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市振西农机专业合作社调研报告
2017-02-26孝感市孝南区农机学校方勇清
孝感市孝南区农机学校 方勇清
调查与思考
孝感市振西农机专业合作社调研报告
孝感市孝南区农机学校 方勇清
1 基本情况
孝感市振西农机专业合作社位于孝南区西河镇西河村,2011年,由回乡创业青年屠礼刚牵头带领6位志同道合的农机手,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行“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组建,屠礼刚担任理事长。社员以农业机械、土地、货币等形式出资入股,遵循“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民主管理”经营模式,开展农机化作业服务。目前,合作社注册资金达240万元,社员发展到70名,拥有各类农业机械50台(套),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4台(套),联合收割机11台(套),反旋灭茬旋耕机1台,油菜精量直播机4台,全还田防缠绕免耕施肥播种机1台,无人植保飞机2架,高架多功能自走式水旱两用喷杆喷雾机1台。2016年完成作业面积达5万多亩,实现作业服务产值460万元,作业服务纯收入200万元。同时,合作社组织集中采购,供应社员农业生产中所需的机械设备及配件、油料、肥料、种子等农业生产资料。建有120亩(1hm2=15亩)的农机化生产示范区,开展引进农机新技术新设备、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和咨询服务。2016年,参加“五征杯·第三届中国农机手大赛”,社员魏双华进入全国百强;2017年,组队参加了湖北省“东方红”杯农机职业技能竞赛,获团体优胜奖。
合作社车库棚场院占地近4亩,其中:办公用房100多m2,培训教室100多m2,维修车间30 m2,配件库30 m2,车库棚11间,硬化场地2 000多m2。设立了信息、作业、维修、培训等服务机构,配有电视、电脑、打印机等培训、办公设备,
合作社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等法规,制定了社员大会制度、理事会制度、监事会制度、财务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组织机构民主选举产生,有成员大会记录,股金设置合理;合作社聘请1名专业财务人员负责财务工作,聘请5名农机、农业技术专家指导农业生产;社员中农机操作人员28名,其中:修理人员3名,均取得了从业资格证,有较为先进的成套农机作业机具,农机服务基本覆盖了耕、种、收、植保、灌溉、运输等主要农作物全程生产。合作社在工商、税务、银行等部门无任何不良记录,社会信誉良好。
2 主要做法及成效
2.1 制度建设上规范化
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和合作社自身管理要求,合作社设立了社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重大事项均由上述机构进行民主议事决策。同时,完善财务分配制度、机务管理制度、教育培训制度等,使合作社的各项活动有章可循。具体运作上,实行“八统一”。统一规划作业区域,按社员所在地划片,实行定机、定人、定向服务;统一调度作业机械,将社员的机械统一合理调度指挥,提高机械利用率;统一采购生产资料,合作社批量购进化肥、种子、农药、柴油,单户核算;统一作业质量标准,收割、旋耕、播种、植保,严格按照作业标准进行,做到质量第一;统一作业收费价格,合作社在保证作业质量的前提下,略低于市场价格开展服务,避免了作业质量与作业价格纠纷,既保护了农民利益,又保证社员收入;统一维修保养机械,由合作社具备维修资格的社员开展互助式维修,不仅带动社员提高了维修技术,维修费用也低于市场价格;统一组织技术培训,每年合作社联系农机、农业部门对社员开展技术培训,提高了社员驾驶操作技能和种植技术水平,促进了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应用;统一进行安全检测,合作社配合农机管理部门定期组织社员参加安全教育、农机具安全检测和购买农机互助险,增强社员风险防范意识,合作社农机手驾驶证持证率、农机挂牌率、农机年检率均达100%。
合作社的规范化管理,延伸了农机基层管理,成为农机管理工作的重要助手和平台。农机管理部门对农机操作人员进行教育培训、新机具推广、安全宣传教育、农机上牌检验得以顺利进行。
2.2 生产经营上多元化
一是实行“菜单式”作业。开展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为农户进行耕、种、收、管等机械化作业,解决了普通农户在生产过程中面临新问题和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办起来不合算的事。解决了普通农户在适应市场、采用新机具新技术等方面的困难,将一家一户小生产融入到农业现代化大生产之中;二是开展“一条龙”全程作业。与种田大户签订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合同,合作社实行“机收+秸秆还田+机播+机植保”等作业模式,统一机收、统一整地、统一施肥、统一播种、统一机防,机械化程度提高、生产时间缩短,与往年机手单打独斗、农户各自为政相比减少作业时间;三是土地流转或“土地代管”等规模作业。目前,合作社已流转土地3 000亩,实行统一管理,实现了规模经营,极大地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
合作社多元化服务的经营模式,提高了合作社的组织化程度,实现了农业产业化、集约化经营,推进了农机作业服务的社会化和市场化进程,服务领域和区域得到扩展,增加了合作社的凝聚力,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合作社年完成农机作业面积达5万多亩,其中:订单作业面积5 000亩,代耕代种面积2 000亩,农田托管面积2 000亩,跨区作业面积10 000亩。实现农机作业服务产值460万元,作业服务纯收入200多万元。合作社农机手年收入达20多万元,高于当地未入社农机手20%以上。
2.3 发展壮大上科技化
农机化科学技术成果转换应用是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的动力和源泉。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新模式的使用者是广大农机手,服务对象是广大农民。合作社充分利用现有的场地和基地,以及拥有多年从事农机生产经营的老机手,发挥先进科学技术推广应用的带头人和示范者作用,面对面向群众开展技术培训、技术咨询和技术示范。近年来,合作社受孝南区农机部门委托,承担了华中农业大学在孝南区建立的“适合构建合理耕层的农机配套装备筛选与研发”“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示范推广项目,积极开展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无人机植保和多功能自走式水旱两用喷杆喷雾机植保技术、水稻机插(播)技术、油菜精量机直播技术、全还田防缠绕免耕施肥播种机技术推广应用。2016年,实施秸秆还田技术使每亩节约用肥5 kg,节约工时4.5个;开展无人机植保作业10 000多亩,增加经济收入10万元。
合作社注重农机绿色发展和互联网应用,在机具购置过程中,不贪图价格低廉购置大路货,而是购置价格相对较高、性能优良、可靠性强的高端知名品牌,避免使用“便宜、能用、易坏”低端产品,以保证农忙期间农机具可以高效投入作业,减少故障发生次数,最大限度地抢占作业市场,创造效益,使高性能农机具不断得到普及应用。合作社在原有的基础上又成立了“孝感市香禾农机化家庭农场”“孝感市振西蜂巢无人机植保服务中心”“农民日报·牛轰轰网惠农服务站”。
合作社的示范带动和模范带头作用,让农民群众看到了兴机致富的可能性和可行性,辐射带动了更多的农民学农机、用农机,为加快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提高农机使用率、贡献率发挥了积极作用,而且还引入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农机,促进了农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了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
2.4 社员培育上职业化
职业农机手是从事现代农业生产和农机社会化服务的主力。合作社组织社员不仅积极参加农机、农业部门举办的各类技术培训班外,还采取相互交流探讨、进行实践演练等传帮带的形式进行自我学习和培训,合作社机手和技术人员整体素质明显高于其他机手,使得农机化技术规范化、标准化应用水平较高,能够保证作业质量和效果,推动农机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快速运用。合作社自成立以来,年组织各类技术培训班8次,200多人次参加。合作社社员36人参加了职业技能鉴定,取得鉴定证书。
近3年来,共协助孝南区农机学校、孝南区农广校组织举办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5期,合作社社员全部参加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2015年,5名社员参加了湖北省拖拉机驾驶培训机构教练员培训班,并取得教练员资格。2016年,组织7名机手参加“五征杯·第三届中国农机手大赛”,3名机手进入全国总决赛,社员魏双华荣获66名,进入全国百强,其他2名社员分别荣获203名和209名的较好成绩。2017年,组队参加了湖北省“东方红”杯农机职业技能竞赛,获团体优胜奖。
3 今后的发展思路
3.1 完善规章制度
根据合作社发展需要,在国家法规框架内,充分吸收广大社员意愿,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吸引更多的农民加入合作社。
3.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合作场院建设,做到主要农机具集中存放;增加维修设备,做到小修不出户、中修不出社。增添教学设施,建设能保障60人左右的培训教学场地和设施。
3.3 拓展服务领域
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和经营范围,向农产品加工、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资料销售、机械维修和信息服务延伸,开展系列化服务。
3.4 开展技术培训
积极申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田间学校,大力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示范推广,积极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换应用。
2017-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