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评价的策略
2017-02-26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景城学校陆泉萍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景城学校 陆泉萍
小学数学课堂评价的策略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景城学校 陆泉萍
课堂评价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不仅能检验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恰当的评价更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同时能帮助教师反思并调整自己的教学,助力有效的数学教学。针对当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典型性问题,笔者在具体实践中初步形成有效的课堂评价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评价策略
随着课改的深入推进,课堂评价逐渐受到重视。“数学课程的评价应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的效果。既要关注结果,也要关注过程,使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小学生正处于身体、智力、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因此数学课堂上更需要教师进行正确、有效的评价,从而使每位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
一、当前小学数学课堂评价存在的问题
1.评价形式过于单一化
当下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评价形式有以下几种:
(1)口头或鼓掌表扬。教师常会使用“你说得真好”、“真棒”等评价语,或者带领全班拍出有节奏的鼓掌声表示赞扬。而这样简单的评价是低效的,笼统的评价语没有指向性和启发性,被表扬的孩子不知道自己是哪一方面的精彩回答得到肯定,更没有通过表扬为其他同学做出示范引领。长次以往,类似这样的语言评价会让学生产生麻木甚至逆反心理。
(2)小组或个人争星。现代课堂注重小组合作,在评价中同样可见。教师为了维持课堂纪律、调动积极性,常常会给坐姿端正或者发言积极的小组加星。课堂表现突出的同学,教师会采取贴贴纸、盖章等激励措施。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会发现学生过多关注自己或者小组有没有获得星,而忽视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对于课堂能力把控不佳的青年教师来说,这种评价牵扯了太多的精力,常常会因要给这个组加星、那个孩子贴贴纸手忙脚乱,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
2.评价中忽视学生的情感激励和个体差异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的关注会偏向结果,评价也仅仅指向学生做得对不对,对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所呈现出来的状态却很少做出有效评价。我们在课堂中看到,教师期待学生说出“标准答案”,如果学生说错了或者不能很好地表达出来,便急于否定。殊不知,这样的评价不仅浪费了课堂宝贵的动态生成资源,更加抹杀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其他同学也会因为害怕自己回答的不是老师满意的答案而怯于表达真实的想法。此外,评价中的个体差异性也有所欠缺,学生由于受自身的生活经验、思维水平发展的影响,在数学课堂中表现的不尽相同,而教师却用同样的评价标准去衡量每一位不同的学生——统一的课堂要求、统一的作业任务。
二、课堂评价的几点实践性策略
1.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快速地融入,积极参与到数学知识的探索中来。课堂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坚持激励性评价原则。对于回答优秀的学生,除了给予正面的肯定外,更要通过评价语言给予额外的启发;而对于学生不完整或者有错误的回答,也要努力寻找学生回答的闪光点。例如,在《认识分数》一课中,我要求学生根据图片说出相应的分数表示几分之一并说出具体的含义,一位男孩回答:“把一个圆分成8份,每份是这个圆的八分之一。”很明显,男孩没有把握“平均分”这个关键因素,这时笔者并没有直接点评,而是做出提醒:“你需要修正你的说法吗?”并用和善的眼神望着他。停顿几秒后,男孩恍然大悟补充到:“哦!要平均分!”他的话点醒了原本和他一样想法的同学,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平均分”概念对于分数的重要性了。
2.善用多样化的评价手段
针对当前评价多数停留在口头评价上,笔者认为教师的体态评价更为细腻深入。教育是活的教育,教师的教学、评价都应该富有感情和生命力,给予学生一个信任的眼神、一抹鼓励的微笑,或走到他身边轻轻地拍拍肩膀,都能给学生带来动力。笔者观赏过不少优秀教师的课堂,发现这些好课中都有这样一个现象——学生交流讨论时教师都会俯身加入讨论;时而摸摸学生的头、时而给予会心的微笑……学生在这种默默评价中更加畅所欲言,课堂氛围良好。对于学生在课堂上负面的表现,笔者也经常使用体态评价。比如,当有学生开小差或不遵守课堂纪律时,笔者会用坚定的眼神看着他,或者走到他身边轻轻地拍拍他的肩膀以作友情提示。这样的评价既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也保护了学生的自尊,更能让学生感受到爱的教育。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对于课堂评价亦要遵循“真心”这个原则。
(1)把握恰当的评价时机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充分把握好评价时机,不轻易错过每一个激励评价的机会。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对于教学中的重难点环节,教师更应该发挥评价的作用去化解难点、突破重点。例如,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一课中,如何依次选择条件一步步解决问题,是本课的关键环节。当某个学生提出“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整理解题的步骤”时,笔者立马进行正面评价,并顺势引导学生用画简易图的方法解决问题。当然,评价也并非越及时越好,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适当运用“延时评价。”到了中年级以后,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为抽象思维,许多抽象概念单凭课堂上的四十分钟学生不能完全掌握,需要经过一些练习或者课后复习去内化新知,因此,评价也要因时制宜。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班级几十个孩子各不相同,因此需要教师结合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评价。无论是优等生抑或是学困生,都要将评价立足于建立学生自信、促进学生数学素养发展的角度去进行。笔者班中有一个语文学困生,在阅读、写字方面均有一定障碍,直接影响了数学的学习。为了解决这个难题,笔者在课上通过体态或口头语言去提醒这位学生跟上思维节奏;不放过每一个表扬该生的机会。一旦他主动学习或回答对一个问题,都及时真诚地表扬。作业要求也降低标准,比如因为写字慢允许他不写答句;竖式计算减半……这样的个性评价在具体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总之,在课改浪潮下一线教师都要树立正确的课堂评价观,努力挖掘更多的数学课堂评价策略,助力学生的数学发展!
[1]黄梦晓.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2014.
[2]林有苗.小学数学教学心理学概论[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