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葡萄产销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
2017-02-26赵玉山
赵玉山
我国葡萄产销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
赵玉山
(山西省临汾市农业委员会041000)
探讨了我国葡萄生产的现状、销售形势,分析了存在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发展建议。
葡萄;产业;产销;问题;建议
1 应引导葡萄产业稳步发展
近几年,我国各地发展葡萄的积极性很高,但也存在果农盲目跟风,见到有效益就一哄而上的现象,发展过快的原因,主要由于农民种粮食不挣钱,667m2土地种植玉米+小麦两季作物,平均产900kg粮食,最高也就能卖1800元,加上国家各项种粮的补贴,收入1950元,按投入成本一半计,仅纯收入900多元。而栽植葡萄667m2可产1200kg,每千克销售价5元,收入6000元,按投入成本4000元计,667m2纯收入可达2000元。从表面算账,栽植葡萄能致富,而实际上有些地区不适宜栽植葡萄,结果发展后病虫害多发,产量低,品质差,效益上不去;有些果农没有很好地掌握栽植技术,盲目跟风,结果是栽葡萄赔钱,再加上假苗木、伪劣生产资料、自然灾害等原因,栽葡萄赔本的果农也不在少数;有些果农新建葡萄园盲目上规模上面积,缺乏科学引导,不了解市场行情和趋势,结果生产的葡萄带来“卖难”问题。
早在2008年,葡萄产业专家就严肃指出:“葡萄发展必须根据市场实际需求,严格控制发展规模,要以质量、安全、品牌、产后处理为主,不能盲目扩大栽植面积”。为此,一是各地发展葡萄生产一定要贯彻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北方地区要在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光照充足,葡萄品质优良的地方发展生产;南方地区光照少,降雨多,病虫害重,一定要在能够采用避雨栽培的地方发展生产。二是要加快调整品种结构。加大葡萄新品种引进、试栽力度,调整品种结构,开展早熟优质葡萄的引种试验和筛选工作,大力发展早熟优质葡萄品种,抢占葡萄销售前期市场;有计划地引进品质优良的欧亚种葡萄,采用设施栽培技术,生产无公害、高品质、高价位葡萄;配合加工业的发展,有目的地引进制汁、酿酒品种。
2 葡萄栽培要向控产栽培方向发展
目前,为数不少的葡萄园为了追求产量,栽植密度过大,普通的667m2栽200~300株,密度过高的甚至667m2栽400~500株。在管理上,采用传统的管理手法,整形修剪的葡萄结果部位低于60cm,甚至紧靠地面,由于想多留果,相对增加了枝条数量,导致架面郁闭,造成通风透光不良,病虫害多发,再加上副梢绝后不彻底,越掐枝梢越多,消耗养分也多,致使枝梢成熟不好,影响来年产量。还有一些果农见葡萄花序就想留下,成果后舍不得疏,一棵树多者敢留30穗以上,每穗敢留100多粒甚至200粒,一株能产25~30kg,一串葡萄能长1.5~2.5kg,殊不知一年结了两年的果。轻者树势衰弱,果实个小,重者果实不易上色,枝条第2年发芽困难。
现在发达国家葡萄栽培的发展方向是“高、宽、稀、垂”,即架面要高,行间距要宽,栽得要稀,副梢枝条要垂下来。根据我国的生产条件和栽培水平,大面积的葡萄生产不可能667m2只栽植几株、几十株。但新发展葡萄园,一定要让农民认识到,葡萄结果不是靠株数,而是靠结果母枝,667m2栽植密度降到百十株较为适宜。老葡萄园一定要严格控制产量,据葡萄产业专家晁无疾教授讲,一个地方的日照时数就是这个地方葡萄产量的最佳值,比如一个地方的日照时数达到1000h,产量就应控制在1000kg;新疆日照3000h以上,产量控制就可以高一些;光合产物是在太阳光下产生的,没有那么多的阳光怎么能制造那么多的光合产物,任何东西都是能量转换的结果。一般地区葡萄树的稳产模式应该是:每平方米架面保留8~10个枝条,可留果5~7穗,每穗留果60~80粒,果实质量10~12g,667m2产量控制在2000~2500kg。要控制产量,必须控制果穗大小和果粒多少:花前结合蘸拉长剂拉长花序,疏除副穗及上部1~2个花序大分枝,对剩余花序留二去一,使果粒有生长空间,每穗保留6~8个花序分枝,保证穗质量0.75kg左右。
3 关于优质葡萄生产的几个问题
一是要认识到葡萄生产必须走优质化之路。近年来,不少地方葡萄滞销,而这些主要是不对路的品种,质量较次的葡萄果销售不佳,但高质量、有品牌的葡萄销售仍然看好。比如重庆市吴小平的葡萄园土壤有机质含量比日本的高,他就是用生产食用菌后的菌肥以及城市粪便发酵液加EM菌改良土壤,成本很高,但效益也很高。近年来,吴小平的葡萄一直卖100元/kg,并且所产葡萄不愁销,这说明优质葡萄始终被市场认可。
二是优质葡萄产销要对接。在一些地方果农不是不愿意搞优质生产,近年来通过政府引导,大部分果农也增强了生产优质葡萄的意识,但是在市场上,优质果品不一定能卖好价钱,个别地方农民反映“别人栽得没我好,但比我卖得钱还多”。这就需要政府引导、支持发展优质果品生产和销售,采取具体保证措施,设立专门基金,专门扶持优质葡萄生产,为优质葡萄开拓流通销售渠道。
三是要大力推广优质葡萄生产技术。优质葡萄生产技术内容很多,主要是要“抓住两个基础工作,推广三项实用技术”。两个基础工作:1)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土壤有机质多在1%以下,有机质缺乏易造成土壤盐碱化,从而导致葡萄缺铁性黄化严重发生,提高有机质含量是一项长期性基础工作。2)扩大设施栽培面积。通过设施栽培,增强葡萄对暴雨等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改善葡萄栽培的小环境,减少农药使用,从而生产安全优质葡萄。三项实用技术:1)推广无公害规范化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增施有机肥,每生产0.5kg果实需投入2.5kg以上优质农家肥;减少肥料使用量,减轻果园环境污染;以农业、生物防治为主科学防治病虫害。2)推广专业套袋技术。通过采取套袋措施,显著降低果实中农药残留量,提高果实外观品质。3)推广节水灌溉与水肥一体化技术。安装水泵、过滤器、施肥罐等设施,根据地形和葡萄园情况设各级管道和滴灌管,构成滴灌施肥系统。
4 应弥补产业“短板”,延伸产业链条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葡萄产量第一大国,但还不是葡萄生产强国,特别是在葡萄加工、销售方面差距较大,每年葡萄外贸量很少,出口量连国际贸易量的1%都不到,和智利比相差很远,智利的葡萄出口量是中国的10倍。主要原因除了葡萄标准化生产品质上不去、葡萄生产成本高、价格上竞争力不强的一部分因素外,关键是葡萄产后处理不到位,包装不规范,不能实现全冷链运输,而且没有具有影响力的品牌。
为了弥补产业“短板”,延伸产业链条,一是要形成栽植、生产、包装、加工、销售、出口等产业化经营格局。要强化项目支撑,建立产业基地,无论是农业项目还是政策扶持,都倾斜于葡萄产业的发展,鼓励金融部门加大葡萄项目投资力度。对优质葡萄品种的选育、栽植技术的推广和葡萄基础设施项目给予支持。引导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参与产品保鲜、销售,开展产销对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二是推广“节能型保鲜”措施。葡萄贮藏保鲜和运输是制约葡萄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大部分地区实现从产地到餐桌的全冷链运输有一定困难,因为冷链运输保鲜需要电能、冷库、冷藏车、冷柜等,整体投资一般的农户投不起。有关专家主张葡萄用简易的贮藏方法,叫“节能型保鲜”。即葡萄采下来后,首先预冷,在预冷库预冷后进入贮藏库,然后再进入冷藏车。没有专门冷藏车,可以预冷以后再用棉被覆盖起来,短距离运输到商店后就进入冷柜,这样成本低,农民容易接受。三是重视葡萄分级包装。通过分级包装,增加品级档次,增加经营收入。对鲜食葡萄要力求商品性高,分级前必须对果穗进行修整,达到穗形规整美观。分级时要按果穗和果粒大小、整齐度、松紧度、着色度、糖、酸等指标分为三级。葡萄浆果不抗压、不抗震、易失水、易污染,最好使用既能透气,又能保水的带小孔无毒塑料保鲜袋或蜡质纸盒,先行小包装,然后根据运输的远近选择外包装材料。
5 建设葡萄观光果园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葡萄在果树类众多树种中具有观赏性强的特点,近年来,不少地方为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加的休闲观光需求,建起了葡萄观光果园。建设葡萄观光果园除了要选择距城市较近、交通方便快捷的地方,突出主题规划好园内葡萄棚架和“路系”“水系”等前提条件外,还需要解决好绿色生态化栽植的配套技术问题。
一是选用具有观赏性的栽培架式,以彰显葡萄园的优美意境。一般葡萄园可采用绿荫长廊式栽培,作为观赏葡萄园的架式较好理想,因为架子高大宽敞,有一定的空间可供游人步行观光、娱乐休息,使人身临其境,倍感赏心悦目。
二是搞好早、中、晚不同熟期、不同色泽、不同果形品种搭配,延长葡萄成熟采摘期,进而延长果园的观光采摘体验时间,提高观光休闲设施的使用效率和生产经营效益。
三是合理整形修剪,加强果穗管理,优化果实品质。据实践经验,要使观光果园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果实品质优良也是基本要素,果穗整齐一致,果形端正,口感酸甜可口,既有利于提高观光园的档次和水平,又能让游人品尝到更安全、美观的葡萄果实,赢得回头客。四是无公害防治病虫。根据葡萄病虫害发生的动态规律,有的放矢地进行防治,应以生物药剂为主,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等自制药剂为辅,结合农业物理防治等综合措施,将病虫害控制在危害指标以下。五是改良施肥方法。首先对有机肥尤其是畜禽粪便等,要先通过生物发酵腐熟处理,去除异味后再施用;其次结合葡萄园冬季深翻土壤,一次性施入足量有机肥,生长季节辅以根外增施营养液肥;再次冬季清园时,彻底清除枯枝、落叶等,并深埋或集中烧毁,既提高果园卫生程度,又减少病虫害越冬基数。
S663.1
B
10.19440/j.cnki.1006-9402.2017.03.001
2017-01-22
作者邮箱:wqplf@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