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四字”教学法,让学生在发展中“行走”
——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2017-02-26江苏省昆山市花桥中心小学戴敏亚
江苏省昆山市花桥中心小学 戴敏亚
坚持“四字”教学法,让学生在发展中“行走”
——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江苏省昆山市花桥中心小学 戴敏亚
在教学中,我始终坚持“四字”教学法——“新”、“实”、“趣”、“活”,通过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方法的创新、课堂效果的实在以及趣味化教学、学习方式活化等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学生乐学、善学的“做中学、学中做”的活跃课堂,为学生搭建自我展示的平台。
一、创新教学,凸显一个“新”字
这里所说的“新”指的是教学的创新,是相对于传统的灌输教学而言,所上的课有新意、有创意。传统的教学教师讲、学生听,大量、反复、机械地练习“1+1=2”,抄写十几遍、几十遍,这样是在做无用功。而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无疑是对传统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也是对传统教学的扬弃,是行知理论的精华和核心。“教学”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教学做合一”更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更加突出兴趣下的学习,促进兴趣的培养和维持,培养动手、动脑的双重效益。
例如苏教版小学一年级第三节的教学内容:分一分,本节课主要是教会学生能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正确的分类。小孩子对小动物特别感兴趣,所以教师的教学导入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小动物入手。教学情境如下:
师:你们都是有爱心的小朋友,你们都非常喜欢小动物,是不是?
生:是。
师:那你们都知道小动物的家在哪里吗?
生:知道。
师:河边的森林里要举行动物表演大会,你们能不能帮这些动物找到他们观看表演的正确位置?(幻灯片展示场景)
生1:鸟应该在树上。
生2:鱼应该在水里。
生3:大象应该在树下。小猴子可以在树上,也可以在树下。
生4:小猴子还可以在大象的背上。
新颖的故事情境的设置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教师应适时告诉学生,事物分类有标准,但标准又不是完全固定的,让学生对于分类有初步的认识,并将其应用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例如鼓励学生自己整理书包、书桌、自己的房间等。
二、生活教学,突出一个“实”字
例如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内容:分米和毫米。本节课先要让学生有长度的概念,主要教会学生认识长度单位,了解单位间的换算。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的学习内容是长度。谁能告诉我长度指的是什么?
生:长度就是一个事物有多长。
师:对,但我们怎么区分事物的长度来描述它们呢?其实长度的应用就体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请同学们认真看一下下面的一段话,你能填好括号里的长度单位吗?
(多媒体展示):早晨,我从2( )长的床上爬起来,穿上我的15( )长的新鞋,洗漱完之后,吃了一根长30( )的油条,用高1( )的碗喝了一碗粥,然后坐上10( )长的公交车来到学校,坐在40。( )长的书桌前,拿出20( )长的数学书开始学习。
这是学生每天生活的场景,实实在在,学生们看着题目开始议论纷纷,并试着做题,并在做题中发现了问题,大部分孩子找出随身带着的尺子,翻开书寻找答案,更是实实在在。这种活动设计一是让学生明确了数学学习的目的,用学到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二是通过学生自己的实际操作,在数学学习实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探究精神。
三、激发想象,彰显一个“趣”字
陶行知先生的“体力和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他所说指的“营养”就是兴趣方面的非智力因素。因此,教学应体现一个“趣”字。
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天真幼稚,但想象力丰富,有时他们的想法可笑,但也充满童真童趣。如学习“百数图”时,让学生圈出34、35、36、25、45这5个数,让学生仔细看看这5个数,分析分析有什么特点。或许是问题的难度,也许是问题的给出方式太开放,孩子们的回答让我“大开眼界”:“这5个数,横看竖看斜着看都可以”,“从左往右看一个数比一个数大,从上往下看也是一个数比一个数大”、“怎么看都是100以内的数”、“没有一个是小于0的”……孩子们各具特色的回答,足以看出他们的童真童趣,在这种“趣”中,孩子们的想象力得到发展,思维也得到放飞。
在学习“加法”、“减法”时,练习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在规定的2分钟内,看哪个小组回答的最多,算的最快,那他们就能得到老师奖励的小星星。这种竞赛的方式会让班上形成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加快了学生计算的速度,孩子也不会觉得枯燥,比赛怎么会无聊呢?他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尝到胜利的滋味。
四、改变方式,突出一个“活”字
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是新课改形势下的主题。陶行知先生强调“学中做”、“做中学”,让孩子们“做数学”,使课堂成为孩子们构建知识的乐园。
1.合作法活跃思维
学习“9加几”的进位加法时,如果简便易行的话无非就是用数数法,或者干脆给孩子们几个算式,如9+1=10、9+2=11等一直到9+9=18,或者展示加法口诀表让学生背诵,9个加法算式背诵下来也就几分钟的事,再给出几个算式让其口算,9加几的教学不用一半时间就完成了,可谓“省时省心”也“高效”。然而,在如此“高效”的背后,猛然转身之际,课后反思:孩子们学到了什么?仅仅是死记硬背知识,而并未引导学生使用“凑十法”构建数学模型,渗透数学模型的意识。如9+5=?数数当然不反对,可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凑十”可以发挥学生们的想象力。并进一步引导学生用“凑十法”完成9+2=?9+6=?9+8=?等,完成后,提出观察结果会发现什么规律等问题,让他们总结:所加的数越大得数越大,从而渗透了函数的思想。
2.游戏法活跃课堂
在学习9加几时,游戏法也是行之有效的办法。让两位学生对面站着,撑起双手,摆成“洞”的形式,并做裁判。让学生手拿数字卡片,结果算对的让通过,否则返回重来。这个游戏既活跃了课堂,也强化了知识的运用。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立足课改的前沿,把握新课改理念,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探究学习和自主行为,让他们学会探知、学会做事,实现“能学”到“会学”、“善学”的根本转变,真正使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构建讲学练的课堂模式,让学生在发展中“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