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认识三角形》为例谈教学语言的优化
2017-02-25李森
李森
(南京市晓庄学院第一实验小学,江苏 南京 210000)
[摘 要] 课堂教学语言表达是教学艺术的一个基本且重要的组成部分。数学课堂教学中,精准、明确的提问语言,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诱发学生的思考;简练流畅的过渡语言可以顺利完成承上启下的转换,让课堂自然、无痕;恰到好处的提示语言,可以拨开重重的迷惑,引发深度思考;得体到位的评价语言,可以营造美好的氛围,激起心灵的震撼。
[关键词] 教学语言;简约;不失丰富
师生之间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交流,都离不开运用教学语言这一有力的工具,正如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所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下面笔者结合《认识三角形》两次试上的案例谈一下如何优化教学语言。
一、案例描述
案例一:
1.师导入并揭示课题
师:关于三角形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已经初步认识了,今天我们进一步走进三角形王国来研究三角形。(板书课题)
2.找三角形
师:你能在图中找到三角形吗?
生:(指图)这里有三角形。还有这里……
师:看来很多地方都有三角形。
师: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三角形呢?
生:三角尺、自行车、糖三角……
師:看来生活中有很多三角形。
(学生说的不是很准确,教师没有进行纠正和正确示范)
3.画三角形
师:刚才我们一起寻找了生活中的三角形,接下来,三角形小博士请同学们来画一个三角形。先想一想,然后把它画在这张练习纸上。
学生画三角形。
展示学生画的三角形。
师:老师收集了几幅作品,同时在黑板上也画了一个三角形。这些图都不一样,为什么它们都叫做三角形?
(举手的学生很少)
生:每个三角形中的角都是锐角。
师:都是锐角?(举起另一个同学画的),这个同学画的就不是锐角。
生: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
师: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能直接看出来吗?
生:不能。
师:这个是后面的知识,限于时间关系,这里就不讨论了。以后我们专门有一节课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
(在学生的发言超出教师预设时,教师没有较好地应对,而是生硬地将学生拉回“轨道”)
师:谁来说说什么是三角形?
生: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边、三个顶点。
师:你说的是三角形的特点,三角形的定义呢?什么叫三角形?
生答不出。
师:(板书定义)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定义的呈现显得很突兀)
师:三角形各部分都叫什么名称呢?请同学们把书打开,翻到第75页,自学课本。
板书: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和3个顶点。
师:一条线段有两个端点,三条线段应该有6个端点,为什么现在三条线段只有三个顶点?
师:三角形的顶点和边也是存在一定关系的,例如与蓝色的点相对的边是蓝边。(板书:相对)
师:与红色的点相对的边呢?与黄色的边相对的是哪个点呢?
小结:每个顶点,都有它相对的边;每条边也都有它相对的顶点。
4.教学“试一试”
师:刚才我们画了一个三角形,接下来,三角形小博士还想请同学们画三角形,不过这回有更高的要求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怎么理解“任选3个点”?任意3个点都能画成一个三角形吗?看来我们要试一试才知道了?
(学生画图)
师:交流一下,你选择了哪3个点画出了一个三角形?
师:有没有谁选BCD,这3个点能不能画出一个三角形?
(这个问题过于直白,压缩了学生的思考空间)
小结:三角形的3个顶点不能在同一条直线上,也就是说围成三角形的3条线段不能在同一条直线上。
反思:整节课感觉不是很顺畅,课堂教学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教研组研讨时,老师们认为问题出在教学语言上。比如:提问语言指向不够明确,学生不知如何回答;缺乏必要的过渡语言,教学环节的转换比较生硬;回应语言冗长、平淡、无味,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有多处表述不够严谨。结合老师们的建议,笔者重新设计了过渡语,进行了第二次试上。
案例二:
1.师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老朋友。
(不少学生露出期待的目光)
师:大家先来看一张图片。
(幻灯片播放图片)
师:在这张图中隐藏着一种我们学过的图形,你发现了吗?
生:(很多人举手)三角形。
师:谁上来指一指?
生指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三角形呢?
生:三角尺上有三角形,自行车上有三角形……
师:?菖?菖的面是三角形的,?菖?菖的形状可以看做三角形。
(有意识纠正,引导学生使用规范的数学语言)
师:很多地方都有三角形,看来同学们对三角形是很熟悉的。
小结:和三角形有关的知识还有哪些呢?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三角形。
(板书:认识三角形)
2.研究三角形特点
师:为了更好地研究三角形,我们先来画一个三角形,会画吗?画在练习纸上。
师:你们画好了吗?
生:好了。
现在把你画的三角形像老师一样举起来,给后面的同学看。
师:你们画的三角形大小和形状是一样的吗?
生:不是。
师:这些形状和大小都不一样的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将问题分解之后,学生能理解教师意图,轻松回答问题,课堂教学氛围较好)
小结:我们一起从边、角、顶点三个方面,找出了三角形的共同特点(边说边板书:边、角、顶点)。这也是我们研究图形特点的基本方法。
师:把你刚才画的三角形的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指给同桌看。
3.分层揭示概念
出示:■
师:有三位同学画三角形时画成了这样,你们有什么想法吗?
(反馈,指名说。)
师:第二个为什么不是三角形?
生:我们观察到,三角形的三条边都是线段。
(板书:三条线段)
师:第三个是三条线段,为什么不是三角形呢?你们说的意思叫首尾相接。
(板书:首尾相接要围起来,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4.正、反例判断,深化认识
出示:■
教學“试一试”。
师:刚才我们画了一个三角形,接下来,有更高的要求。请看:
方格纸上有4个点,从这4个点中任选3个作为顶点,画三角形。都能画成一个三角形吗?
(有的点头,有的摇头)
师:看来我们要试一试才知道了,请同学们交流一下,你选择了哪3个点作为顶点画出了一个三角形?
师:我发现有3个点,你们都没有选……
(生短暂疑惑,然后表现出有新发现的兴奋)
师:以这3个点作为顶点,为什么不能画出一个三角形呢?
生:他们在同一条直线上。
小结:同一条直线上的3个点做顶点不能画出三角形。(课件出示)
反思:第二次试上,效果明显好于第一次,每一次提问都能得到学生热烈的回应,教学环节的转换更加顺畅,概念的揭示水到渠成。
二、案例评析
(一)教学语言的具体要求
1.课堂教学语言力求准确严谨
教学语言的准确严谨是指正确引用科学术语来表达事物的现象和本质,杜绝含糊不清的概念和模棱两可的表述。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确切地使用概念,科学地进行判断,严密地进行推理,用语准确,用词严谨。只有达到了这个要求,才能在学生脑中建立起正确的概念、判断,才能分清是非、对错。这就要求教师对所讲的问题掌握得准确,理解得清楚,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在讲课时表现出课堂语言表述的准确严谨。反之,词不达意,似是而非,废话连篇,语无伦次,说不清道不白,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案例一中,让学生找生活中的三角形,学生说到糖三角,自行车等物体时表述不够准确,笔者没有加以纠正并进行正确示范。案例二中笔者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说“?菖?菖的面是三角形的,?菖?菖的形状可以看做三角形”,比较规范严谨。
2.课堂教学语言力求简练明白
恩格斯曾经说过:“言简意赅的句子,一经了解就能牢牢记住,变成口号,而这是冗长的论述绝对做不到的。”
所谓简练,即语言简洁清楚,干净利落,恰到好处。简练干净的语言使人神清气爽,听得明白;冗长啰嗦的语言,让人抓不住要害,越听越糊涂。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述,让学生把握住每句话、每节课的重点,更好地领会教师的意图。
(二)教学语言的优化原则
1.导语设计要情趣盎然
导入语是一堂课的开场白,是将学生由非学习状态转入本堂课学习的准备阶段,是为了引导、启发、激励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所运用的教学语言。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用思想逻辑说话,还要用生动的形象和激越的感情说话,精心设计情趣盎然的导语。在案例一中,笔者通过谈话唤起学生关于三角形的已有经验,“关于三角形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已经初步认识了,今天我们进一步走进三角形王国来研究三角形”,这句话很长,但是作用有限,并没有引起学生的兴趣。案例二中改为“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老朋友”,立即引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是哪个老朋友?什么样子的?
2.提问设计要指向明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提问是一种引导,能够带领学生走向文本;是一种点拨,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是一种语言示范,教师现身说法告诉学生应怎样质疑发问。在设计问题时,教师不仅要考虑提什么样的问题,还要考虑到怎样提问。案例一中,为了使学生关注三角形的共同特征,笔者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老师收集了几幅作品,同时在黑板上也画了一个三角形。这些图都不一样,为什么它们都叫做三角形?”由于问题的指向不够明确,没有达到目的,学生不知该如何回答。在案例二中,分解成了两个非常明确的小问题。学生很快将注意力集中在了边、角、顶点等三角形的共同特点上。
教学语言的力量是无穷的。从专业的角度来看,数学课堂教学语言要能贴近儿童的数学学习,促进数学思考,发展数学思维,提升学习品质。不仅要形象生动,更要简洁精确,“丰而不余一言,约而不失一词”。
责任编辑 王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