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在“问”中提升

2017-02-26申莲花

初中生世界 2017年20期
关键词:纸巾支架血液

■申莲花

让学生在“问”中提升

■申莲花

初中生物是一个跟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既有抽象的理论知识,也有鲜活的生活常识。要学好生物,教师先要指导学生有问、会问、追问,最终在“问”中提升。在“问”中学生物,既有温度,也有深度。

提问温度坡度宽度

师生趣问,给“问”增加温度

苏霍姆林斯基说:“当感情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动的机体中欢快奔腾时,知识就能触及人的内心世界。”处在初中阶段的学生情感丰富多彩,求知欲旺盛,学习情绪容易被激发,师生间良好的交往对此影响较大,初中学生喜欢提问型教师,这其实就是以“问”为师生联系的纽带,达到心灵相通,优化课堂教学效果。那么生物学教师应该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贯穿“问”这条红线呢?我认为这个“问”不应只顾提问,而无趣味,于是我试着让“问”变得有趣。

在教授“环境中生物的多样性”这一单元时,我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开展谜语大赛,谜底涉及较广,如“小小手掌,长满细刺,站在花园,像个卫士。(打一植物)”“一位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小时有尾没脚,大时有脚没尾。(打一动物)”。通过谜语帮助学生建立对生物形象的了解,为教学迅速进入主题做好了充分准备。

趣问,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点开了学生的兴趣,让课堂里洋溢着浓厚的学习氛围。学生的回应也是趣味浓浓,在无机盐的教学中,我问氮、磷、钾肥对植物的作用,学生的答题方式天真滑稽,蛋黄(氮黄)——缺氮肥叶片发黄;缺钾肥,叶片像火烧一样,不是真的,是“假”的,所以缺钾;林丹(磷斑)——缺磷肥叶子上有紫色的斑点。课堂给学生带来乐趣,又能在乐趣中有所进步,这一定是学生喜欢的。当我在讲“人体的运动和骨骼”这一课时,问学生腓骨的特点。有学生随口就道,腓骨,很细,“腓”中的“非”字两竖就很细嘛。孩子的回答让我发现,其实中国的象形文字有很多,字如其形,很多生物名称也是这样。这样的趣问、趣答,如火把,点燃了学生的智慧。

搭建支架,给“问”放缓坡度

生物学课上的提问,要有深度。但这样的深度,一定要有梯度。换言之,问题的难度不是突然提高的,它是在教师搭好的支架下,慢慢上升的。

比如“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血液循环”这节课,我抛出这样的问题:和心脏四腔连接的血管类型怎样区分;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循环路线分别是怎样的;动脉血和静脉血与动脉和静脉的关系怎样;血液成分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中如何变化;能否给出图谱描述出各个结构和位置。我将问题不断分解,把大问题分解成一个个小问题。这些问题连接整个课程环节,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非常明显,学生在整个课程中的表现也非常活跃。因为问题有梯度,学生都愿意尝试。搭支架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一步步触及不同深度的问题。最后,我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来寻找血液的流动方向,了解血液流动的结构,从而找出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让学生将这一复杂的内容以简图的形式呈现在黑板上,通过心脏四个腔、血管形成网络管道、血液在中间流动,形成血液循环,从而把血管、心脏、血液这三个知识串了起来。在小组合作时,学生就学会了给别的同学搭建支架。如何在血液循环简图中得到更好的体现呢?学生搭建了这样的支架:用红色笔和蓝色笔在本子上带着他人画起来,这样他们自己对这节课的内容就有了整体的把握。

家庭实验,给“问”设置宽度

生物也是实验的学科,学生要学会在实验中自己发现问题,给“问”增加一定的宽度。能提出问题,其实就已经在解决问题的路上了。如布置学生做一个家庭实验——种子萌发实验。学生需准备100颗黄豆种子,5个有盖的瓶子,10张纸巾,5张便利贴。1号瓶的水适量,只湿透纸巾,不淹没种子,放在阳光充足的通风处;2号瓶的水过量,不仅湿透纸巾,且能淹没种子,放在阳光充足的通风处;3号瓶的水适量,只湿透纸巾,不淹没种子,用盖子把瓶子盖上,使瓶内空气不能流通;4号瓶的水适量,只湿透纸巾,不淹没种子,放在低温处(如冰箱,温度不要低于零度,让水保持液态);5号瓶不放水,放在阳光充足的通风处。学生观察后记录实验结果:1号瓶少部分不能发芽;2号瓶的种子皮破了,但不能发芽;3号瓶大部分没有发芽;4号瓶和5号瓶都没有发芽。学生在做完实验后自然就产生了问题:种子的萌发有哪些必要条件?在实践中提问,给生物学学习提供了更开阔的天地。问题都有它植根的土壤,家庭实验能给好问的学生提供一个好的平台。

“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学生不会提出问题,不会分析问题,也就谈不上解决问题。不给学生“问”的空间,这样的生物学课堂一定问题多多。但愿生物课堂有更多求问的学子,更多求问的教师。

(作者为江苏省海安县城东镇开发区实验学校教师)

猜你喜欢

纸巾支架血液
支架≠治愈,随意停药危害大
给支架念个悬浮咒
纸巾过滤
烧不坏的纸巾
前门外拉手支架注射模设计与制造
多彩血液大揭秘
神奇血液
纸巾康乃馨
报废血液的初步分析
星敏感器支架的改进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