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大学英语生态教学模式构建策略研究
2017-02-26柴树虹
柴树虹
(普洱学院外国语学院,普洱665000)
地方高校大学英语生态教学模式构建策略研究
柴树虹
(普洱学院外国语学院,普洱665000)
随着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在第二语言习得和外语课堂教学理论研究中的广泛运用,高校大学英语生态教学改革快速推进。本文在对地方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生态失衡状况的调查与分析及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地方高校大学英语生态教学模式的构建方法和策略进行了探讨。
生态教学模式;地方高校;大学英语;策略
1 前言
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和机理的科学,随着生态学的思想、原理和方法被广泛运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它对教育研究领域的影响也不断深入,产生了将教育及其生态环境相联系,并以其相互关系及其机理作为研究对象的教育生态学(educational ecology)[1]。教育生态学主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研究教育生态系统,包括学校、师生、教室、教学设备、课程等等。生态学的思想方法使得人们重视教与学之间的系统联系、重视课堂教学及生态环境之间的联系、重视学生个体与其所依存的物理和社会情境间的相互作用[2]。近年来,教育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已被广泛运用于第二语言习得和外语课堂教学理论研究中,生态外语课堂教学观认为外语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的知识和经验与自然、社会和人文等环境互动的过程,环境对学习者的动机、态度、策略、方法和学习成效具有重要影响,其课堂教学是一个由多种因素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而构成的具有整体性、联系性和共生性的生态系统[3]。高校大学英语课堂系统作为教育系统内部的一个子系统,其中教师、学生和课堂环境等三个生态因子相互依赖相互联系,任何一个因子的失衡都会打破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因而越来越多的外语教育工作者根据生态学原理对大学英语课程的设计、课堂教学的策略和质量监控的体系等开展了研究。鉴于目前尚无对地方高校大学英语生态教学的实证研究,笔者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地方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生态失衡状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通过在本校2015级六个班大学英语教学课堂中进行为期一年的生态教学实践,对地方高校大学英语生态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及实际运用效果进行了探讨。
2 地方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生态失衡状况分析
2.1 学生英语基础薄弱,自主学习能力低下
笔者对所任教学校2015级全体非英语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同学中,有41%的同学认为他们的英语水平处于初级偏低的状况,掌握的词汇和语法知识有限,发音困难,不能英语进行情景对话;有28%的同学认为他们的英语水平处于初级偏高的状况,掌握少量的常用词汇和表达方式和日常生活所需词汇和语法,能够就常用的几个话题进行简短对话;有26%的同学认为他们的英语水平处于中级偏低的状况,能够合理流畅的就特定范围的话题进行交谈,但其他话题交谈困难,词汇、语法和发音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可见90%以上的同学在英语学习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总体上,地方高校学生对大学英语学习存在普遍的畏难情绪和懈怠情况,学习态度和动机欠佳,自主学习能力低下,合作精神与创新能力缺乏。
2.2 教学硬件不足,教学资源有限,课堂生态空间欠佳
急剧增长的学生入学人数,相对有限的教育资源,导致班级学生人数过多且基础不一,师生在课堂上互动交流有限,教师难以兼顾到每个学生,加之教学课时不足(笔者所在学校大学英语仅在大一开课一年,每周4学时,每学时40分钟),各方面的语言操练及实践难以实施,课外自主学习缺乏有效指导,大学英语教学不能满足学生需求。
2.3 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手段落后
由于编制有限,师资不足,教师教学工作任务繁重,大部分大学英语教师必须同时兼上英语专业课程,教科研投入明显不足,缺乏专业发展的机会。地方高校大学英语教师队伍普遍存在教学思想相对滞后,教学方法单一陈旧,教学模式、理念和目标没有适应改革要求,不能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改进教学效果,教学常常过分拘泥于教材内容,重知识、重讲授,课堂教学局限于教师主讲、学生主听,对学生的外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个性需求和身心发展等缺乏应有关注,未能形成和谐发展的大学英语生态教学氛围。
2.4 评价体系不完善,不能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大学英语成绩的评价沿袭了传统的注重结果的终结性评价,且被与其它大部分科目一起统一限定为平时30%和期末考试70%的占比,过度强调了学科知识体系和高校英语等级考试,过多注重量化的结果而忽视了人文素质发展,评价手段单一,以传统的纸笔考试为主,对学生平时表现、平时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评价占比太少,忽视了被评价者在各个阶段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另外,由于评价主体是教师,学生只能消极被动地接受评价,未能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英语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不能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获得成就感和增强自信心,师生之间的和谐、平等、共生关系被打破。
3 地方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生态失衡状况分析
3.1 制定生态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
依据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结合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要求,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以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因此,大学英语生态教学首先要求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在大学英语生态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除听、说、读、写、译和语音、词汇、语法外,还应根据教材精选知识,加强实践教学,进行学习策略、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的培养,鼓励学生多渠道获取学习资源来开展个性化学习,加强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强调以实用性为主,真正实现“学以致用”[4]。
3.2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在大学英语课堂上,教师过度依赖多媒体或采用“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均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下。根据“生态位原理”,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主导,协调、组织和监督学生的学习过程。大学英语生态教学倡导运用任务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教学法,强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通过合作来完成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树立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探寻适合自身特性的学习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团队合作能力和终生学习能力,构建充满活力的英语生态课堂。具体以班级为单位建立电子学习档案、各班级分小组组织学习活动,分组方法以4~6人为一组,选出组长和秘书(学生自愿成组,小组的构成可以根据新生入学信息尽量按英语高考成绩好中差搭配),成组后以组为学习单位组织课内外学习。教学模式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师根据课程要求、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合理组织教学过程,预设与学习主题相关的问题或项目,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在拓展和整合自身知识的同时,通过自然的语言运用方式促进英语综合能力及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真正实现知识和能力的内化。
3.3 加强英语自主学习,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良性的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提高自学能力,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指导以及和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团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控制学生的学习过程,适时给予学生帮助,在探索过程中把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细节化、行为化和具体化,将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的以网络为支撑的个性化自主学习,以此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并重建师生和谐关系[5]。具体途径如下:(1)学生课前预习教学相关内容。为了增强与教师的等同关系,提高课堂的互动效率,应该提前做好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准备,多渠道、多方位获取知识,努力提高英语语言水平来缩小与教师的差距,避免处于被动的听话人地位,使多元共存与和谐共生的生态课堂目标得以实现。由于大学英语课开课时间为大一学年,作为新生,有些同学还不适应大学生活和学习,所以由教师布置预习内容,由小组长课前检查监督,记录员记录预习情况。(2)开展个性化学习(英文电影、英文歌曲、外国网友等)。(3)学以致用(英语角练口语、戏剧表演、和外教、留学生交朋友等)。(4)鼓励学生多渠道与教师沟通,交流感情。通过建立班级QQ群,写E-mail、纸条、班委反映等形式,大胆向任课教师反馈教学意见。
3.4 营造生态课堂环境
生态课堂环境的建立须考虑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物理环境主要对班级人数、座位编排、光线、舒适度等进行最大合理化的调控;人文环境由师生共同努力从课堂心理环境,即学生学习的心理和情感体验、英语学习的焦虑感等方面进行改进,教师努力克服传统的传道授业观念,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则要提高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转变被动学习的心态和惯性。地方高校学生有较好的小组合作精神,但由于对传统教育模式有一定的依赖性,缺乏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生态课堂环境的建设着力于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使他们的学习更有成效[6]。
3.5 建立多极教学评价体系
3.5.1 评价主体多极化对学生的评价采用了学生自评、教师评价、生生互评,即所有学生使用评价表分别进行自我评价、小组自评、小组互评,教师参与评价全过程,给出最后成绩;对教师的评价为教师自评、同行互评、学校管理者评价和学生网评。
3.5.2 评价内容多元化学期结束时对学生的总体评价包括了课堂表现、小组活动参与度、作品展示、角色扮演、作业、终结性考核等多方面。
3.5.3 评价策略多样化建立学生学习档案、问卷调查、访谈、平时测验等。
4 结语
地方高校大学英语生态教学实践加强了教学对话、合作、体验和探究,改变了教学过程的单向知识授受关系,形成了师生关系和谐、共同成长的良好生态外语学习环境,在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多元共存与和谐共生的生态课堂目标,但要促进大学英语生态教学系统的形成并完成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质量的提升,还需在各个生态因子的平衡性、生态教学环境的开放性和评价系统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1]黄远振,陈维振.中国外语教育:理解与对话-生态哲学视域[M].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48-51.
[2]贾秋仙.构建生态化大学英语教学模式[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5):80-84.
[3]刘长江.信息化语境下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研究[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2014:92-95.
[4]孙芙蓉.课堂生态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112-115.
[5]王晓红.生态化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环境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9):123-126.
[6]张立新.高等院校大学英语生态教学模式构建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15(2)87-91.
责任编辑:建德锋
Research on Construction Strategiesof the Ecological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 M ode in LocalUniversities
CHAIShuhong
(Pu’erUniversity SchoolofForeign Languages,Pu’er 665000)
Asecology theoriesandmethodsarewidely used in the research of TESL and TEFL classroom teaching,ecological teaching reform ofCollege English in universities is pressing on at a high speed.Based on the survey and analysisof theecology unbalance situation in the present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localuniversities,some strategies for constructing theecologicalCollege English teachingand learningmode in localuniversitieshave been putup and the actualapplication resultsof themode have also been analyzed and discussed.
ecological teachingmode;localuniversities;college English;strategies
H 319
A
2016-11-11
普洱学院校级立项题课(2015xjkt05)
柴树虹(1966-),女,云南省墨江市人,副教授,从事语言教学及跨文化交际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