质,是让幼儿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当前幼儿园体育教学,教师占主导性地位的现象较为严重。经常一味灌输,要求幼儿完成既定的动作学习,忽视幼儿自我感知、自主探索能力的发展,这种简单教学,幼儿不能在体验中获得感知,获得能力。
譬如,中班“投掷”活动,一教师教授“投掷”动作,让幼儿扔“沙包”练习,这种单纯的动作技能模仿简单又枯燥,幼儿扔了几下就没兴趣了,运动量及运动密度都没有达到。这样的教学,不仅达不到锻炼的目的,也限制了幼儿能力的发展。
幼儿园体育教学,必须做到既注重教师的主导性,又关注幼儿的自主性,要改进机械呆板的教学方法,尊重幼儿生理及心理的发展需求,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幼儿在有趣的活动中,主动探索学习。做到在玩中学、玩中练、玩中创,要在不知不觉间习得技能,获得能力。
二、幼儿园体育活动“情境化”价值探析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学过程必须创设情境,依据教学情境设立目的,制定教学计划,利用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幼儿园体育活动“情境化”,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身心发展水平,将体育活动内容赋予一定的情节,使之具有趣味性、社会性和自主性等,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无疑,幼儿园体育活动“情境化”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一)注重“情境”创设,引发兴趣
《纲要》明确要求:“要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向导,在体育活动中创设“情境”,能够引发幼儿兴趣,促进活动有效开展。
3~6岁孩子的坚持性和耐受力较弱,单一和长时间的活动会降低他们的兴趣。“情境化”体育活动,能使幼儿在“身临其境”中引发兴趣,在活跃的气氛中激励兴趣。
“情境化”体育活动,能使幼儿在趣味活动中产生新的激情,促进活动深入开展。有趣的情境、愉快的体验、积极的动机,使幼儿在活动中更加主动自觉。长远广阔的发展动机和持续的兴趣是幼儿学习新知识的催化剂。当兴趣转化为爱好,最终形成习惯时,必将为幼儿的终身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利用“情境”体验,习得技能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情境”教学能够优化环境、优化活动,使幼儿在“如临其境”中,从形象感知达到抽象顿悟。譬如小班“双脚行进跳”,设计情境教学“小青蛙跳荷叶”,幼儿扮小青蛙去捉虫,从一片荷叶跳到另一片荷叶,玩得开心,练得有趣,很轻易地学会了动作要领。在身临其境的环境中,幼儿更易掌握动作,习得技能。
“情境化”体育活动,将生活中丰富的体育资源进行选择、加工,创设有趣、贴近幼儿生活的情境,并把生活中的原型尽可能地展现在教学过程中,使幼儿在趣味的情境中,轻而易举地习得技能。
体育活动“情境化”教学,符合幼儿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点,使技能的学习不再是枯燥的技术动作,而是幼儿眼中富有生活气息的“场景”。“玩”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在玩乐的情境体育活动中,不仅对新的知识和动作产生兴趣,而且也愿意把原来习得的动作进行巩固和提高。这样,既有利于幼儿学习新知,也有利于幼儿动作和技能的全面提高。
(三)关注“情境”内隐,提升素质
幼儿园体育教育目标为“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幼儿期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期,是良好生活行为习惯、个性特征形成的重要阶段,适时适度地进行身体锻炼,可以增强幼儿身体素质,帮助幼儿树立崇尚健康、珍爱生命的人生理念,养成热爱运动的良好习惯。
幼儿在“情境化”体育活动中,他们会约束自己,会更加努力地完成各种活动,达到锻炼目的;同时,能激发幼儿主动地去克服困难,变得勇敢坚强,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幼儿各种优良的角色行为和习惯。
幼儿在“情境化”体育活动中,还能够养成坚毅的合作学习品质。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在体育活动中易缺乏合作的意识和能力,甚至不会去协商和分工交流,而“情境化”体育活动,往往需要合作才能够完成,这就有利于培养幼儿合作等优良品质。
三、幼儿园体育活动“情境化”有效策略
(一)创设多种“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创设“情境”,要把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经验连接起来,并融入各种基本动作,如走、跑、跳等。活动前,用情境中的语言,对环境、规则进行生动介绍,使幼儿产生期待;活动中,以身示范,用激情点燃幼儿,用灵活的方式吸引幼儿。
1.创设生活情境,用“情境再现”引发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生活情境”是幼儿亲身经历过、体验过的情境,幼儿会更加喜欢。生活情境亲切自然,能唤醒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发兴趣,使幼儿更乐意投入活动。
如大班“摘桃子”,在热身环节创设“小猴睡醒了”的起床情境,幼儿在模仿起床穿衣的动作中,很开心地完成了基础活动,既奠定了身体的运动基础,也为幼儿积极参与下面的运动做了铺垫。
2.创设场地情境,以“情境感知”激励兴趣
借助体育器械和情境图片创设“场地情境”,幼儿如临其境。这样的环境设置具有暗示和隐性支架作用,幼儿会更积极地尝试和运动。
譬如大班“前滚翻”,幼儿活动时,爱学动画片《黑猫警长》中的“白猫警士捉老鼠”,在软垫上随意翻滚;而对教师要求的“前滚翻”动作要领不感兴趣。根据幼儿的兴趣点,教师创设了“趣味森林”情境,增添了“白猫警士捉老鼠”环节,幼儿很兴奋,轻易地学会了前滚翻。
幼儿参与场地情境创设,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如大班“穿过封锁线”,幼儿用椅子、皮筋、小铃铛、圈等,自主创设场地活动情境,自主完成走、跑、跳等基本动作。幼儿参与情境创设,其游戏和运动激情更加高涨。
3.创设问题情境,以“情境思维”生成智慧
布鲁纳认为:“学习者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经历对学习材料的亲身体验和发展过程,才是学习者最有价值的东西。”问题情境能激活思维,激发热情,能使幼儿在积极的活动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用问题情境引导幼儿,把幼儿思维引向教学重点,能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把知识的习得、技能的培养、创新合作等有机融合,使教学效果进一步提升。在思维与行动的碰撞中,幼儿会绽放更多的智慧。
如大班“趣味圈”,探索圈的玩法。创设“一人怎么玩,多人怎么玩”的问题情境,促使幼儿思考不同的人一起玩圈圈的方法。在问题情境中,幼儿兴趣更浓,他们会不断地努力、不断地探索尝试,在这种不断的思维创造中,幼儿既发展了身体动作,也发展了心智。
(二)建构适宜“情境”,提升幼儿技能
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大脑兴奋过程占优势,注意力不专一且易分散,自控能力差。能使幼儿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力和积极性,取决于教学手段的灵活多变以及创设有趣的课堂氛围。利用幼儿园的场地、器材,依据幼儿年龄特点和主题内容,创设适宜“情境”,幼儿能在积极的“玩耍”中提升技能。
1.围绕主题活动建构
围绕主题活动建构的“情境”,幼儿很喜爱。根据主题活动需要,把情境体育活动变为主题学习中的组成部分,把技能的习得恰当、自然地融入到主题活动中,这种多元化的体育活动非常可行。
在主题活动中,幼儿已有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对已知活动的兴趣能进一步激发幼儿的积极性。譬如,在“水”的主题活动中,设计“运水、小乌鸦找水喝”的情境体育活动,增强活动趣味性,幼儿非常喜爱。既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又锻炼了幼儿的运动能力和体能。
主题活动建构的情境,还可让幼儿连续“活动”。把体育活动的内容依情节或主题层层展开,幼儿就会随情节和主题深入持续地开展活动,从而使技能在不同的“情境”中进一步提升。
2.依据年龄层次建构
依据年龄层次建构“情境”,选择与幼儿生活经验、接受能力、活动目标相一致的活动内容建构,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小班建构要有趣味情节,譬如“向前投”,起初幼儿对练习投掷不感兴趣,当增设情境“打怪兽”时,幼儿对“怎样才能打到怪兽”非常感兴趣,不但轻易地学会了向前投,且活动在“老师,再玩一次吧”的呼声中持续了很久。
中、大班的幼儿认知水平相对较高,他们对活动的结果会比较感兴趣,可设计一些有目标任务和竞争合作的情境,如“小猴背西瓜”,幼儿在激烈的竞技运动中,能够发展各种能力——勇敢、合作等等。
依年龄层次构建“情境化”体育活动,幼儿更愿意学习各种体育动作,并能在具体的活动情节中,掌握较难理解的动作技能,完成体育活动的目标。
3.利用园所环境建构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指出,教师的任务是提供儿童能够同化的环境,让儿童通过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地获得发展。利用园所环境资源创设“情境”,幼儿更熟悉,更喜爱,也更有效。如利用园里的小树林(设计“丛林游戏战”)、小种植园、小草地等,都可以成为幼儿“情境”体育活动的天然场所。
在这种自然的天然“情境”里,幼儿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在草地上奔跑、跳跃,在小树林里嬉戏、玩耍,快乐极了。幼儿亲自实践和探索,会发现各种情境游戏的玩法,然后相互交流、分享、学习。这种趣味环境里的自主体育活动,可增强幼儿平衡、协调性等运动能力,可提升相互学习、共同合作等优良品质。
(三)设置科学“情境”,促进幼儿发展
斐斯泰洛齐指出:“体育训练得当,有助于品德训练,合理的体育训练能促进儿童的欢乐和健康,培养团体精神和兄弟般的情感,勤奋的习惯及勇敢和吃苦耐劳等品质。”设置科学的“情境”,科学合理地安排幼儿运动的时间、强度和密度,能提高“情境”体育活动的实效性,促进幼儿体、智、德、能全面发展。
1.“定量与创意”科学规划
科学规划“情境”要注意“定量与创意”有效结合。在统一的时间段里,编排不同年龄段的活动内容,做相对自由的创意规划,如早操、午间操活动,融入各班的特色器械活动,像圈类、球类等。把不同的活动区域整合规划,如攀爬区、投掷区等,可满足幼儿不同的体育活动需求。
幼儿发展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获得的。要充分了解幼儿兴趣及关注点,提供安全有层次的有效材料,并关注材料的创意性。小班应提供熟悉的材料,且不宜过多;中、大班应提供有想象空间且富于变化的材料,包括室外大型活动器具、球圈类、轮胎类,废旧材料制作的纸球、尾巴、沙包等。
2.“常规与特色”合理整合
情境创设,还要注意常规与特色结合,做到既保证幼儿每天的基本运动量,又保证每周有集体性的情境体育活动,以培养幼儿的基本运动能力;同时,确立班级特色运动项目,每天自由活动,以半小时为宜,保证幼儿一日体育活动能够有效融合,做到活动既有常规又有特色,既有集体又有分散。
3.“传统与创新”高度融合
许多传统的体育活动,都凝聚着人类的智慧,把传统体育活动融入现代体育活动中,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传统的“小组活动”就是很好的选择,几人自愿结合成小组,自主开展游戏,这种小型活动十分受幼儿喜爱。但在选择时,要注意融入培养幼儿良好个性、创造性思维、人际及合作能力等内容,做到传统与创新相并重,做到既育体,又育心育能。
在近几年的幼儿体育活动“情境化”教学实践中,我们认为体育活动“情境化”教学,能够使幼儿在具体生动的“场景”中,产生积极的兴趣;在“身临其境”中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在“趣味运动”中达到锻炼的目的,获得多元发展的能力。让孩子拥有强健的体魄、发展的能力、美好的人生,是我们的追求!愿我们的每一个孩子都健康、幸福!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第三幼儿园)
[1]张慧中,顾荣芳,薛青华.健康[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李吉林.李吉林情境教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6.
[3]李吉林.为儿童的学习[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4]俞春晓.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设计方案与实例[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
[5]谭星.幼儿园体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冯卫东.情境教学操作全手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