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脑血管疾病中血浆D-二聚体的临床研究价值

2017-02-26石耿利

河南医学研究 2017年7期
关键词:心脑血管二聚体肺动脉

石耿利

(偃师市人民医院 检验科 河南 偃师 471900)

心脑血管疾病中血浆D-二聚体的临床研究价值

石耿利

(偃师市人民医院 检验科 河南 偃师 471900)

目的 分析血浆D-二聚体含量检测对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偃师市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67例为研究组,选择体检健康的自愿者60例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浆中的D-二聚体含量。结果 研究组中冠心病、高血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肺动脉栓塞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分别为(4.77±1.13)、(3.84±1.34)、(4.12±1.11)、(5.25±1.05)mg/L FEU,均为阳性;对照组D-二聚体含量为(0.33±0.19)mg/L FEU,为阴性。两组D-二聚体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D-二聚体检测有助于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早期治疗,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检查中广泛应用。

血浆D-二聚体;心脑血管疾病;临床价值

血浆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的有机分子中的碳原子数减少,分子量降低后所形成的特异性产物;而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检测结果可用于分析纤维蛋白有无形成,从而为进一步研究原发性、继发性纤溶亢进症提供重要指标[1]。原发性纤溶亢进是指纤维蛋白在形成早期遭受破坏,分子量降低,导致出血,D-二聚体含量检结果显示阴性或正常(0.5 mg/L FEU);继发性纤溶亢进是指在疾病早期凝血机制便已经形成,比如脑血栓、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这时纤维蛋白原转化成纤维蛋白的数目很多,导致纤溶亢进,D-二聚体含量检测结果呈现阳性或明显升高。医学上将D-二聚体检测作为心血管疾病判断的标准之一,因此,偃师市人民医院对部分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和60例身心健康者进行血浆D-二聚体检测,旨在分析血浆D-二聚体含量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偃师市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67例为研究组;选择体检后身体健康的自愿者6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中男39例,女28例,年龄35~76岁,平均(55.6±6.6)岁,其中冠心病27例,高血压23例,肺动脉栓塞13例,DIC 4例。对照组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33~78岁,平均(56.1±6.9)岁。对照组前1周没有使用过任何药物,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1.8 ml,注入内含0.2 ml 0.109 mol/L枸橼酸钠抗凝真空采血管中混合,1 500~2 500 r/min,离心10~15 min,分离血浆,使用Sysmex CA-70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D-二聚体含量。

1.3 观察指标 记录所有研究对象血浆中的D-二聚体含量检测结果,<0.5 mg/L FEU为阴性;>0.5 mg/L FEU为阳性。

2 结果

研究组中冠心病、高血压、DIC、肺动脉栓塞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分别为(4.77±1.13)、(3.84±1.34)、(4.12±1.11)、(5.25±1.05)mg/L FEU,均为阳性;对照组D-二聚体含量为(0.33±0.19)mg/L FEU,为阴性。两组D-二聚体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DIC是由多种致病因素,如严重感染、恶性肿瘤、组织损伤、病理产科、肝脏疾病等引起,导致循环血液在全身微小血管内广泛性凝固,形成以血小板和纤维蛋白为主要成分的微血栓[2]。这时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变化出现的最早,所以对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进行检测,能够较为准确地诊断DIC的程度。肺动脉栓塞是因为肺动脉主干、分支内源性或外源性的栓子阻塞,引起肺循环障碍,出现血液栓塞症状,以致血液沉积凝聚。这时血浆中的D-二聚体大量堆积,对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检测可进一步确诊肺动脉栓塞及程度、部位[3]。

医学上,用D-二聚体检测辅助诊断的疾病较多,因此,对发病机制中涉及到血栓的疾病,需要对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进行长期的跟踪检查,以便判断疾病的发展进程,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指标[4]。所以,重视血液中各项指标的变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和及时给予有效治疗。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是血浆中标志性的指标,能够提前预测动、静脉的变化情况[5]。因此,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测定对于高血压、冠心病、DIC、肺静脉栓塞等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提高诊断准确性。本研究结果显示,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D-二聚体含量均较高,这是由于交联纤维蛋白分子量降低后形成了特异性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引起;血栓形成后的溶栓活度是通过D-二聚体交联碎片反映[6]。当溶栓药物进入机体后,参与体循环,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受到激化,促进血栓溶解,促进D-二聚体生成或再次变化,溶栓治疗后显示有效。但D-二聚体检测方法存在一些局限性,胶体金免疫过滤检测法具有重复性好、检测灵敏、准确度高等特点,应用较为广泛。因此,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是人体凝血功能、纤溶功能的重要评价指标。

综上所述,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为临床提供相对准确的数据,为疾病的治疗预防和治疗方式的调整提供可靠依据,值得临床应用。

[1] 刘雪梅.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联合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J].河南医学研究,2015,24(2):127.

[2] 梁剑琦,邹志.D-二聚体和FDP检测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参考价值探讨[J].实用预防医学,2013,20(10):1269-1271.

[3] 王秋桐,门剑龙.孕产妇血浆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J].血栓与止血学,2014,20(6):344-346.

[4] 刘翠华.心脑血管疾病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2):135.

[5] 王丽.血浆中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价值[J].中外医疗,2015,(29):191-192.

[6] 刘剑荣,廖永强.D-二聚体检测及临床意义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61-62.

R 446

10.3969/j.issn.1004-437X.2017.07.098

2016-11-11)

猜你喜欢

心脑血管二聚体肺动脉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心脑血管篇
慢阻肺患者HRCT检查肺动脉直径与超声心动图检查肺动脉压的相关性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肺动脉高压研究进展
不孕症女性IVF助孕前后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变化与妊娠结局
81例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临床诊治分析
冬季谨防心脑血管疾病侵袭
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注意五大误区
心脑血管疾病用药与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性
D-二聚体和BNP与ACS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联性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