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鼻咽癌放疗疗效评价分析中的应用

2017-02-26雷薇薇徐勇陈霄杨希林毕红玲廖华

关键词:水分子靶区放射治疗

雷薇薇徐勇陈霄杨希林毕红玲廖华

鼻咽癌是指发生于鼻咽部的恶性肿瘤,是我国高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为耳鼻咽喉恶性肿瘤之首。全世界80%的鼻咽癌发生在我国华南地区的广东、广西、福建、湖南、江西等省。其发病原因可能跟相关区域的自然环境和饮食习惯有关。常见临床症状为鼻塞、涕中带血、耳闷堵感、听力下降、复视及头痛等。鼻咽癌首选的治疗方法是放射治疗。由于鼻咽癌所在部位涉及到众多危及器官,如眼、耳、脑等,为了最大限度提高放疗适形度,提高肿瘤靶区的放射剂量,同时减少周围危及器官的剂量,通常采用调强放射治疗方式制定放疗计划,且对影像学剂量的精确性要求很高。

磁共振加权成像能有效显示病灶区域水分子的扩散运动。由于肿瘤病灶区域在放疗后肿瘤细胞的大量消亡、分解,会导致病灶区域血管分布、走向发生变化。水分子的扩散运动有别于放疗前,我们用表观扩散系数(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表示水分子的扩散快慢程度,可以通过检测表观扩散系数推测放射治疗的效果。本文总结32例鼻咽癌放疗后病人应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检查评估资料,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对本院2010年1月~2013年5月收治的32例鼻咽癌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其中男性21例,女性11例,患者年龄范围为24~62岁,平均45岁。

纳入及排除标准本研究的纳入标准是鼻咽癌M1期,存在颈部淋巴结转移。排除并发其他部位肿瘤患者。所有受试者在参加该项研究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鼻咽癌,治疗前一周进行一次磁共振加权成像检查,然后执行放射治疗。在放疗中为了保证病灶适形度和剂量的精确性,所有病例均采用调强放疗(IMRT)。在放疗结束后1个月再次进行一次磁共振加权成像检查。放疗6个月后MRI随访检查鼻咽部位肿瘤消退情况。

放疗前后共3次MRI扫描都是在相同的核磁共振仪上进行(西门子Avanto 1.5T),头颈联合线圈,所有患者均行颅底到锁骨,颈部常规平扫。常规扫描序列:轴面/冠状面:T1WI、短时反转恢复序列;矢状面扫描序列:T1WI、T2WI。层厚4mm,层间距1mm。DWI采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技术。DWI扫描参数:TR5600ms,TE70ms,层厚4mm,层间距1 mm,扩散敏感因子b值取0、1000s/mm2。为了确保DWI序列检测结果的正确性和可重复性,每30天对仪器进行一次校正。

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包括:鼻咽癌病灶区域的ADC值和鼻咽局部肿瘤消退程度。

4 统计学分析

本文数据统计采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 放疗1个月后鼻咽癌ADC值和病灶残留情况

研究对象为32例鼻咽癌患者,除了1例出现严重恶心和呕吐的副作用中断治疗,其他患者均完成了试验。放疗后1个月的ADC值与放疗前1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完成放疗1个月后,31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的鼻咽癌病灶完全消失,25例患者病灶显著减小,5例患者病灶较小程度减小。

表1 放疗1个月后鼻咽癌ADC值和病灶残留情况

2 放疗6个月后随访鼻咽癌ADC值和病灶残留情况

放疗结束6个月后对完成放疗的31例患者进行随访检查,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检查结果见表2。放疗6个月后患者病灶区域的ADC值显著大于放疗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咽癌病灶存在残留患者数量降低为20例。从放疗结束1个月到放疗结束6个月的期间,鼻咽癌患者病灶大小在持续减小,有10例患者鼻咽癌病灶消失。

表2 放疗6个月后鼻咽癌ADC值和病灶残留情况

讨论

鼻咽癌大多对放射治疗具有中度敏感性,通常采用放射治疗方式。相比三维适形的传统放疗手段,调强放疗技术由于其在放疗剂量的精确控制的优势,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鼻咽癌的治疗,可以将放射剂量有效地集中在肿瘤靶区,从而保护正常组织,减少并发症。目前大部分的鼻咽癌患者都选择采用调强放疗的方式进行治疗[1-3]。磁共振技术(MRI)由于具有高组织分辨率和多方位扫描的优势,尤其是对软组织的分辨率比CT高,可以用于检查确定肿瘤的部位、大小和内部结构,对放疗后鼻咽癌疗效的检测有很好的效果,是鼻咽癌首选的检查方法[4-6]。

MRI在鼻咽癌的治疗的一个重要应用是肿瘤敏感性预测,采用的方式是MRI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它是一种微创的MRI成像技术,通过组织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及数学模型进行半定量计算,可间接显示组织缺血和乏氧情况[7,8]。有文献报道DCE-MRI半定量参数能够较好预测鼻咽癌治疗后消退情况与治疗敏感性[9]。DCE-MRI技术对辅助诊断鼻咽癌及准确分期有帮助[10]。

肿瘤放、化疗后主要引起肿瘤组织坏死,由于坏死区的细胞膜破裂,其内水分子的扩散比存活的肿瘤区明显增强,DWI显示为低信号,其ADC值增高,也有少量研究显示放疗后的ADC值降低,或者无明显变化的情况出现。ADC值在判断放疗疗效上尚未达成一致的结论。

评价鼻咽癌放疗疗效的常规方法是用MRI检查鼻咽癌病灶大小的消退程度。但病灶大小的消退程度有时并不能准确反映鼻咽癌的放疗效果,尤其是放疗结束后短时间内。鼻咽癌放疗后,会造成局部肿瘤组织结构放射性损伤,使肿瘤组织发生缺血、坏死及纤维组织增生等改变,发生局部血管的内膜炎、血管减少及血管周围炎,从而引起黏膜增厚、软组织肿胀、纤维化或瘢痕组织形成等[11]。放疗后肿瘤细胞大量死亡、分解并被清除,肿瘤靶区体积的消退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并不能立刻体现出来。另外,由于肿瘤细胞膜破裂,原本占有的空间被体液补充,导致肿瘤病灶体积不会快速减小。然而补充肿瘤空间的体液导致水分子的扩散比放疗前增强,DWI显示为低信号,ADC值较大。

国内外研究表明,ADC值能反映放疗后肿瘤靶区和周边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可以帮助临床早期评价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疗效[12-15]。国内有文献报道了鼻咽癌IMRT放疗后通过MIRI扩散加权成像对疗效的评价,发现鼻咽癌病灶有不同程度的缩小,转移性淋巴结的ADC值升高[12]。对于鼻咽癌放疗后的疗效,DWI也可提供细胞水平的定性和定量数据,通过ADC值,可以准确辨别放疗后肿瘤细胞残余和肿瘤的复发[13]。

本研究通过磁共振加权成像对32例患者鼻咽癌IMRT放疗疗效进行回顾性研究。研究发现除去1例患者因为严重副作用中断治疗外,其他患者均完成治疗,并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在放疗结束后1个月只有1例患者的靶区病灶完全消失,在放疗结束后6个月,另有10例患者靶区病灶消失。结果表明在放疗结束后,肿瘤靶区的消退速度较慢,经过近半年的时间才能将受损肿瘤细胞清除。因此单纯用肿瘤病灶的消退程度很难准确判断鼻咽癌放疗的疗效。

磁共振扩散成像对本研究患者肿瘤病灶区域ADC值的测量结果表示,在放疗结束后1个月病灶区域的ADC值即显著增加,表示大量肿瘤细胞被破坏,细胞膜破裂,水分子流动性大大增强。虽然肿瘤病灶的体积并没有明显减小,但是此时ADC值的增加表明肿瘤细胞受到的损伤已经达到预期的放疗效果。该结果在放疗6个月后的随访检查结果中得到证实,此时病灶内肿瘤细胞的清除已经趋于结束,病灶体积显著减小。ADC值表明,放疗后6个月后病灶水分子流动性比放疗后1个月有所下降,但是仍然比放疗前的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磁共振扩散成像对鼻咽癌放疗疗效的评价有着重要价值,特别是ADC值的评价效果优于肿瘤病灶大小,准确性更高,可以作为鼻咽癌疗效评价的重要辅助手段。

1 徐刚,张强克,凌昕.鼻咽癌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中两种匹配模式对摆位误差的影响研究.生物技术世界,2014,1:103-103.

2 周军,谭亚军.IGRT技术治疗鼻咽癌摆位误差影响PTV勾画的分析.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6:771-772.

3 何垠波,张隆彬,肖江洪,等.鼻咽癌自动调强放疗计划设计的可行性.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15,6:1288-1293.

4 聂翔.鼻咽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与放疗疗效的相关性研究.南昌大学,2009,26(6):627-629.

5 于红梅,翟昭华,马代远,等.3.0T磁共振多b值DWI在鼻咽癌N分期中的应用.放射学实践,2015,7:728-731.

6 罗馨,黄玲,宋黎,等.鼻咽癌放疗后致口干症患者的磁共振检查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15,2:173-175.

7 张菁菁.鼻咽癌动态增强MRI参数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解析.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9:2015-2016.

8 雷鹰,金风,陈亚东,等.鼻咽癌调强放疗前后MRI动态增强的时间—信号变化特征分析.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8(8):106.

9 林蒙,余小多,李琳,等.MRI动态增强对鼻咽癌同步放化疗敏感性的预测研究.临床放射学杂志,2014,33(5):689-694.

10 胡丽霞,朱进,周阳泱,等.鼻咽癌动态增强MRI参数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4,4:514-517.

11 黄德尤.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鼻咽癌放疗的应用进展.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8):2804-2805.

12 韩晶,刘念龙,叶峰,等.MRI扩散加权成像在鼻咽癌调强放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2(10):1635-1638.

13 侯毅斌,王忠富,陈国硕,等.中短期鼻咽癌放疗随访中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的应用价值.中国ct和mri杂志,2015,6:8-9.

14 C Sutton,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in differentiating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and nasopharyngeal lymphoma,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2014,30(7):982-985.

15 E Kitamoto,T Chikui,S Kawano,et al.The Application of DynamicContrast-EnhancedMRIandDiffusion-Weighted MRI in Patients with Maxillofacial Tumors,Academic Radiology,2015,22(2):210-216.

猜你喜欢

水分子靶区放射治疗
广东放射治疗辐射安全现状
18F-FDG PET/MR融合图像对宫颈癌大体肿瘤靶区的影响
放疗中CT管电流值对放疗胸部患者勾画靶区的影响
放疗中小机头角度对MLC及多靶区患者正常组织剂量的影响
多少水分子才能称“一滴水”
4D-CT在肺转移瘤个体化精准放疗中的研究
系列性科普
肺癌患者调强放射治疗的效果及肺功能指标评估
放疗
两颗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