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数学学习衔接的问题和教学策略研究

2017-02-26江苏省常州市同济中学赵雯君

数学大世界 2017年1期
关键词:中学教学策略思维

江苏省常州市同济中学 赵雯君

中小学数学学习衔接的问题和教学策略研究

江苏省常州市同济中学 赵雯君

小学的数学学习主要是依靠老师的直观形象的指导,多动口动手、多做巩固练习。中学和小学不同,随着不断加深的数学内容,学生需要比较高的逻辑思考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学习数学主要是依靠学生自己观察发现、对问题进行归纳总结,这让很多的学生不适应。为了顺利地完成中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任务,必须要做好中小学数学学习的衔接工作,文中将具体对中小学数学学习衔接的问题和教学策略进行分析。

中小学数学;学习衔接;问题;教学策略

基础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就是中小学学习的衔接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不但可以直接反应一个人从小学到中学学习的连贯性,还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系统的学习方法,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比较高的自学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终身受益。

一、中小学数学学习衔接的问题

1.教材的变化

数学教材的内容在小学的时候比较通俗易懂,可是一到初中内容就比较抽象,同时用字母表示数比较多,有许多方程和图形的知识,不但重视计算,还重视简单的证明,比小学数学的难度提高很多,同时,虽然这几年教材内容进行了调整,虽然降低了难度,但是老师讲授的内容比较深入,导致了初中数学难度实际并没有降低。

2.学法的变化

小学时老师讲的比较细致,同时联系也比较多,学生只要记住公式和老师讲的例题,一般就能够对号入座获取高成绩,所以学生习惯了在老师身边转,不重视思考和归纳总结规律。而到了初中,因为内容比较多,但是时间变少,老师讲课不是那么细致,只选择一些典型的例子进行讲述,所以需要学生自己提高自学能力,擅于对规律进行总结,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可是,对刚进入初中的新生来说,继续使用小学的学习方法,对预习、复习、课后练习等学习习惯都没有及时调整和养成,这就很不利于学法的形成和成绩的提高。

3.课时的变化

小学的时候教学的内容比较少,课时比较多,所以课容量就少,进度也相对来说较慢,对重难点内容都有充分的时间进行重复讲述,对每一个习题的解答方法,老师都可以按照例子进行示范,学生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巩固。而到了初中,知识点增加,科目也增加了,灵活性比较大,课容量变大,进度变快,就直接导致了新生不适应数学学习。

4.学生的思维方式变化

小学阶段,学生的数学思维主要依靠机械记忆,大多数的知识都是依靠背诵来取得的,而初中学生的数学思维偏向于抽象思维。当前的小学数学教材叙述方式比较简单,大多数是通过图片和表格来表现出来的,存在很高的趣味性,结论也容易记忆,可是初中数学教材叙述比较抽象,大多数的知识都是依靠归纳总结得出的,要依靠一定的抽象和想象能力掌握事物本质,深入探究,对新生来说措手不及。

二、中小学数学学习衔接的教学策略

1.教学内容的衔接

小学和初中的数学是一个密切相关的整体,有很多的知识衔接点,目前的数学体系涉及整个的义务教育阶段,可是相同领域的教学内容在不同学段有不同的标准。初中的各个章节都是从初中的客观需要出发的,并不是小学知识的简单重复和衔接。所以,作为中学数学老师,应将小学和初中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分析,掌握新旧知识的衔接,要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的时候,有意向地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进行联系、复习、更新,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中小学数学知识的网络。

2.指导预习,培养自学能力

学习数学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提前做好准备,做好预习,这样就可以更好地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法指导中非常关键的一个阶段就是指导学生学会预习,作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方式,大多数的学生都不会预习。预习并不仅仅是将课文进行浏览,而是要对重点概念和定理进行掌握,理解例题,要仿照例题去解决一些课后练习。一旦遇到问题,还可以和同学们进行讨论和合作交流,同时也可以进行资料的查找或者向老师求助。

3.衔接好教法

(1)应根据学生思维发展阶段的特点组织教学,促进思维过渡。保证学生的思维训练和发展思维的阶段相符合,设计好教学程序,保证教学不但可以符合学生的思维水平,还具有一定的强度和适当的难度。

(2)注意加强化归思想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联想转化能力。将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转变为比较简单熟悉的问题,同时加以解决,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这种方法广泛地应用于数学中。数学问题中方程思想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其中二次方程的求解就可以转化为一次方程来进行,同时分式方程还可以总结为整式方程来进行解决。

(3)重视知识归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知识结构的合理,帮助思维从单向思维向着多向思维发展,构成网络,在教学中不但要指导学生掌握好每一个章节的基础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总结整理,真正做到将书学到厚,再从厚学到薄。在复习的过程中找到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方便概念的理清,帮助形成系统化的知识构架,方便记忆和使用,同时对所学的思维方法和解题方法进行总结,找到其中的特殊性和区别,形成学生的解题思考方式。

总之,学生在小学数学中接触的大部分都是较为直观、简单的基础知识,而进入中学阶段,要学的知识在抽象性、严谨性上都有一个飞跃,需要中学数学教师认真研究有关问题,不断学习,经常反思,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这样对搞好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衔接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贺欣新.关注中小学数学衔接的反思性学习[J].吉林教育,2015(16):104.

[2]考玉英,于彦美.搞好中小学数学的过渡衔接[J].课程教育研究,2013(26):140-141.

猜你喜欢

中学教学策略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在多解中学创新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