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性教育的校本化践行

2017-02-26韩明

初中生世界 2017年20期
关键词:德性校本学校

■韩明

德性教育的校本化践行

■韩明

德性教育是教师享受幸福,学生享受快乐,家校共担教育职责的教育。德性教育应当追求教书育人的幸福达成,必须依托校本课程的和谐共生,同时也需要呼应“互联网+”的时代要求。

德性教育校本课程“互联网+”幸福教育

德性教育是帮助一个人实现自我价值和创造幸福人生的教育,是智慧和道德融合的教育,是从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方面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在学校管理中,应当秉承“享受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理念,让每一位教师做到幸福每一天,在享受幸福中润泽德性;让每一位学生在学校的校本文化活动中快乐每一天,在享受快乐中滋养德性;让家庭和学校共同承担起教育的社会责任,在责任担当中践行德性教育。

一、德性教育应当追求教书育人的幸福达成

教育管理者都会面临一个问题——怎样让自己的教育思想科学地在学校的常规管理和教学管理中践行。这是将教育理念和教育行动结合的问题,也是办好一所学校的关键。教育管理者不能做一个空想的梦中人,也不能做一个埋头拉车而不抬头看路的蛮干者,而是应该做一名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的“顶天立地”的大写的“人”。

以人为本,立德树人,这是教育的根本。在人本教育思想指导之下,优秀的学校管理者是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和谐统一的完整的人,只有管理者是一个完整的人,才能明晓为师之道。唐代的韩愈在《师说》中云:“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的观点其实是从求学的角度来谈为师之道的。从现今的学校教育管理角度来看,我们要让教师每天的生活成为真真切切的教育,这是人本教育之初心。只有当我们以热爱生活之心走进学校,走进班级,走进每一节课,走进每一位孩童的心灵,才能真正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是一种幸福的享受,在享受中从事着一份与心灵有约的事业,这就是教师的德性教育。

让每一位教师享受教育教学的点滴生活,这是幸福教育的开始。教师能幸福,学生能快乐,这就是幸福教育、快乐教育,这就是关于一个“完整的人”的教育。让幸福与快乐融入到点滴生活中,这就是为师之道。

在学校管理中,人们常常将教师的行为规范上升为师德,倡导“学高为师,行为世范”,试图以高尚的情操和大爱的情怀拥抱教育的无限,这样的做法完全可以理解。但我更希望我们的教师能在每一天讲好属于教学和教育的小故事。有了小故事,才会汇集成一部教育的大书。教育的生活是在这片教育的原野上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将教育的每一天变成教育的每一周,每个月,每一年。坚守住教育的执着,洒下教育的星辉,拥有教育的清泉,教师的德性教育就在这点滴之间。

我校每年都会将教师记录的教育教学故事汇编成册,将这本小册子命名为《师者》。《师者》记录着教师生活中的小故事,但正是这一个个小故事成就了如东县实验中学的教育大故事。《师者》中的小故事让我感动,感动于“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放手与等待,感动于“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劝慰与谈心,感动于“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呵护与指引,感动于“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包容与信任……这又何尝不像列夫·托尔斯泰的《七颗钻石》呢?一个又一个教育故事,一首又一首爱的歌谣,缀成了德性教育天空中的无数星星。

德性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学校倡导“享受幸福而完整的教育”,这是让每一位教师和学生都能徜徉在书香四溢的文化校园之中。人文不是口头的人文,而是在教育的每一片天地之中快乐生活,幸福前行。当师生置身于学校南黄海连廊之中,就会嗅到浓浓的海文化的味道;当师生流连于排排连廊书架之间,就会发现自己与文学大师竟是那么地接近;当师生跨入葱茏蓊郁的校园时,就会体会到“百年树人”的教育情怀。这样的校园就是德性的校园。

德性教育又是爱的教育。你能感受到教师将学生当作“干女儿”的爱意吗?你能感受到学生昵称老师为“峰哥”的快乐吗?你能感受到毕业之时师生洒泪的幸福吗?无需一一举例,教育故事演绎出了德性的教育。

德性教育还是活的教育。活的教育是生活的教育,教师每天有接近于十二小时在学校的生活,这是对教育的执着,也是教师的无私奉献,更是教师德性的展示。活的教育是行动的教育,教师想方设法为学生排解忧愁,默默耕耘三尺讲坛,勤勤恳恳沟通交流,一天天,一年年,行动之中连缀起来的正是德性教育。

德性教育让教师在学校教育教学生活中感到快乐幸福,让每一位教师在知识与智慧、情感与精神中和谐、自主、可持续地发展,教师的教育理念得到践行,教师的教育价值得以实现。

二、德性教育必须依托校本课程的和谐共生

德性教育是以德为先的教育,学校将“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作为教育之本的初心,是为了学生健康的成长和可持续发展。如何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学校应该立足校本课程的创生,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做好科学规划。

校本课程的创生,目标指向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成长为全面发展之人,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本着这样的目标,如东县实验中学将仪式教育作为德性教育的课程进行了科学开发和践行,借助入学仪式、青春仪式、毕业仪式三大校本课程,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核心,改变了以智育为导向的,提高所谓的教学质量的工作核心,注重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落实学生创新和实践课程实施途径,强化学生的家国天下之情怀教育,在仪式课程中实现德性教育。

学校的教育活动形态丰富多样,如不加以科学整合,会导致教育活动的碎片化而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为了让学校教育聚焦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如东县实验中学结合学生素养发展阶段,依据学生成长的心理特征,科学架构德性教育课程形态,精细管理德性教育课程实施,将学校教育真正定位于学生的全面素养的发展,由单一的学科教育转化为“学科课程教育”与“多元仪式教育”相结合的课程开发新常态。

学校在七年级学生的入学伊始,以新生入学仪式作为进入义务教育新学段的开始,既让学生有神圣感,又具有使命感。这样的入学仪式,明确了学生的新目标,指导学生修正自己的人生规划,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重塑目标、重修规划、重上阶梯的“三重”标准中,以典礼规划的形式,提升学生的仪式和礼仪品质。八年级学生青春涌动,热血勃发,结合学生容易出现的学习分化、成长焦躁等教育问题,学校开展青春仪式教育,正确引领学生在青春期中,拥有理想,心怀感恩,培养家国情怀。在九年级学生结束义务教育之时,以毕业典礼的仪式,给学生一个美好的回忆,更给学生一个走向人生新起点的鞭策和鼓励,让学生在毕业之时,留言学弟学妹,赠书校园,培养为母校增添荣耀,“齐天下”之情怀。

不同阶段的礼仪之典,不仅是一种仪式,而且是一种适宜适时适切的教育,把握了教育的时机,切合了教育的节点,在学校教育培养全面的人的总目标之下,给学生全新的校本课程教育形式,提供崭新的校本课程形态,让家长有了和学生共成长的机缘,为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提供了很好的蓝本。

学校除了创生仪式教育课程之外,还融合传统教育活动,将德性教育融入到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中,以“四个学会”“每日十问”“十六个从头做起”为抓手,将德性教育的礼仪教育精致到学生的衣食住行和举手投足间;将德性教育的节日文化教育落实在活动之中,学校的“三校”(少年军校、青年团校、父母学校)“五节”(科技节、读书节、歌咏节、体育节、艺术节)作为丰富多彩的特色教育形式,将活动文化有机地融入在德性教育之中;将德性教育的校本教育落实在课程之中,通过“三生教育”(生命、生活、生态)“感恩教育”“性别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特色教育课程,将德育和德性有机融合,科学提升了学校德性文化品位。

三、德性教育需要呼应“互联网+”的时代要求

学校德性课程的实施可以改变教师、学生、家长的教育生态,同时也在改变着教师、学校教育文化践行的方式。“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德性教育的实施带来新的挑战和冲击,同时也为德性教育的施行创设了全新的平台和载体,为德性教育的实践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为了落实德性课程的全方位实施,学校建立了“如东县实验中学博客空间”,将学校常规教育过程中的德性教育和网络平台公益化的德性教育融合为“互联网+”的德性课程形态。

学校的德性教育首先是制定德性教育的规章制度,保证学校的德性教育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是落实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的素养教育。由此可见,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的建设是德性教育的隐性要素,让学校的校园溢满正气,学生充满朝气,教师满怀精气神,这就是学校制度保障下的德性教育。学校借助“博客空间”互联网平台,以先进的教育理念、超群的办学特色、独有的人文精神来践行德性教育,让运营管理博客成为师生践行德性教育的具体的行为。

学校在践行德性教育的过程之中,将德性教育转化为“互联网+”课程。教师将教育教学的过程和现象写成博客,以独立的人格来表达教育思考,以个体的德性教育来深入教育实践,将日常的德性教育提升为素养养成的动态过程。而学生则将自己的学习经历写成博客,记述学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记录家庭的书香氛围,倡导书香家庭建设;观察社会万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师生共写博客的过程中,学校的德性教育渗透在了教育的每一个角落。

学校的教育活动具有传承性,而在传承的过程中常常会固化活动形态,学校以“博客空间”作为教育活动整合的“互联网+”平台,建设了“互联网+”的德性教育课程。首先,进一步发扬光大学校的教育博客,以师生共写博客来引领校园德性文化建设。其次,将原有的连廊文化展板开发成校本课程,并把南黄海课程、乒乓课程、名著导读课程、社团课程等创生为既具有地域特色,又具有生本趣味的“互联网+”课程。第三,将原有的展板转化为书香校园、文化校园以及班级文化,做到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的系列化和连续性。第四,学校重点开发了“自主学习——多元探究——引领提升”的课堂模式,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提炼出“协进”课堂的课程文化。

德性教育的“互联网+”课程的开发与创新,形成了学校多样化的文化样式,德性教育课程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实现超越。

(作者为江苏省如东县实验中学校长)

猜你喜欢

德性校本学校
苏格拉底论德性的双重本性
从德性内在到审慎行动:一种立法者的方法论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学校推介
托马斯·阿奎那的德性论
传统德性论的困境及其出路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