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闭儿怎么越来越多了

2017-02-26凌茜雯柯晓燕常燕群罗鑫刚

益寿宝典 2017年36期
关键词:自闭症患病率智力

文/凌茜雯 柯晓燕 常燕群 罗鑫刚

这些年,家长圈里,过去少有人提起的“自闭症”,成了个高频词。

自闭症孩子是越来越多吗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近年,自闭症的患病率有不断走高的趋势。2014年,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发布报告,每68个美国儿童中就有1个自闭症患儿。而此前,2007年,该中心的调查显示,自闭症儿童患病率是1/150。7年,翻了一倍多。世界多个国家的调查也显示,自闭症的患病率在1%左右。

目前,我国尚未有全国性的自闭症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但有研究者估计患病率与其他国家相近。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如今对自闭症的认识更全面,诊断标准也变了。在专业上,自闭症被称为自闭症谱系障碍。过去认识的自闭症,其实是非常典型、严重的自闭症。现在,轻、中、重度的自闭症都能识别出来。比如阿斯伯格症,现在也被纳入自闭症的范畴。同样有社交障碍,相比严重自闭症患者的回避交流,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则表现为愿意交流,但交流技巧落后。二是,专业人士对自闭症的识别率提高了。过去人们可能把有些自闭症孩子误认为是发育迟缓或多动症。三是,有研究称,父母生育年龄的提高、环境污染,与自闭症患病率增加也有一定关系。

说不定医生看走眼了?

典型自闭儿有两个核心特征:重复的刻板行为和社交障碍。

“儿子长得那么帅,又活泼,怎么可能是自闭症!”即便医生有诊断,很多家长都难以接受“精神障碍”这个标签。在常人看来,自闭儿确实难以区别,不像唐氏综合征或脑瘫患儿,一眼就能认出。很多自闭症男孩帅气逼人,女孩也娇俏可爱,和普通孩子长得没啥两样。在家长心里,更愿意相信他们行为的异常是性格原因。有机构看准了家长这种心理,说大部分孩子属于假自闭症,训练一下就能康复。实际上,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都一致认为,对于典型自闭症孩子的诊断,通常异议不大。

但是,自闭症孩子的状况确实相差很大,从轻度、中度到严重,没有清晰的界限。用专业的说法是,这是一种谱系障碍,因为差异性大,所以只能概括共性。若是非典型、边缘性的孩子,以及智力低下的孩子,诊断确实有困难。智力低下的孩子出现社交障碍,是由于他们智力有限,无法理解社交行为。如果他们的智力提高了,社交障碍可能就不存在了。对这些情况,医生往往需要更长时间的观察,才能下诊断。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副院长、北京市孤独症康复协会培训部主任郭延庆,曾在博客上自我剖析:“医生在他职业生涯的培训和锻炼中,或多或少会形成个人的倾向性:有人以不错杀为追求,有人以不漏过为荣耀。”他坦诚自己在诊断中有保守倾向,宁肯先承认孩子存在的问题,但不急于贴上自闭症的标签,“因为我给不出足够的时间了解这些孩子”。

填填表,看一看,就能确诊了?

记者接触到一些自闭儿家长,孩子已经十几岁,算得上是“老家长”了,说起到医院诊断始末,几乎都提到当年的困惑——

他们填完量表,医生算一算分,问问孩子平时的情况,观察一下孩子,全程不过二三十分钟,然后就说,孩子是自闭症。这样就能下诊断了?现实确实如此,目前医生判断自闭症的重要方法,仍然是这样的“三合一”——“听取家长主诉+量表+观察”。

2010年,原卫生部曾发布《儿童孤独症诊疗康复指南》,其中提到诊断主要靠询问病史、精神检查、心理评估等手段。精神检查主要靠观察,心理评估指评估量表。量表涵盖了筛查、诊断、智力评估等等,包括《孤独症行为量表》(ABC)、《孤独症诊断观察量表》(ADOS)等等。这么多量表,结果可能“打架”。每个自闭症孩子的表现都各有不同,量表说没问题,也不代表可以放心,还要结合医生对孩子的观察。这种观察,从孩子一进门就开始了。一般孩子到医院会害怕,会瞄一眼医生,看医生的反应,有些自闭症孩子可能就看医生一眼,然后理都不理,自己玩自己的、跑来跑去。更典型一些的,一进来就拉抽屉、不停地开门关门。临床上,有时也会要求孩子做磁共振、脑电图等检查,但为的是排除其他神经系统的疾病,而非揪出自闭症。

其实,在精神疾病的诊断中,常见类似方法,比如抑郁症,同样是靠患者填写量表、医生问诊来判断病情。

很多精神疾病不像高血压、糖尿病,有客观的生理指标。但临床上用的量表、测试,都有充分的实践证明。

猜你喜欢

自闭症患病率智力
2020年安图县学生龋齿患病率分析
关爱自闭症群体应从消除误解开始
昆明市3~5岁儿童乳牙列错畸形患病率及相关因素
“基因剪刀”或可减轻自闭症症状
自闭症是个什么鬼?
智力闯关
智力闯关
自闭症孩子画作中国美术馆展出
428例门诊早泄就诊者中抑郁焦虑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老年高血压患者抑郁的患病率及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