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汤里的人生况味
——微小说《白菜汤》品读
2017-02-26马利云
马利云
白菜汤里的人生况味
——微小说《白菜汤》品读
马利云
《白菜汤》是屠格涅夫晚年所作的一篇微型小说,情节极简。屠格涅夫巧妙地以地主太太的视角,截取了生活中的一个场景,向读者传递了丰富的信息。
一、站立者的姿态——树立活下去的信念
1.“ 站 ”:品 味 一 个动作。
痛失爱子的寡妇并没有呼天抢地。“她站在小屋的中央,在一张桌子前面,伸着右手,不慌不忙地从一只漆黑的锅底舀起稀薄的白菜汤来,一调羹一调羹地吞下肚里去。她的左手无力地垂在腰间。”这段描写与小说开篇“一个农家的寡妇死掉了她的独子。这个二十岁的青年是全村庄里最好的工人”形成了多么强烈的反差!生在农家本已贫苦,又不幸成为寡妇,这个女人早已被生活狠狠地甩出了幸福圈。如今,她又失去了独子,那简直就是被重重地扔进了地狱。这是多么可怕的打击!试想一下:身为寡妇的她是如何与独子相依为命的?她又是如何把独子培养成“全村庄里最好的工人”的?这其中的艰难不言而喻。这位含辛茹苦的寡妇刚刚看到了希望,这希望就破灭了,这对于任何人恐怕都是难以接受的现实。此时,如果这个女人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也无可指责——想想她以后的人生路该是多么艰难啊!
然而,这个女人“站”在屋子中央,站在“一张桌子前面”,显而易见,这动作与她日常的吃饭喝汤截然不同,其站立的姿态显得突兀生硬,让人不解。后面的“吞下”一词用得特别精当,写出了她很吃力但很努力地咽白菜汤的情景;“一调羹一调羹”,仿佛电影中的慢镜头,将我们的视线聚焦在这动作上。僵硬的姿态,无声的悲哀,显然,这女人是在抑制内心剧烈的情绪波动,她是在强迫自己去喝那白菜汤。
这哪里是在喝汤?这分明是一个仪式,一个面对亡灵的宗教仪式!这女人是在用喝汤的动作告慰逝者、激励自己,所以,喝汤时“她的身子却挺得笔直,像在教堂里一样”。这个站着喝汤的农妇,多么柔弱又多么坚强!
也许在农妇朴素的意识里,懂得人没有自我毁灭的道理。“活下去”,是她在心中千百遍告诫自己的话。没有了儿子,没有了生活唯一的依靠,就等于失去了生活的全部;然而生活还在继续。因为贫穷,她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放弃,甚至一点点加了盐的白菜汤,她也只能和着眼泪吞下——她不能“糟蹋”放着盐的白菜汤。
她在和命运抗争:笔直地站立是为了不向生活的不幸低头,而平静地喝汤也是为了继续活着。
2.“ 说 ”:咀 嚼 一 段话语。
面对地主太太的质疑和诧异,妇人说“我的瓦西亚死了”。妇人“安静地说,悲哀的眼泪又沿着她憔悴的脸颊流下来”。“自然我的日子也完了,我活活地给人把心挖了去。然而汤是不该糟蹋的,里面放有盐呢。”
我们来细细品味农妇平淡的叙述中透出的悲苦和深沉的绝望。妇人“安静地说”,她的“安静”并非刻意做作,而是内心痛苦之深的表现,因为她的身边再无亲人,一任痛苦流露,也无人能给予真切抚慰。“悲哀的眼泪又沿着她憔悴的脸颊流下来”,一个“又”字,足见心酸。无人处,她哭过多少次?“自然我的日子也完了”,一个“也”字,道出了妇人对自己日后生活的预见,生活的希望已经随着儿子的意外去世而消逝。“然而汤是不该糟蹋的,里面放有盐呢。”这是文章最震撼人心之处,也是最让人费解与深思的一句话。为什么不是“汤里还有白菜呢”?当真就因为盐更贵些吗?还是因为生活已了然无味,盐总算有点滋味?悲痛不是因为沉重而感人,而是因为必须继续生活,仿佛亲人不曾离开,才更让人心痛。
加了盐的日子是有意义的,有意义的日子就要好好过。没有人能轻易说放弃生命。
二、身受感的落差——凸显心与心的隔阂
因为想到自己失去小女儿时的“悲痛”心情,地主太太去看望农妇。从表面上看,地主太太似乎富有同情心,但是,细细读来,我们就可以发现这其中隐藏着另一层含义。地主太太固然回忆起自己失去小女儿时的伤痛,然而从本质上来说,她对小女儿的死的哀悼只是没心情去郊外的别墅度假。然而,独子的死对农妇而言,则意味着生命中最宝贵东西的丧失,何况生活还逼迫着她继续忍受重压。文章最后,地主太太“只是耸了耸肩,就走开了”,她认为“盐是不值钱的东西”,这让我们看到了当时俄国社会贫富悬殊的现实,以及由此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的隔膜。
(选自2017年第5期《语文月刊》,本刊有删改)
附:
白菜汤
[俄国]屠格涅夫
一个农家的寡妇死掉了她的独子。这个二十岁的青年是全村庄里最好的工人。
农妇的不幸遭遇被地主太太知道了。太太便在那儿子下葬的那一天去探问他的母亲。
那母亲在家里。
她站在小屋的中央,在一张桌子前面,伸着右手,不慌不忙地从一只漆黑的锅底舀起稀薄的白菜汤来,一调羹一调羹地吞下肚里去。她的左手无力地垂在腰间。
她的脸颊很消瘦,颜色也阴暗,眼睛红肿着。然而她的身子却挺得笔直,像在教堂里一样。
“呵,天呀!”太太想道,“她在这种时候还能够吃东西!……她们这种人真是心肠硬,全都是一样!”
这时候太太记起来了:几年前她死掉了九岁的小女儿之后,她很悲痛,不肯住到彼得堡郊外美丽的别墅去,宁愿在城里度过整个夏天。然而这个女人却还继续在喝她的白菜汤。
太太到底忍不住了。“达地安娜,”她说,“哎呀,你真叫我吃惊!难道你真的不喜欢你儿子吗?你怎么还有这样好的胃口?你怎么还能够喝这白菜汤?”
“我的瓦西亚死了,”妇人安静地说,悲哀的眼泪又沿着她憔悴的脸颊流下来,“自然我的日子也完了,我活活地给人把心挖了去。然而汤是不该糟蹋的,里面放有盐呢。”
太太只是耸了耸肩,就走开了。在她看来,盐是不值钱的东西。
(选自《世界哲理微型小说佳作选》,李超主编,安徽文艺出版社,2012年)
鉴赏空间
微型小说虽然篇幅短小,却能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小说中,作者只选取了农妇喝白菜汤这一场景,却传递出了内涵丰富的信息,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俄国社会贫富悬殊、农民生活悲惨的现实。文中的地主太太不能理解农妇的行为,她认为农妇心肠太硬,而自己在丧女之后的表现才是真的悲痛。这种认知上的异化正是由于贫富悬殊所造成的。农妇丧子之后究竟是否悲痛呢?我们可以通过研读文章中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去揣摩。这篇微型小说的叙述看似平淡,却饱含着沉郁悲痛的力量,言有尽而意无穷。
读有所思
1.文中的农妇与地主太太处于不同的阶层,贫富悬殊,这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2.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品味下面的句子。
她的脸颊很消瘦,颜色也阴暗,眼睛红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