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文本 高效学习
2017-05-12陈爱红
○陈爱红
深入文本 高效学习
○陈爱红
《早》这篇课文是一篇游记,作者按照游览顺序记叙了访问三味书屋的经过。虽然作者移步换景,从屋外到屋内再到后园,看到的是不同的景物,但是形散神聚。对于这篇特殊的游记,如何开展教学才能避免千篇一律,让学生学有所得呢?下面是我的一些思考和教学尝试。
1.循着梅花的香气理清文脉。这篇游记在表达顺序上有其独特之处,那就是以“梅花”为线索将全文串联起来的,所以,指导学生抓住“梅花”这一线索来整体把握课文,体会“梅花”这一线索在文中的作用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如何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呢?
师:请大家到文中找出写“梅花”的句子,读一读。(出示)
还没进门,迎面先扑来一阵清香……是什么香呢?
默默中我仿佛听到了那严厉的喊声,同时记起……园子里有许多蜡梅。
我忽然明白了清香的来源:是梅花。
迈进后园,梅花开得正盛……开得最早。
师:梅花开在后园,按照一般的游览顺序,作者应该到了后园才会写梅花。为什么在这篇课文中,作者要将梅花分三次写呢?这样写会不会显得有点乱呢?(交流)
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展开思考。在教学中,学生围绕这一问题有了很多有价值的发现:
作者写闻到花香,但又不知道是什么香,这是留下了一个悬念,吸引我们读下去。
第四小节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如果前面不写闻花香,后面作者就不会到后园看梅花了,是花香把作者带到后园的。
为了让学生的理解更为深入,老师指导学生通过对“三次写梅花”进行概括,让学生在对“三次写梅花”进行比较中整体把握了课文,同时也理解了“梅花”这一线索在全文中的作用。
2.从“按方位顺序”到“景中有人”。在课后有这样一道练习:学习第3自然段的写法,写一个你熟悉的住所。值得揣摩的是:“学习第3自然段的写法”是指要学习什么写法呢?让我们再次回到课文,除了按照方位顺序,作者在写法上还有什么特别的吗?有。作者在看到鲁迅曾经用过的那张书桌时,联想到“鲁迅当年就在那里读书、习字、对课,或者把宣纸蒙在《西游记》一类的小说上描绣像。”看到空空的屋子,联想到寿镜吾老先生那严厉的喊声:“人都到哪里去了”。这些联想,让当年屋子里师生的生活情景仿佛一下子浮现在眼前,一种淡淡的怀念从文字中自然地流淌出来,这就是由景及人,景中有人,景中有情。这才是这篇游记的写作特色,也是应该指导学生重点学习的内容。
师:先生的座位、学生的桌椅、老师的戒尺等等,这些都是作者看到的景物。除了景物,还写到了什么?读读第三自然段,说说你的发现。
师:请用“作者看到什么,想到了什么”这样的句式说说这小节的内容。从这些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指导练习)说一说:同学们,在你的印象中,哪些地方是你比较熟悉的?那里有些什么?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回忆?说一说。
写一写:请仿照“景中有人”的写法写一个你所熟悉的地方。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老师让学生用“作者看到什么,想到了什么”这样的句式深入解读这一自然段,体会“景中有人”的写法和景中流露的情感。在让学生写之前,老师安排了一个“说一说”的环节,引导学生从“熟悉的地方”找“回忆”,着眼于“情”,既是一种方法的指导,也从情感上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求。
关注文体特点能更精准地确定教学内容,更科学地开展教学。然而,对于同一类文体的课文,既要把握这类文体的共性,又要关注每一篇个性化的表达,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同一个“点”上有不一样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