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对大学生的实效性研究

2017-02-26潘何琴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实效性育人政治

潘何琴

(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桂林541000)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对大学生的实效性研究

潘何琴

(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桂林541000)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对大学生的实效性程度关系到能否为祖国的未来和发展,关系到大学生自身能否成长成才,因此,需要关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对大学生的实效性现状问题。在面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部分大学生参与度低;展开的效果不明显和运行机制不够健全等实效性现状时,需要提高高校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对实践育人的实效性认知力;丰富和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内容和形式;创新和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渠道;加强载体建设,形成社会、高校、学生“三位一体”合力的实践基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大学生;实效性

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强调:“学习是成长进步的阶梯,实践是提高本领的途径,青年的素质和本领直接影响着实现中国梦的进程。”[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2]这一重要论述为高校开展实践育人工作指明了方向,强调了实践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扮演的作用。

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及其实效性内涵

1.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

马克思实践观认为,实践的本质是人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对象性活动,包含人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我们在出生的时候所有的东西,及我们在长大的时候所需要的东西,全都要由教育赐予我们”[2]。育人就是使人从无到有,从成长到成才的教育。高校实践育人是指高校在大学生的实际教育中,以学生课堂为基础,兼具相对应的实践活动为重要内容的一种教育方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是以立德树人为目标,采用以理论结合实践为主要手段,把大学生培养成具有高素质、高能力综合发展的一种育人方法。

1.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实效性

实效性是指实践活动的预期目标和展开的效果是否具有匹配关系,即实际效果问题。“人们对实践活动效果的追求,其落脚点也正在于实践活动结果的效用上。它就是指事物经过某种活动过程后,产生的客观结果与预期的目标相比较,它所达到的真实有效的程度或状态”[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实效性是指大学生能够在理论与实践达到高校预定的立德树人目标,并且达到能在精神领域里和实际行动中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的效果。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对大学生的实效性现状

2.1 部分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参与度低

在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有较大的自主选择性,他们思想活动比较活跃和独立,但是他们在道德品质、责任意识、政治观念等多方面呈现弱化与不足。他们作为被宠坏的一代,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很差,他们比较注重看到结果而不管过程,看不到思想政治教育在引导人生价值、提高认知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中所起的作用,偏好自己的思维世界,没有真正参与到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对于学生社会实践,他们认为纯属形式,校园的实践有“被安排、被规定”的嫌疑,而校外实践主要集中在暑期的短期时间里,单纯为了应付考核和学校要求来的,没有得到学以致用,大学生逐渐对产生反感没有达到真正走心的参与,这样的实践育人长期以来流于形式,收效甚微。

2.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展开的效果不明显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在学校、学生、社会三方面实际落实不到位,效果不明显。目前有少数高校在不断扩大招生规模的同时,只关注就业状况考核,没有实际关心人才质量的培养,只注重输送科学文化知识却对大学生道德品质、人文素养的培养漠然置之,更没有对本校大学生实践育人发展进行整体规划和系统的配置设计,没有一个统一合理的标配来对大学生进行实践教育。大学生自己往往重理论、轻实践,人才培养与社会实践脱节,特别是在组织活动过程中,有的学生对具体实际似懂非懂,有的学生的团队、交际能力不足,缺乏担当。同时大学生实际成才不能满足社会存在的需要,大学生思想和行为与主流价值观契合有距离,社会适应性技能欠缺等现象。社会上对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也不甚了解,向来以证书、学历定为门槛条件,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也没有达到满意效果。

2.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运行机制不够健全

目前,我国高校的实践育人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大多都是为了应付文件规定所开展的活动,只是为了按照要求完成任务,并没有从真正的成才育人的角度来对待大学生的课外实践教育活动,策划和准备工作敷衍了事,社会实践报告也是粘贴复制,这样以来,各种弊端和漏洞问题接踵而来。所以,各大高校及实践主体主动学习相关实践经验的只有少数,大多数的高校,对于实践育人活动和教育工作的开展交流、总结也不到位。而且,再加上社会上对于实践的重视程度不够,宣传力度小,媒体介入不高。总之,学生个体的认识偏差和教师职责不到位,加之高校与社会实践单位之间未形成良好的实践教育机制、运行体系和合作模式的诸多因素,使得很多实践活动的开展,信息不畅通,其开展和推行也只能是初步摸索,有的高校和教师甚至把它当成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这十分有碍于大学生的全面成长和高校的实践改革。

3 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对大学生实效性的原因

3.1 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认知不足

第一,目前我国的家庭结构产生了变化,过分担心自家的独生子,家长对于学校所开展的各种实践活动并不支持,并且普遍重视理论学习,轻视实践;重视掌握技能,轻视做人。也因为这样的认识观念,使得青少年的成长出现缺陷,虽然有的对实践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但很少参与其中,实践起来则眼高手低,存在着不协调的问题。第二,是高校认知不足,高校开展的实践工作和在推动其内在的认识上就有偏颇,没有完全认识到大学生实践的重要性。高校传统教育的理念仍然根深蒂固,高校将人才的培养只局限于课堂,并没有注重锻炼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也没有将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视为重要的目标。体现在:在组织教学的时候,针对于教师安排、课程设置、资金配比和理论课程的设置等因素都有优先考虑。对于考核的细则,理论课成绩占了大部分,实践课所占的学分很少。第三,社会在认知上存在偏差。目前社会上很多人都认为大学生实践流于形式,认为实践是浪费资源浪费时间的东西,所以也不支持大学生搞课外实践。在实习期间,很多实习单位认为大学生的实践是浪费岗位,浪费时间,也没有给予任何指导,就单纯的合作走流程而已。第四,大学生对于实践的重视不够。在现实的高校奖惩制度和考试成绩等作用下,大学生每天所注重的无外乎就是理论学习,很多大学生都盲目的为了奖状和考证在浪费时间,实践的效果相对较差。

3.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形式和内容缺乏创新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内容和形式很多时候是脱节的,虽然形式上很热闹,但是实际内容却较少,或者说缺乏实际内容和详尽的计划,“临时抱佛脚”的情况比较普遍,缺少相关的制度、资金各方面的保障,即使申请到足够数额的活动经费,但也难以保证有效。特别是有些教学中的实践学时部分都不开设,专业课程的实践育人活动并没能开展起来,很多深入实践教学基地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另外,高校对大学生实践育人活动比较落伍。大学的实践育人活动仅仅局限于社会实践活动之中,开展诸如社会调查、社会参观等,学生利用寒暑假进行社会调查后,撰写调查报告就算完成任务,绝大部分学生没有从中受到教育,报告内容比较空洞。这样的方式,对实践育人的实效性是远远不够的。

3.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渠道有所欠缺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致分为陈述性知识“是什么”和程序性知识“怎么做”为主的应试教育,掌握的知识不能运用于多变的实践局势中,实践基金更是没有满足学生的需求,实践育人教育的实效性大打折。虽然我国高校目前都有自己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而且高校也拥有了自己的实践平台,社会上也有一定专供实践的教育实践基地,不过,相对于实践教育需求较多的大学生,平台能够提供的机会则较少。一方面由于高校内部所提供的实践平台,因为资金、教师和场地的欠缺,所以活动的举办和开展则相对艰难,很多在高校的学生社团,因为场地的原因,使得很多实践活动难以展开。所以当前的大多数的高校里面很难有操作良好且学生积极参与、范围广的实践教育平台,其往往是只鼓动了一段时间,最后就没有什么效果了。而且校外的实践,基本上没有什么实际效果,可能只是为了国家要求需要而设置,充当门面的作用,学生难以得到真正的锻炼和受到育人成效。

3.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运行机制存在薄弱环节

首先是不健全的组织机构。目前的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没有形成完整的有效的中和运转的系统性的组织机构,学校当中的各部门也相互独立,较少沟通。领导组织机构扶持也不到位,组织学生实践教育所申请的经费和实际所得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在开展学生实践工作中,只能将实践的机会和时间缩短,致使高校实践活动流于形式,走过场。第二,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因为学校有限的资源,缺乏统一的监督体制,学校规定学生自己找实习单位,这就造成学生自己随意找个单位签字盖章,应付了事,而高校则无法通过有效途径进行监督。第三,考评机制不够科学。许多高校只是单纯的以理论论文和实践报告为评分标准。政治理论课程中的实践学时完成效果如何考评,没有相对细致的评价和考核标准,重视数量而不是质量。第四,导向激励机制的欠缺。目前的机制只是对于理论学习,比如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和学生的评优、评奖等,而且老师的职称也是根据其课业水平和研究成果著称的,没有关注实践的考核。

4 探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对大学生实效性的新路径

4.1 提高高校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对实践育人的实效性认知力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开展需要大学生的悦纳性和参与性。通过校园网络、广播、横幅等宣传报道实践育人开展情况,加深学生对实践育人情况的了解,还可以宣扬一些起到先锋模范作用的人群,让大家感受到实践育人效果的魅力和意义;还要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多征集学生对实践育人板块的真实想法,尊重学生,结合学生自身特点,把握好实践育人的方向性。在培养方向的定位上,要结合社会真实的需要和符合大学生成长需要;内容的安排上,要遵循社会规范和结合大学生自身实际;在活动的组织筹划上,要注重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和调动大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多注重多样化和革新化的路径,正视育人导向,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合理的制定实践育人目标和拓展教育价值取向。

4.2 与时俱进地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内容和形式

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内容要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国梦宣传教育和廉洁文化教育。首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核心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就曾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要求把核心价值观实践与大学生自身相结合。其次通过理想信念实践教育,使青年大学生懂得,只要包括青年学生在内的全国人民团结奋斗、不懈奋斗、艰苦奋斗,就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连接现实梦想与个人理想的唯一中介就是积极进行社会实践,把自己的青春、知识和汗水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之中。最后应重视廉洁文化教育,采取了丰富多彩的实践育人形式,从正反方面对大学生进行廉洁榜样教育、廉洁警示教育、廉洁熏陶教育等,认识到廉政文化的发展。只有这样,让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跟上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达到大学生育人的实效性。

4.3 创新和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渠道

高校应该创造一切途径让大学生充分体验实践育人的实效性,包括公益领域、心里领域、科技领域和虚拟领域、红色领域等平台。第一,高校应贯彻落实“生态文明”、“绿色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的精神,鼓励并支持大学生进行一系列低碳节能知识宣传、环境保护、生态保护等宣传活动;还要给大学生提供基层锻炼的机会,走进农村,和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结“一帮一”帮扶对子,在农村学校建立爱心扶持活动。第二,鼓励大学生进行心理实践。面向全校学生举办心理文化节,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举办心理剧文艺晚会、心理游戏,开办内容丰富的心理协会专题网站,拓宽新时期实践育人领域。第三,开发学生的创新智力和实践能力,通过科研论文、发明制作、创新竞赛等,开拓学生的新思想和新见解,创造出的产品和观点具有实际价值,并能运用于实践。第四,通过网络实践激发大学生自主意识,以网络社团建设、网上调查、网上论坛管理、开设主题博客或微博、创建课程聊天室、虚拟课堂、虚拟实验室、虚拟图书馆、爱国网络游戏等方式,让学生在虚拟实践中充当主要角色,使大学生获得体验新型教育,发挥自我才智的机会,是深化实践育人。最后,合理利用红色资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安排学生进行红色基地调研和在重要纪念日开展相关活动。

4.4 加强载体建设,形成社会、高校、学生“三位一体”合力的实践基地

第一,教育部门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指导十分迫切和需要,不管是充足的经费上还是有意义的场地支持,都对实践育人工作的开展帮助很大。各个企事业单位也要提供一批实习岗位,在实践中指导和锻炼实习生。第二,高校自己要重视实践教育,最好能有相应的标配,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工作保持高度的前瞻性和关注性,落实好各项任务安排,与校外事业部门进行协商,积极开展实践育人工作。第三,大学生自身的实践观才是根本。理论知识要掌握,实践活动也要抓紧,在日常的校园学习中,要统筹课堂内外实践教育,在校外生活学习中,要不断提高亲身体验能力,把实践育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三方面的载体建设,让大学生珍惜大学短暂的学习时期,真正达到实践育人的实效。

5 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开展任重道远,在新形势下,分析实践育人对大学生的实效性低下的原因,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明确该工作的重要性,探究实践育人对大学生的实效性路径,真正为大学生自身考虑,为祖国未来考虑,找出新时代人才需求发展的新路子,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实效性,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生代。

[1]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5-5(1).

[2]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EB/OL].新华网,2017-2-27 http://www.gov.cn/ xinwen/2017-02/27/content_5182502.htm.

[3][法]卢梭,爱弥儿(上)[M],李平浴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

[4]杨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论[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3(1):78.

[5]甘霖.高校实践育人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4.

[6]胡树祥,吴满意.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

[7]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80-82.

[8]刘川生.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5.

责任编辑:建德锋

Research on the Effectof Ideologicaland PoliticalEducation on College Students’Education Practice

PAN Heqin

(GuangxiNormalUniversity SchoolofMarxism,Guilin 541000)

Actual eff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n college students’education practice de⁃gree is related towhether the future of themotherland and the development,relates to the college students them⁃selves can grow up,therefore,need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effect of education on college student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actice status.In the face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actice education partof college students’participation is low;An effect isnotobviousand the statusquo of the operationmecha⁃nism is notperfecteffectiveness,need to improve the university educator and educate effectiveness cognition of practice education;Enrich and develop educational contentand form of ideologicaland politicaleducation prac⁃tice;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of ideologicaland politicaleducation practice education channel;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arrier,form the society,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students practice base of"trinity" net forc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practice education;college students;effectiveness

G641

A

2017-03-16

潘何琴(1991-),女,广西罗城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实效性育人政治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