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是长征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障
2017-02-25董杨
董杨
[摘 要]论文总结提炼了《遵义会议决议》中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深入挖掘了船工、教书先生、草药医生、打杂工、长工、学生等部分参与和见证了红军长征过昆明时的群众的口述和回忆见闻,对《遵义会议决议》中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在会议后得到贯彻落实和继承发扬做了说明,深化了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和革命传统的研究,为今天我们动员和组织群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历史借鉴。
[关键词]遵义会议;决议;革命传统
2013年6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什么是优良作风?优良作风就是我们党历来坚持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以及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等作风。在革命、建设、改革长期实践中,我们党始终要求全党同志坚持光荣传统、发扬优良作风,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冲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历经千辛万苦,取得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胜利。长征胜利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工农红军能够密切联系群众。长征途中,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红军战士与人民群众的关系、红军内部官兵关系,都达到了完美的结合和高度的统一。正如毛泽东同志说:“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2)本文通过从红军长征过昆明部分群众的口述见闻中,更加形象生动地看出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为夺取长征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是长征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障,对今天我们动员和组织群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刻启示。
一、《遵义会议决议》饱含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3)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红军和中国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4)正是以遵义会议召开为标志,中国共产党从这里重新站起,党的成熟的领导集体和核心从这里开始逐步形成,我们党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从此,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克服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先后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放战争的胜利,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遵义会议形成的《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即《遵义会议决议》,全文共1万余字,共在9个段落共出现群众这个词16次。同一段落出现群众这个词频率最高是5次,即决议靠前部分所说的:“特别中央苏区的党在中央直接领导之下,在动员广大工农群众参加革命战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成绩。扩大红军运动成为群众的热潮。动员工农积极分子武装上前线,达到十万人以上,使红军大大的扩大了。模范赤少队开始成为红军的现存后备军,赤少队的群众武装组织有了极大的发展。党在“一切为了前线上的胜利”的口号之下解决了前方红军财政上的粮食上的与一切其他物质上的需要。苏区内部阶级斗争的深入,苏维埃的经济建设,以及苏维埃政府与群众关系的彻底改善,更大大的发扬了广大群众参加革命战争的热情与积极性。一切这些造成了彻底粉碎五次“围剿”的有利条件。”(5)
《遵义会议决议》另外出现群众这个词的11处主要阐述了“白区广大工农群众、广大群众的拥护、游击队群众武装、工农士兵群众、数百万人的群众行动的政治目标、优良的群众条件、对广大劳苦工农群众的联系、全国工农群众的斗争”等内容,重点在密切联系群众方面的表述如下;“红军更要从作战中休养与整理自己,并大量的扩大自己。红军必须严肃自己的纪律,对广大劳苦工农群众的联系必须更加密切与打成一片。极大的加强对地方居民的工作,红军应该是苏维埃的宣传者与组织者。目前的环境要求党与红军的领导者用一切努力,具体的切实的解决这些基本的问题。”(6)
二、在长征途中部分群众口述见闻中体现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即挥师进至云南,抢渡金沙江,摆脱了敌人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长征以来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胜利的取得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体现。通过从船工、教书先生、草药医生、打杂工、长工、学生等部分群众的口述见闻中,我们可以看出《遵义会议决议》中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在会议后得到了贯彻落实和继承发扬。
(一)关心群众
关心群众就是要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
1.据当年帮助红军渡江的船工张朝满口述的《中央红军渡江前后》记录了关心群众的几件事:
我们张家兄弟,都是金家的佃户和船工……我的堂哥张朝寿穷得很,光着上身,穿条短裤,斜卧在床上。当红军见到张朝寿后,和蔼地向他解释不要怕,红军是北上抗日的,是穷人的队伍,不打人、不骂人,并有一位腰插驳壳枪的红军脱下自己的棉衣给他。当红军给他披上棉衣时,一股暖流暖到心窝子里,他二话不说,猛地一骨碌从床上下来,说走就带着红军出门找船。
当红军把缴获的毛瑟枪奖给张朝寿时,张朝寿摇手不会使枪并表示红军走后拿着枪不好。红军很体谅,并不勉强,又把国民党“厘金局”搜刮来的五六十“新滇票”和铜板,以及被褥、衣服,统统送给张朝寿。张朝寿用席子包成一团,笑眯乐呵背起。
在划船渡江的7天7夜里,红军在生活上,体贴入微,每天都杀猪款待我们船工,后来,买不到猪,就杀毛驴来改善我们的生活。还经常询问我们是否吃飽了,有什么意见。有一次,我们随便说了句饭里石头多,首长马上嘱咐炊事员:“他们十分辛苦,吃不饱,划不动。要保证他们吃饱吃好。”以后,炊事员每次煮饭,都用筛子把米筛过一道,方才下锅。
红军看到那些受尽剥削、形容憔悴、光着身子的农民,往往会脱下衣裳送给他们。看到那些撑着下巴颏、呆呆坐着的孩子,更是喜欢。有的塞给他一块红糖。
红军买东西“特殊”,不是担心自己吃亏,而是生怕群众吃亏。我有个本家,在大路边卖糖,红军向他问价,他说:“给多少,要多少。”红军说:“要多少,给多少。”见他骨瘦如柴,衣衫褴褛,从衣袋里大把大把地掏钱给他。我那本家卖糖得来的钱,竟然使他能和地主暗斗,不去帮工,在家整整坐吃了两年!
红军过江后,一位殿后的红军首长,把我们船工召集到北岸的岩洞里开会。告知要毁船,截断国民党反动派的追击,不让他们过江。船如果是土豪劣绅的,没收;如果是老百姓的,照价赔偿。他一了解,只有傣族船工康坤的船,屬于富裕农民的范围,就赔偿他80块花钱,这已大大超过了它的价值。(7)
2.船工饶树清回忆的《我帮红军摆渡船》记录了关心群众的几件事:
下午,一个小红军来到我的面前,拉着我的手说:“大哥,我们有几个同志想住在你家。我们带着锅瓢碗盏,绝不打扰;若损坏了东西,照价赔偿。”小红军问一位年纪稍大的红军:“科长,这些驼子放在什么地方?”科长答道:“就放在屋檐下,不要挡住了老乡进出的道路。”
第二天上午到了渡口,这时我才知道,昨夜渡过江去的先头部队连夜摸到场务所,全部缴了缉私队的枪械,打开盐仓把盐巴分给群众和船工。那位科长随船回来见到我们,每人给了两块银元。我没有想到,红军会给这么多钱,所以推辞不要。但怎么说,他也不答应。硬把钱塞在我们手里,并嘱咐我们回家休息。
红军夜渡,对船工特别关心,送来红糖姜开水,给大家驱寒,又送来毯子、被子给轮换下来的船工,让他们能够比较舒适地躺一会儿,以便解除疲劳。夜餐也比早晚两顿的菜多。
5月6日早上,红军全部渡过金沙江。渡江后,红军用高价把私船买下,全部毁坏沉没。(8)
3.坎登大村教书先生黎汉全回忆的《我带红军到江边》记录了关心群众的2件事:
我带红军到石板河的路上遇到国民党的飞机,红军首长关照我趴下,还把树枝盖在我身上。
后来一直等到红军快过完江了,一个红军战士对我说:你不要怕,愿当红军,就跟我们走,不愿你就回去吧,你回去时不要走大路,后边如还有军队来,不要给他们带路,因为你要是遇上他们就走不脱了。这样,我就从皎平渡回家了。(9)
4.农村草药医生家的彭元礼回忆的《送红军小战士追赶队伍》记录了关心群众的2件事:
1935年农历4月的一天傍晚,3、4个红军战士抬着一个昏迷不醒、约莫十三岁的小战士来到我家。安顿好后,临走时,他们拿了一些钱给我父亲说:老板,我们要回部队去了,先拿这点儿钱给小同志治病。以后我们还要打回来的,到那时再来感谢您,请您好好给他治疗。
小战士身体基本恢复后,一再要追赶回部队。当把小战士交给还在等候渡江的红军时,一位首长模样的红军同志紧紧地握住我哥哥的手,再三表示感谢!并给我哥哥和那位姓潘的朋友每人发了两块花钱,作为返回途中的伙食费。(10)
5.禄劝县九龙区公所打杂的李兴有回忆的《在九龙牺牲的红军战士》记录了关心群众的事:
红军和群众情同手足,住下后就忙着为穷人挑水、扫地,并把李瑞庭、王泽波和其他地霸来不及收藏的粮食、衣服、布匹、家具和其他东西分给穷人。在那些被反动派宣传骗出去躲藏的群众家中,红军去时,凡被用了、吃了的东西,都在原地压有钱物和字条,并把所住过的地方和院子打扫得干干静静,然后才离开。(11)
(二)严明纪律
红军纪律是我军能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获得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取得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
1.船工张朝满口述的《中央红军渡江前后》记录了,我们共有6只船,其中三丈二长的大叶子船2只,二丈八长的二叶子船4只。大叶子船每只每次渡60人,二叶子船每次渡40人。渡江指挥部规定,多1人不行,少一人也不行,纪律非常严。(12)
2.船工饶树清口述的《我帮红军摆渡船》记录了,过江的部队排成单行,听从指挥的命令,很有秩序地上船。几十只船南来北往,穿梭不停。成群的驮马,卸下鞍子和物资,拴在船尾,随船泅水而过,只见在浪花滚滚的江面上,它们昂头甩尾,随激流起伏。站在岸边观看的群众都啧啧称赞:“红军真能干,连骡马都被驯服得听从指挥。”(13)
3.禄劝县九龙区公所打杂的李兴有回忆的《在九龙牺牲的红军战士》记录了,红军大部队从九龙区过了两天,经狗街、小麦冲、木克、三哨等地。所到的地方,纪律严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14)
(三)得失民心
得民心者的天下,为人民谋取利益与幸福,人民便会拥护这个政权,从而长盛不衰;而狠心地剥削压迫人们,政权就不会长久,只会渐渐走向毁灭。
1.失民心
船工张朝满口述的《中央红军渡江前后》记录了,皎平渡由彝族金土司管辖。他的兄弟金利汉、金利尧在这里开马店,独霸一方。旧历3月底,国民党禄劝县政府派人送来鸡毛火炭为标志的紧急信,命令“封渡”,并且裹胁20多个农民充当“民团”,把守渡口。(15)
船工饶树清口述的《我帮红军摆渡船》记录了,盐井缉私队奉上司的命令,把船工集合在沙滩上。船工们在刺刀和皮鞭的威逼下,含着泪水,搬来石头,把船沉在江北岸盐井附近崩子岩下面一处风平浪静的江水里。科长又问了敌情,我回答说:“赵子能手下有40多人的缉私队,可是枪不多,拉扯下来两个才有一支。这些家伙在这一带作恶多端,敲诈勒索过往客商,我们船工盐工也经常受他们的气。”(16)
2.得民心
船工张朝满口述的《中央红军渡江前后》记录了,张朝寿在江湖中厮混,跟兵痞、奸商、恶棍都打过交道。他从红军的语气和举止中,已感觉到他们和国民党大大不同。特别是当红军给他披上棉衣时,一股暖流暖到心窝子里。……红军待人和气、体贴穷人的事情,像奇迹,像神话,在村村寨寨传开了。彝族、傣族、汉族等各族农民,扶老携幼前来探望。(17)
船工饶树清回忆的《我帮红军摆渡船》记录了,许多船工都被红军无微不至的关怀感动了,不顾疲劳,只休息一会儿,就上船扳桨。(18)
嵩明县16岁的学生杨开科回忆的《随军一日》记录了,随军一日,见闻颇多,感触亦深。红军艰苦奋斗、爱憎分明、实事求是、执行政策的革命精神和光荣传统,又上列见闻中,可见一斑。(19)
农村草药医生家的彭元礼回忆的《送红军小战士追赶队伍》记录了,我哥哥彭元义就背着身体基本得到恢复的十三岁小红军,顺着红军去的方向,连夜追赶。到了付胜田村,正好遇上一個姓潘的朋友,哥哥和他讲了红军小战士要回部队的事,请他帮忙送一下。就这样两人轮换着背,一直走了60多里路,才到达皎平渡口,正好还有部分红军在那里等候渡江。(20)
禄劝当长工的傅朝向回忆的《红军壁画》记录了,我虽然同红军相处才一天,但看到红军打土豪,把财物分给穷人,心想红军对老百姓真是好,一定要把红军留下的东西保存下来。……当天晚上,我约了几个平时要好的穷伙伴,商量怎样保护红军的字画。有位伙伴想出个好主意,他说:你在刷石灰之前,先在字画上涂一层仙人掌汁,等仙人掌汁干了,再慢慢刷石灰,石灰和字画隔开,就不会弄坏字画了。第二天,我就用这个办法,把墙壁刷得雪白,不露半点儿字画痕迹。老土豪来察看后,非常满意,他一点儿也不知道红军壁画已被巧妙地保护起来了。(21)
在禄劝县九龙区公所打杂的李兴有回忆的《在九龙牺牲的红军战士》记录了,12位红军伤病员高呼着“打倒土豪劣绅!共产党万岁”的口号纵身跳下,英勇就义。当时,站着的区丁吓得目瞪口呆,茫然不知所措,被抓去的壮丁和群众,见到红军这种不怕死的英勇行为,个个低下了头,有的流下了热泪。(22)
总之,《遵义会议决议》饱含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通过遵义会后的红军长征过昆明途中的船工、教书先生、草药医生、打杂工、长工、学生等部分群众的口述见闻中,我们可以看出,《遵义会议决议》中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在会议后得到贯彻落实和继承发扬,是长征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障,为军民团结夺取长征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对今天我们动员和组织群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刻启示。
注释:
(1)习近平著《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366页。
(2)《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2013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2013年12月27日。
(3)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1921年7月—2011年6月),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28页。
(4)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1991年版,第138页。
(5)中共威信县委党史征集研究室编《扎西会议史料与研究》,云南民族学院印刷厂1996年版,第8页。
(6)中共威信县委党史征集研究室编《扎西会议史料与研究》,第22页。
(7)中共昆明市委党史研究室编《金沙水拍云崖暖——纪念中央红军长征过昆明80周年》云南出版集团云南美术出版社2015年版,第154—161页。
(8)中共昆明市委党史研究室编《金沙水拍云崖暖——纪念中央红军长征过昆明80周年》,第164—166页。
(9)中共昆明市委党史研究室编《金沙水拍云崖暖——纪念中央红军长征过昆明80周年》,第169页。
(10)中共昆明市委党史研究室编《金沙水拍云崖暖——纪念中央红军长征过昆明80周年》,第170—171页。
(11)中共昆明市委党史研究室编《金沙水拍云崖暖——纪念中央红军长征过昆明80周年》,第174页。
(12)中共昆明市委党史研究室编《金沙水拍云崖暖——纪念中央红军长征过昆明80周年》,第158页。
(13)中共昆明市委党史研究室编《金沙水拍云崖暖——纪念中央红军长征过昆明80周年》,第165—166页。
(14)中共昆明市委党史研究室编《金沙水拍云崖暖——纪念中央红军长征过昆明80周年》,第174页。
(15)中共昆明市委党史研究室编《金沙水拍云崖暖——纪念中央红军长征过昆明80周年》,第154页。
(16)中共昆明市委党史研究室编《金沙水拍云崖暖——纪念中央红军长征过昆明80周年》,第163—164页。
(17)中共昆明市委党史研究室编《金沙水拍云崖暖——纪念中央红军长征过昆明80周年》,第155,160页。
(18)中共昆明市委党史研究室编《金沙水拍云崖暖——纪念中央红军长征过昆明80周年》,第166页。
(19)中共昆明市委党史研究室编《金沙水拍云崖暖——纪念中央红军长征过昆明80周年》,第168页。
(20)中共昆明市委党史研究室编《金沙水拍云崖暖——纪念中央红军长征过昆明80周年》,第171页。
(21)中共昆明市委党史研究室编《金沙水拍云崖暖——纪念中央红军长征过昆明80周年》,第172—173页。
(22)中共昆明市委党史研究室编《金沙水拍云崖暖——纪念中央红军长征过昆明80周年》,第17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