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流行区延迟确诊26年麻风病1例

2017-02-26张杜娟

益寿宝典 2017年32期
关键词:南浔歙县麻风病

张杜娟

汪某,男,1972年生人,歙县武阳乡武阳村上太自然村人,农民,未婚,小学文化。患者1990年前在家务农;1990-1997年于浙江省排岑镇某码头从事搬运工职业;1997年于浙江省湖州市从事砖工职业6个月,居于南浔杨溪镇大港小区;1998-2003年于江苏省某地从事养鸭工作,2004-2016年3月于浙江省湖州市从事砖工职业。2016年3月30日返回家中;3月31日下午4时许报告此例病例;4月1、2日接受查体、取样与检测;4月3日报告显示抗酸杆菌阳性,AFB4+,确诊为麻风病;4月7日患者转入定点医院接受治疗。

2016年4月1日查体:患者全身多处结节,手脚麻木,闭汗,眉毛脱落,鞍鼻,双眼“兔眼”,双掌大小鱼际萎缩,足底溃疡,刮取皮损组织液检测抗酸杆菌阳性,AFB4+。既往史:1990年患者主因双上肢上臂部及双下肢大腿部出现红斑与蚕豆大小无痛结节,于本县某医院就诊,诊断为皮肤病,给予药物治疗,患者病情好转后外出打工。2002-2015年外出打工期间双上肢上臂部及双下肢大腿部出现红斑与蚕豆大小结节、手脚麻木、闭汗、眉毛脱落等,先后就诊于湖州市织里医院皮肤科(2次),湖州市人民医院(2次),湖州市南浔九安医院(1次),均未诊断麻风病。2016年2月主因全身多处结节,手脚麻木,闭汗,眉毛脱落,鞍鼻,双眼“兔眼”,双手大小鱼际萎缩,足底溃疡等再次就诊于湖州市南浔九安医院皮肤科,未诊断麻风病。家族史:患者家庭6人,其中父亲、母亲、二姐无麻风病史,哥哥于1980年1月发病,1984年6月确诊为BT型麻风病,1990年1月于县麻风病院完成规范治疗,1997年7月5日死亡。大姐于1999年10月15日发病,2002年11月确诊为T型麻风病,2003年12月于县麻风病院完成规范治疗,2009年11月确认临床治愈。

讨 论

歙县为麻风病重点流行地区,1992年达基本消灭麻风病标准,呈现低流行状态。近年来开展麻风病流行病学调查,存在调查效率低,发现患者难度大等特点,已无新发病例报告10年余。此2016年新发病例延迟确诊26年,远高于歙县1990-2004年新发现病例确诊平均延迟期的54个月[1],亦远高于安徽省2014年全省平均确诊延迟期的82.7个月。提示每年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与密切接触者检查工作落实不到位,效果不理想。此外,患者先后于本地(1家)及外省医疗机构(3家)共就诊6次,均未检出麻风病,提示两地医务人员对麻风病流行的警觉性低, 麻风病防治知识匮乏[2]。再次,患者家中长兄最先发病,因麻风病作为1种少见慢性传染性疾病,潜伏期6 个月至10余年不等[3],难以准确推算患者被传染及发病日期,且当地村民发现此例麻风病患者而延期未报,显示当地对麻风病的防治宣教不到位。

麻风病尚缺乏有效的预防措施,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仍是控制麻风病流行的最重要原则。本案例中患者为多菌型麻风病,传染源性较强,确诊延迟期长,作为传染源长期外出务工流动,提升了务工所在地密切接触者的感染风险,而其在出生地居住时间短,本地密切接触者感染麻风病风险相对较少,但传播风险依然存在。故建议:(1)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应该尽量主动搜索、调查患者所有家庭成员与密切接触者,以期尽早发现疑似病例。(2)应将麻风病监测系统与其他疾病监测系统有机结合, 实现麻风病监督、追踪和管理效果评估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4]相结合,在全县范围内重点地区与人群中开展调查,主动发现疑似病例。(3)巩固、加强基层医务工作者相关知识,掌握麻风病的临床表现、常见可疑线索诊断要点与常规防治技能,提高对麻风病的警觉性和识别能力,杜绝漏诊误诊现象。(4)开展形式多样、浅显易懂的群众宣教工作,使居民了解麻风病的防治核心知识,树立麻风病可防、可治的意识,消除恐慌与歧视。

[1]张健安,方丽萍,张杜娟,等.安徽歙县麻风病低流行状态下防治工作现状[J].热带病与寄生虫学,2013,11(1):25-27,32

[2]孟庆联.基本消灭麻风病后麻风病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7,13(2):93-95

[3]李延庆.安徽省13市县主动发现麻风病效果评价[J].热带病与寄生虫学,2009,7(2):87-88

[4]刘晖,黄俊新,周华.低流行状态下麻风病防治网络管理工作模式初探[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8,24(2):116-117

猜你喜欢

南浔歙县麻风病
徽港
南浔,果真难寻
南浔颖园:小小园林尽显江南气质
《书画世界》改刊题贺作品选登
麻风病医生肖卿福:忘己爱苍生
麻风病低流行状态下的流行特征与防治对策
消除麻风在行动
歙县推广烟菜连作模式成效及做法
浙江省麻风病防治人员对麻风病的知信行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