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辙与《龙川略志》及《龙川别志》

2017-02-26王瑞琪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吕夷简龙川苏辙

王瑞琪

(辽宁大学 历史学院,辽宁 沈阳 110136)

苏辙与《龙川略志》及《龙川别志》

王瑞琪

(辽宁大学 历史学院,辽宁 沈阳 110136)

苏辙在谪居龙川期间撰著了《龙川略志》和《龙川别志》二书,前者记苏辙平生所历,后者记苏辙平生所闻,二者皆为纪实之作。此二书的内容极其丰富,涉及到众多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因此它们是具有很大文献价值的私人笔记著作,对后人了解研究北宋史事和苏辙思想有很大的帮助作用。苏辙之所以能在人生困顿时期写成《龙川略志》和《龙川别志》,其根本在于苏辙本人具有“以天下为己任”的传统儒家思想。

苏辙;《龙川略志》;《龙川别志》;文献价值;北宋

苏辙,字子由,又字同叔,北宋眉山人,他生于宋仁宗宝元二年(1039),去世于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史籍评价苏辙“性沉静简洁,为文汪洋澹泊,似其为人,不愿人知之,而秀杰之气终不可掩,其高处殆与兄轼相迫”,①文采内敛不张扬的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合称“三苏”,同是“唐宋八大家”中的一员。

一、苏辙生平及主要著作

苏辙少年得志,“年十九,与兄轼同登进士科,又同策制举”。登第后,苏辙被授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神宗朝时,“王安石以执政与陈升之领三司条例,命辙为之属”。此时,王安石欲推行新法,在准备实行青苗法时,苏辙多次“力陈其不可”,他因此被外贬为河南推官。此后,苏辙在十余年间先后担任了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著作佐郎、南京判官、筠州盐酒税监和绩溪县知县。②

哲宗即位后,临朝的高太后开始启用旧人,召苏辙回朝为右司谏。重归朝堂中枢的苏辙频繁进言议事,得以“迁起居郎、中书舍人”,后又迁至御史中丞,并“拜尚书右丞,进门下侍郎”。绍圣初年,哲宗开始亲政,“有绍复熙宁、元丰之意”,苏辙上言劝阻忤逆了哲宗,导致“落职知汝州。……再责知袁州。未至,降朝议大夫、试少府监,分司南京,筠州居住”。绍圣三年(1196),“又责化州别驾,雷州安置,移循州”。直到徽宗即位,苏辙才再次回京,但他在之后的政治斗争中又受牵连,仅以太中大夫致仕。致仕后的苏辙“筑室于许,号颍滨遗老,自作传万余言,不复与人相见。终日默坐,如是者几十年”。③徽宗政和二年,七十四岁的苏辙去世。

苏辙一生几经沉浮,他少年得意,却中年失意,只能在政治斗争的漩涡中徘徊,直至晚年都没有得到真正施展抱负的机会。在政坛上备受压制的苏辙将余力用在了著书立说上,“所著《诗传》《春秋传》《古史》《老子解》《栾城文集》并行于世”,④此外,苏辙还著有《龙川略志》十卷、《龙川别志》二卷、《论语拾遗》一卷、《孟子解》一卷等作品。这些著述代表了苏辙在文化学术上的成就,也反映着北宋的社会风貌和民生百态,其中《龙川略志》与《龙川别志》二书作为苏辙被贬岭南、谪居龙川时的作品,又以其内容丰富、文献价值高的特点流传后世。

二、“龙川二志”之内容概况

苏辙在《略志》的序中讲述了自己辗转旅途、移居龙川的艰难过程:“予自药徙雷,自雷徙循,二年之间,水陆几万里。老幼百数十指,衣食仅自致也。”由于交通不便、地域闭塞,龙川的经济文化水平还很落后,苏辙的生活状况十分困顿,“既之龙川,……衰秦中之余五十千以易民居,大小十间,补直弊漏,粗庇风雨”。此情此景之下,年已六旬且老眼昏花的苏辙没有可以交流的知己,也无法正常地读书,“然此郡人物衰少,无可晤语者。有黄氏老,宦学家也,有书不能读。时假其一二,将以寓目,然老衰昏眩,亦莫能久读”,因此他“杜门闭目,追思平昔,……虽十得一二,而或详或略,盖亦无足记也。远执笔在傍,使书之于纸。凡四十事,十卷,命之《龙川略志》”。⑤

写成《略志》后,苏辙却并不十分满意,认为此书仅“志平生之一二,至于所闻于人,则未暇也”。他回想到自己青年之时,与欧阳修、张方平、苏颂、刘攽这些“一世伟人”的交往情景,加之刘攽嘱托自己:“予一二人死,前言往行堙灭不载矣。君苟能记之,尚有传也。”故在谪居龙川六年之后,苏辙决定再撰一书来弥补遗憾,便“复记所闻,为《龙川别志》,凡四十七事,四卷”。⑥至此,《龙川略志》与《龙川别志》二书正式问世,并流传至今。

1.《龙川略志》的主要内容与特点

《略志》共十卷,含条目三十九(苏辙自言“凡四十事”,今本多为三十九事),苏辙为每个条目都起有题目,这些题目言简意赅,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纵观《略志》十卷内容,可以发现此书在编排上很有条理性,它的前两卷和第十卷主要记民间杂事和奇闻异说,第三到第九卷则主要记录政事,若按类别细分,可归纳如下:

(1)奇闻杂事

首先是梦境。苏辙在《略志》的开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自己青年时在睡梦中见到老子,并与之交谈,老子以唐朝人物杨绾、高郢和严震为对象向苏辙发问,苏辙醒来后翻阅史籍查找相关事迹。

其次是道人的事迹。苏辙在《略志》中用八个条目的内容塑造了一批习道之士。其中王江、赵生、郑仙姑、蹇拱辰、费长房、徐三翁等人极具代表性,苏辙分别追忆了他们在方术、养生术、炼丹制符以及论道等方面的心得和成就。

再次是医术。苏辙在《医术论三焦》中记录下了自己亲身见识到的医术和医者,其具体内容是讲单骧精通古医术,他在与苏辙“论古今术同异”时,提出了“三焦”观点,之后徐遁通过观察尸体内脏证实了单骧的说法。

最后是有关炼金术的内容。苏辙在《烧金方术不可授人》中讲道:扶风开元寺老僧传授苏轼炼金术,但告诫苏轼不可授人、不可轻为,否则必遭祸患,但苏轼不堪陈希亮屡番求方,只能私传于陈,陈之后暗自试验此方,遭遇厄运。

(2)朝堂政事

首先是议政论事。这方面的内容在《略志》中所占比重最大,从第三卷到第九卷,合计有十四篇,涉及到了新法利弊、与西夏划分地界、设立使职机构、制定经济制度、赈灾与农田水利等方面。由于苏辙基本上参与了所有的议政过程,因此这类内容的记述尤为详细,生动地展现了北宋朝堂情景,也表现出了大臣们不同的执政思维和政治蓝图。

其次是有关行政执法的内容。这方面的内容既有朝廷下达诏命的实施情况,也有苏辙为官行政的亲身实践,还有其他官员的执政行为。如《董敦逸黄庆基言事不实并出知军州》讲董、黄二人捏造事实,弹劾苏氏兄弟,但却因诬告被贬一事;《放买扑场务欠户者》记述了苏辙任户部侍郎时,听取手下人建议折中还买扑场务欠款,解决了承包者和担保者的利益纷争;《李湜复议罢莳竹》《张次山因一婢知周高而刺配海岛》《王子渊为转运以贱价收私贩乳香》《辨人告户绝事》等文则分别讲述了其他官吏的行政执法行为。

最后是朝堂纲常礼法的相关内容。此类文章有《享祀明堂礼毕更不受贺》《戚里仆隶不得改官》《皇后外家皆当推恩》《天子亲祀天地当用合祭之礼》以及《议奏荐门客》等五篇。其中前三篇讲述的是高太后听政时遵循祖宗家法、恪守礼仪旧制的事迹;后两篇讲述的是大臣就具体办事原则和能否变通执行礼法的探讨和争论。

如上所述,《略志》一书是由苏辙追忆生平经历的各类事件构成的,其具体包括了杂事十一件和政事二十八件,总体看来,其内容是以政事为主的,因此它具有很强的纪实性和史料性;由于此书记载的内容大多数都来自苏辙的亲身参与,故此书内容的可信性也极高。

2.《龙川别志》的主要内容与特点

相比于《略志》,《别志》最大的特点是内容并非来自苏辙的亲身经历,而是他“昔日所闻”的先贤轶事,时代跨度为后周建立到北宋哲宗在位前期。此书原为四卷,后经人整理重编为两卷,但在内容上并无删减。此书共记录了五十事(苏辙自言“凡四十七事”,实则为五十事),其中除了最后四事讲奇人异士外,其余均以各朝名人为主人公。此书上卷共记二十四事,叙及的人物包括六位皇族、五位皇亲和十几位名臣;下卷共记述二十六事,主要人物有三位帝王和二十几位大臣,以及四位方外人士。

虽然苏辙在《别志》中记录的人物掌故多是由张方平转述给他的,但他秉持实录原则,力求做到对所闻史事真实记录、客观评价。这一记事原则从他对吕夷简事迹的记述就可见一斑:在《别志》上卷,苏辙记载王旦在与王曾交谈时说到日后的宰相人选就是王曾和吕夷简,此时吕展现出来的形象是年轻有为、颇具才干;苏辙笔下再次出现吕夷简时又说“(吕)以智辑睦二宫,无纤毫之隙。及许公(吕)薨,仁宗方视朝,恸哭久之,顾左右大臣曰:‘吕夷简死,谁复能办大事者!’”⑦此处也充分展现了吕的才能和威望。相对于这些侧面描写,上卷中还有两处直接记述,分别是册封杨太妃为皇太后和建言保全晏殊的史事,此二事中,吕夷简的大局观和宰相之才更是展露无遗。在下卷,还有关于吕夷简奖拔后进,为大宋挑选人才的记载。通过上述五事中,可见朝野上下充满了对吕夷简的赞誉之词,苏辙也赞之“真宰相也”。不过,苏辙并没有刻意塑造吕的完美形象,《别志》中同样记载了吕夷简与同僚勾心斗角、争权争位的事情:为了巩固自己的相位,吕夷简先是用计调开竞争对手李迪的谋士,再是设计使宰相李迪、王曾获罪辞职,李、王二人是“天下至今以正人许之”⑧的君子,与之对比,吕夷简的职业官僚形象则浓重很多。

《别志》同样以文辞简洁、生动传神著称,其内容极具故事性。例如苏辙在下卷中记载苏轼与司马光讨论改役法的一段内容:

及君实作相,议改役法,事多不便,予兄子瞻与其事,持论甚劲,君实不能。子瞻徐曰:“昔亲见相公言,尝与韩魏公言义勇,无一言假借之者,今日作相而不容某一言,岂忘昔日事耶?”君实虽止,实不喜也。未几,子瞻竟罢役局事。⑨

苏辙记载此事仅用寥寥百余字,却完整地将二人就“改役法”一事的意见全部表达出来,同时还生动刻画了二人不同的个性特征,刚正直言、善于辞辩的苏轼,无奈从谏、爱惜脸面的司马光跃然纸上。再如下卷中蒋之奇“伏蒲”参劾欧阳修一事:“台官蒋之奇以浮语弹奏欧阳公,英宗不听,之奇因拜伏地不起。上顾左右,问何故久不起。之奇仰曰:‘此所谓伏蒲矣。’上明日以语大臣,京师传以为笑。”⑩苏辙叙述此事只用五十余字,却成功地表现出了蒋之奇善于搬弄是非、厚颜无耻的形象。

《别志》的体例同样值得推崇,它虽不像《略志》一样为每一件事设有题目,但其内容编排并非杂乱无章,苏辙叙事往往环环相扣,将所述人物紧密地联结在一起。例如上卷以周太祖皇后开篇,然后引出周太祖,再以周太祖征淮南引出其女婿张永德,后又以张永德的往事引出宋太祖、太宗兄弟,这种安排做到了以点牵面、平稳过渡。苏辙还以“澶渊之盟”一事为线索,先后叙述了曹利用出使契丹定岁币、王钦若鼓动真宗封禅、王旦默许真宗大搞“天书祥瑞”等多件朝堂遗事。表面上看来,这些事件毫无关系,但在苏辙笔下,它们皆是因“真宗用寇莱公计,亲御六军渡河,兵始交而毙其贵将”、战后“寇公每有自矜之色,虽上,亦以自得也”而起。苏辙通过这种将看似毫无关联的事情串联在一起的巧妙方式,展示出了一幅全面又细致的历史画卷。

综上所述,《略志》记苏辙生平所见所感,以他所在时代的人物事迹为主;《别志》记苏辙平日所闻,以后周和宋前期人物的事迹为主。换言之,前者记其所历,后者记其所闻,二者作为苏辙潜居龙川期间所著的私家笔记,都具有忠于史实、服务政治的特点。

三、“龙川二志”之文献价值

基于上述所论,可见“龙川二志”具有丰富的文献价值,南宋时李焘编著《续资治通鉴长编》时便多引用此二志,即使在今天,它们在宋史研究领域仍拥有特殊地位。

首先,“龙川二志”对研究北宋史事有参考价值。从二志记录的史事中,我们可大致勾勒出从宋太祖立国到哲宗在位前期近百年的历史画面。具体地说,二志记载的北宋历史主要包括四点:一是北宋的朝堂百态,二是北宋中期行新政、施变法的情景,三是北宋的社会经济风貌,四是文官士大夫的日常生活。

其次,二志对研究苏辙的思想有价值。在《略志》记载的一些史事中,我们可以看出苏辙是一位精通典章,对经济、外交、军事、礼法均有涉猎的全面型政治人才,而他的主要的一个政治思想就是以民为本,在《议卖官曲与榷酒事》中,苏辙反对南都罢卖曲而榷酒的理由就是怕此举会侵害百姓利益。苏辙的哲学思想方面具有三教会通的特点,二志中有多篇专讲释道奇人异事的文章,这就表现了苏辙对两教学说强烈的兴趣和深刻的认识,在他晚年,由于屡遭贬谪,宗教越来越成为他心灵上的慰藉,其思想上贯通三教的倾向也越来越明显。

最后,苏辙利用著书立说劝人向善。苏辙在《烧金方术不可授人》中,通过老僧之口道出不可轻易实践炼金术,并以蜀僧仪介和陈希亮为正反两例对比进行说教,劝诫世人不可追逐私利;在《赵生挟术而又知道》中,苏辙通过讲述赵生游历地府看到很多贪赃枉法的官吏和不守规矩的和尚的故事,宣扬了扬善惩恶的价值观;在《梦中见老子言杨绾好杀高郢严震皆不杀》一文中,苏辙借老子之口表达止杀好生的思想。苏辙同样注重个人养生,而他的养生术秘诀也是以行善为核心的。苏辙的这些警世思想,既是他个人几十年阅历的总结,也是他为后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其价值非一般的史料可比。

四、余论

苏辙在不到六万字篇幅的“龙川二志”中,详实、生动地向人们展示了北宋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情世故;同时,正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说:“《略志》惟首尾两卷纪杂事十四条,余二十五条皆论朝政。盖是非彼我之见,至谪居时犹不忘也。然惟记众议之异同,而不似王安石、曾布诸日录动辄归怨於君父。此辙之所以为欤。”对比同时代其他文人的著作,二志可信度较高,这甚至使对苏辙颇有成见的朱熹在撰《名臣言行录》时也大量征引二志中的内容。其实,二志之所以能成为私家笔记史料的典范之一,还是出于苏辙本人的缘故:苏辙身为北宋名臣、名儒,一生都秉持着“以天下为己任”的传统儒家思想,这种思想使他在岭南不毛之地、年过花甲之时尚有动力著书立说,以传之后世。简而言之,苏辙笔下的二志虽称不上尽善尽美,但它为后人留下的珍贵史料和至理至性的名臣言行,无不是苏辙心血凝结的文化瑰宝。

注释

①脱脱等:《宋史》卷339《苏辙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10835页。

②脱脱等:《宋史》卷339《苏辙传》,第10821-10823页。

③脱脱等:《宋史》卷339《苏辙传》,第10832-10835页。

④脱脱等:《宋史》卷339《苏辙传》,第10835页。

⑤苏辙:《龙川略志》引,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3页。

⑥苏辙:《龙川别志》序,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67页。

⑦苏辙:《龙川别志》卷上,第78页。

⑧苏辙:《龙川别志》卷上,第81页。

⑨苏辙:《龙川别志》卷下,第93页。

⑩苏辙:《龙川别志》卷下,第93页。

[1] 苏辙.龙川略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2.

[2] 苏辙.龙川别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2.

[3] 脱脱,等.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

[4] 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

[5] 李冬梅.苏辙研究综述[J].许昌师专学报,2002,21(3):111-114.

[6] 瞿林东.宋人史料笔记撰述的旨趣[J].天津社会科学,2016(4):138-145.

[7] 张璐.苏辙佛道会通思想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3.

[8] 罗春娜.苏辙被贬龙川期间文学与思想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12.

ClassNo.:K244DocumentMark:A

DiscussionoftheLongchuanLvezhiandtheLongchuanBiezhiWrittenbySuzhe

Wang Ruiqi

(Department of History, Liaoning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 110136,China)

Suzhe wrotetheLongchuanLvezhiandtheLongchuanBiezhiwhen he lived in Longchuan.TheLongchuanLvezhiis a book which recorded Suzhe's life experience, whiletheLongchuanBiezhithe stories which Suzhe had ever heard. The two books involved a lot of historical events and historical figures, so both of them have large literature value. The books was written when Suzhe's life was in bad situation. Suze believed the doctrine taking the world as his own duty.

Suzhe;theLongchuanLvezhi;theLongchuanBiezhi; literature value;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王瑞琪,硕士,辽宁大学历史学院中国史专业。

2096-3874(2017)10-0048-05

K244

A

(责任编辑:宋瑞斌)

猜你喜欢

吕夷简龙川苏辙
苏辙晚年诗中“老卢”为谁?
龙川掠影
苏辙:做苏东坡的弟弟是一种什么体验
广东省龙川至怀集公路龙川至连平段模块化机房建设
大宋高级玩家
苏辙的诗歌创作特点研究
浅谈苏辙的诗歌创作特点
一个耳光引发的宫廷地震
敢于直言的吕夷简
隶属于原中央苏区的龙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