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确立引领地位促进自主生成
——《窃读记》第二课时教学实践与思考

2017-02-26沧州市车站小学翁增光

河北教育(教学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林海音原著滋味

○沧州市车站小学 翁增光

确立引领地位促进自主生成
——《窃读记》第二课时教学实践与思考

○沧州市车站小学 翁增光

●学习是一种自我建构,是学习者精神世界自主地、能动地生成的过程。教学过程不只是授受,而是学生信息加工的过程、发现探索的过程和人格形成的过程。教师自始至终定位在“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位置上,用颇富吸引力的语言,引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文本情境,在情境中感受文字的情感,在情感的共鸣中达到精神世界的自主生成。

我在《窃读记》这堂课的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自读自悟,课堂上让学生直面文本,与语言亲密接触,以“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为散发点,从具体语句中咀嚼作者动作和心理描写的细腻传神。通过教师的引领,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同时走进了“我”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促使其多样化的自主生成,真正激发学生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

一、名言引路,迅速进入角色

课件出示冰心奶奶的名句: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

师:谁来读读这句话?

生朗读。(注意“好”的读音变化)

师:真棒,你注意了“好”这个多音字。冰心奶奶想通过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生1:读书对我们是有好处的,读书要读好书,要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生2:我们多读书,读好的书。

师:书滋养着我们的灵魂和精神,锤炼着我们的气质和品格。没有书的生活枯燥乏味,没有书的人生是黯淡无光的。读书的滋味有千百种,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窃读记》这篇课文,一起去感受窃读的滋味。大家和我一起书写课题:窃读记。

课的导入从冰心老人的一句有关读书的名言入手。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能够快速地让学生与读书建立起联系,既贴近了课文的主题,又让学生对读书的意义有了感性的认识,为后面深入感悟文中小主人公对读书的那份热爱以及“窃读”时心理、情感的变化埋下伏笔。

二、抓住课题,有效梳理资料

师:《城南旧事》是林海音非常著名的一部著作,作品中有很多作者童年生活的影子。对于林海音你了解多少?

(师生交流林海音的资料。)

师:我们今天学习的《窃读记》就是《城南旧事》中的一篇。大家说说“窃读”是什么意思?

生:“窃读”就是偷偷地读。

师:《窃读记》中的小主人公,她童年时为什么要去书店窃读呢?

生:那时她的父亲去世了,她与母亲生活困难买不起书,而她又爱看书只好去书店偷偷地读。

通过师生相互补充的林海音的相关资料,让学生明白“窃读”就是对读书的喜爱,“窃读”是当时不得已而为之的权宜之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参与帮助学生梳理搜集的资料,教给学生如何有效地使用资料。而《城南旧事》的推介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林海音的角度,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巧引原著,补充文本短板

生:“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每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再走进另一家。有时,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

师:她怕什么?

生:怕被老板发现。

师:在原著中有这样的节选,请大家快速浏览这段文字。(出示:我伸手去拿,但和我的手同时抵达的,还有一双巨掌,压住了那本书:“你到底买不买?”其他顾客都回过头来,面向着我。我像一个被捉到的小偷,羞惭而尴尬,涨红了脸。我抬起头,难堪地望着书店的老板,他威风凛凛地俯视着我。我用几乎要哭出来的声音,悲愤地反抗了一句:“看看都不行吗?”其实我的声音是多么软弱无力!

在众目睽睽下,我狼狈地跨出了店门,身后传来的是老板的冷笑:“不是一回了!”)

原著的引入一方面是对课文内容的补充。课文在被选入教材时部分内容被编者进行了删改,因此在对于“窃读”惧怕的描写上课文内容稍显不足,再加上现在社会环境的改变,学生无法想象被书店老板发现会怎样,对于“窃读”惧怕程度理解不够,适当的引用原著是必要的;另一方面,这里原著的引用也起到激发学生阅读原著兴趣的目的。

四、品读文字,深入体味“窃读”

【教学片段一】

生:我喜欢到顾客多的书店,因为那样不会被人注意……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者小女儿。

师:贴着其他顾客站有什么好处?

生:可以让书店老板以为“我”是他的小妹妹或者小女儿。

师:那你来贴着我站着好吗?(师生贴着站在一起)

师:大家看这样行吗?

生:再近点。

生:挨得再紧点。

师:这样就行了。用其他顾客把自己隐藏起来,你看她多会想办法,这也是她窃读的智慧之举啊!

一个“贴”字就将小主人公“窃读”的智慧体现得淋漓尽致。在教学中,我利用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在学生的“指导”下我和一位同学贴着站在了一起。这个“指导”的过程就是学生自主理解“贴”字的过程。

【教学片段二】

生:“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因为她找到了想看的书,所以心中是很快乐的。

师:这里就不能用快乐,应该用惊喜。这句话中有一个字最真实表现作者当时的惊喜。

生:啊

师:是的,这是作者看到了她心爱的书时的惊喜,是与老朋友重逢般的惊喜。回想生活中,你遇到不同的喜事时会怎样读这个“啊”?

(生试着读出了重读、轻读、声调拐弯读等不同的读法。)

惊喜的表现因人而异,怎样让学生进行个性化地朗读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回归生活,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回忆生活中在不同情况下“啊”的不同读法。“啊”字不同语调的朗读,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又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充分体会了小主人公“窃读”时的快乐心情。

【教学片段三】

师:(出示课文第三段)你从这里感受到窃读的哪种滋味?这几句话里的哪几个词给了你这样的感受?

生:我觉得是惧怕,“钻、挤”看出她哪里人多去哪里,就是不想让别人发现。

生:我认为还有快乐,“跨、踮”看出她急着想去看书。

……

师:真好,下面你们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那就是“窃读”的滋味。(生个性化朗读)

这一段动作描写是作品中小主人公“惧怕”与“快乐”复杂的窃读滋味的集中体现。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在找、读、悟、议中充分体会到“钻、挤、跨、踮”这四个动词的妙处,随着学生入情入境的朗读,一个爱读书的小女孩的形象就浮现了出来,这也为后面的习作表达提供了模仿的样板。

五、紧扣文眼,展现个性生成

师:这个小女孩之所以爱读书到如此的地步,在一定程度上和她老师说过的一句话是分不开的——

生: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师:读完这句话你想到了什么?把你想到的写在亲手制作的书签上。

(生展示,师点评。)

师: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对于这句话的感悟会越来越深刻。我们既需要丰富的物质生活,又需要精神食粮的滋养。请大家保留这些书签,并且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课文最后一句话是这篇文章的文眼,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搭梯子。因此,我把这句话的理解放到了最后,学生在充分理解到“窃读”的滋味,进行个性化朗读后,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经验,再来谈谈对于这句话的理解,相对容易些。最后用写书签这个有趣的形式将想法、感悟展现出来,就让人感觉水到渠成了。

猜你喜欢

林海音原著滋味
秋的气味
漂流瓶
课后泛读的有益尝试——原著阅读
自由到底是什么滋味?
说谎的滋味很糟糕
拔牙
那些回不去的城南旧事——读林海音《城南旧事》有感
春天的滋味
林海音:这个世界有太多选择
水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