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鼻内镜手术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嗅功能的改善作用分析

2017-02-26陈朱井王锦淳陈奇志吴胜齐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36期
关键词:鼻息肉鼻窦嗅觉

陈朱井 王锦淳 陈奇志 吴胜齐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是耳鼻咽喉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其主要是因为患者自身鼻腔中出现炎症以及息肉的存在,从而导致鼻窦引流以及通气出现异常现象,其临床症状一般为嗅觉减退、头痛等[1],会影响患者的生活以及工作,因此,需要选择合适方法进行治疗。人体鼻腔的解剖结构比较复杂,创伤性也较大,在治疗方法上依旧在不断的研究以及探索。本文研究针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选择鼻内镜手术进行治疗,分析效果情况,现将结果表述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来医院就医的4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5年7月11日—2017年1月26日。纳入标准:(1)经过临床诊断确诊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疾病;(2)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1)沟通障碍不良;(2)不能坚持且主动退出;(3)临床资料不全。40例患者中,男性∶女性=29∶11,年龄为21~61岁,平均年龄为(39.89±2.41)岁。

1.2 方法

40例患者均进行鼻内镜手术治疗,主要方法为:让患者取仰卧位,接受麻醉干预,在局部消毒后选择卡因肾上腺棉片对患者的鼻腔进行麻醉,之后还需要选择利多卡因进行局部浸润麻醉变鼻甲、病变息肉等,接着在鼻内镜下摘除息肉,将钩突前下缘确定为入手点,之后切除干净,记录患者的病变改变情况,如果患者出现鼻中隔偏曲样变,可进行鼻中隔、切除手术,下中鼻甲肥大患者,进行下鼻甲骨折切除以及中鼻甲成形手术,还需要使用凡士林纱条或明胶海绵进行填塞鼻腔。

手术结束后,需要给予患者抗生素治疗;在手术3天左右,将鼻腔内的填塞物除去,使用生理盐水与庆大霉素、地塞米松混合进行冲洗,连续使用气雾剂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手术前后嗅觉功能评分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鼻气道阻力评分。

手术前后嗅觉功能评分情况:分为轻度嗅觉障碍、中度嗅觉障碍、重度障碍、嗅觉丧失,分数越高,表示患者嗅觉功能出现障碍更为严重;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脸睑肿胀、鼻窦口狭窄。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个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多于两组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ANOVA);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前后嗅觉功能评分情况

手术前后各项嗅觉功能评分相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40例患者手术前后嗅觉功能评分情况(±s,分)

表1 40例患者手术前后嗅觉功能评分情况(±s,分)

手术前 2.54±0.55 3.99±0.55 5.55±0.62 7.77±0.35手术后4周 1.88±0.34 3.01±0.41 4.71±0.51 6.10±0.41手术后12周 1.54±0.33 2.54±0.36 3.94±0.54 5.11±0.40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

经过手术治疗后,40例患者均已经完成手术,术后有1例出现脸睑肿胀,2例患者出现鼻窦口狭窄,但是经过干预后出现好转现象,并未出现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情况。

2.3 鼻气道阻力评分

手术前后鼻气道阻力评分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是常见疾病,主要发病机制一般与鼻腔的病理结构具有一定的关系,其临床症状一般为嗅觉减退、头痛等,在临床诊断确诊后不进行有效治疗,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生活以及工作,甚至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临床逐渐研究出鼻内镜手术治疗效果较佳[2]。

鼻内镜手术治疗是现今比较新颖的一种治疗手段,手术时间较短,容易操作。同时,对于患者的创伤性也较小[3],在鼻内镜下进行手术治疗,能够较为清晰的显示视野,进一步准确的切除鼻窦或者是鼻腔深部的病变组织,还能够保证患者鼻窦以及鼻腔的流畅性,在治疗后,不会出现较多的并发症情况,且嗅觉功能评分情况也能够得到较好的改善[4-6],存在一定的应用价值。

本文研究中,可以看出,40例患者在治疗后,手术后12周,轻度功能障碍嗅觉评分为(1.54±0.33)分,中度障碍评分为(2.54±0.36)分,重度障碍为(3.94±0.54)分,嗅觉丧失评分为(5.11±0.40)分,各项分数优于手术前、手术后4周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经过手术治疗后,有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例数。数据表示,在进行手术治疗后,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预后以及临床症状,在一定的程度上还能够稳定患者的病情[7]。同时,本文研究数据与管骅、慈军、方英等学者在《鼻内镜治疗老年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疗效观察》中研究数据相似[8],因此,本文研究存在一定的参考价值。

表2 40例患者鼻气道阻力评分(±s,分)

表2 40例患者鼻气道阻力评分(±s,分)

手术前2.91±0.41手术后4周 1.15±0.15手术后12周 0.34±0.01

有关资料也曾经表示[9-10],鼻内镜手术属于一种微创手术,可以在鼻内镜下多角度的对患者鼻窦病变进行彻底清除,且治疗过程中因为镜头变得更加的细致,所以有助于对于病变部位的直接观察情况,还能够使得患者的范围得到一定的缩小,因此,安全性较高。

综上可述,针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选择鼻内镜手术进行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可改善患者嗅觉功能。

[1]韦富贵.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安全性评估[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1):5257-5259.

[2]孙绍辉,赵松花,朱奇,等.鼻内镜下治疗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7):1667-1669.

[3]丁丽英.护理干预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术后康复的影响[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2):226-227.

[4]李达深.甲泼尼松与泼尼松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鼻内镜手术后鼻黏膜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对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23):6888-6889.

[5]张海,杭伟,张金玲.鼻内镜下治疗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术后嗅觉恢复的相关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5):1227-1228.

[6]王海瑞,赵俊亭,刘伟杰,等.经鼻内镜手术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探讨[J].河北医学,2014,20(2):264-266.

[7]徐章智.探讨鼻内镜下行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J].饮食保健,2017,4(22):11.

[8]管骅,慈军,方英,等.鼻内镜治疗老年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5,34(4):421-423.

[9]YiWeiMD,Wentong Xia MD,Xingling Ye MD,et al.The antimicrobial protein short palate, lung, and nasal epithelium clone 1 (SPLUNC1) is differentially modulated in eosinophilic and noneosinophilic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J].The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2014,133(2):420-428.

[10]Wei P,Hu GH,Kang HY,et al.Role of the 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 in the pathogenesis of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J].Inflammation,2014,37(2):387-395.

猜你喜欢

鼻息肉鼻窦嗅觉
SMARCA4在鼻腔鼻窦畸胎癌肉瘤中高频性丢失
鼻窦内窥镜在耳鼻喉病变临床诊治中的应用分析
谨防鼻息肉术后复发
鼻腔、鼻窦神经鞘瘤1例
超强嗅觉
经济型鼻窦球囊在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息肉的临床分析
让你的嗅觉降降温吧!
鼻内窥镜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息肉鼻窦炎94例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