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问题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7-02-25刘秋平
刘秋平
(定南县第四小学,江西 赣州 341900)
[摘 要] 小学数学教学在学生们的学习生涯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将会影响到学生今后学习的兴趣和方法。小学数学教学是现代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问题情境主要是指具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努力寻求达到已设目标的途径,不仅能够对学生们解决问题的动力进行有效的激发,同时还是学生们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或学习任务。
[关键词] 创设;问题情境;小学数学教学;应用;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需要对学生们的生活实际进行紧密的联系,从学生们已经掌握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为学生们创设一些积极有效的情境,让学生们更多参与到数学的学习当中去,这样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将问题情境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将能够发挥良好的作用,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们的全面发展。小学数学教学在应用问题情境教学方式的时候,需要从教学目标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具体的问题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们创设问题情境,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并且使用一些积极有效的创设问题情境方法和策略,这样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一、问题情境创设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
问题情境在进行创设的过程中,需要针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具体内容进行,这样能够和学生们的学习状况进行有效的结合。创设问题情境,需要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从数学教学的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入手。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这个教学目标应该是学生们通过一定学习能够达到的,从教学目标出发,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这样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数学知识。
2.趣味性原则
小学数学教学需要激发和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这能够促进学生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让学生自然而顺利地进入到自主学习状态。因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时,要在表现形式和内容方面具有一定的生动性、新颖性和形象性,这样对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效果。
3.参与性原则
在小学数学教学积极应用问题情境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在问题情境进行创设时,教师需要将教学实践方面的工作做好,以便增强学生们的参与度。将数学问题情境活动化,提升学生们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的能力。
4.挑战性原则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創设问题情境,这样能够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使用这种教学方法的时候,需要将挑战性原则积极融入其中。学生们往往也是希望能够不断挑战自身的能力的,多数将自身当做一个探索者和发现者,针对学生们的这一特性,教师们能积极使用良好的教学策略,在问题情境之中设置一定的难度,并根据学生们的学习情况不断增加难度,这样能够有效吸引学生们的注意。
二、创设问题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1.把问题情境故事化
低年级的学生喜欢听故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问题情境的教学方式,将问题情境进行故事化,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将问题情境故事化,需要教师从教学内容的需要和特点出发,通过借助小学生们喜爱的故事,来加深学生们的理解。教师们可以将需要讲解的知识全部串联成一个故事,以一种轻松活泼的气氛向学生们进行讲述,学生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能够潜移默化地接受数学知识,教师们在讲完故事之后,还能够请学生们回答其中究竟涉及多少数学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能够锻炼自身归纳重点,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引导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之后,再继续讲解具体的数学知识,这样学生能更加理解和掌握教师所讲解的内容。教师在把问题情境故事化的过程中,能够有效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给学生们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们在活泼的环境中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
2.把问题情境活动化
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问题情境活动化是有效提升学生们学习成果的方法,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将问题情境活动化,需要从学生的学习情况出发,依据教学内容,让学生深入到教学实践操作中,这样能够让学生在手、眼、脑共同协作的过程中,积极感知客观事物,将外部动作思维转化为内部的语言形态。学生参与到操作实践活动之中,能够逐渐形成质疑的能力和习惯,从而加强自身的自主学习动力。在对四边形面积进行求解时,教师们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课本上寻找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实践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些四边形的物体,并让学生进行自主测量,在此基础上求解四边形的面积。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能够加深知识的印象。
3.把问题情境悬念化
小学生的好奇心较重,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将问题情境悬念化,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自主投入到学习当中,这样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积极意义。将问题情境悬念化,可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积极融入一些探索活动,让学生们带着疑问进行学习。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将问题情境悬念化,需要从具体的教学过程入手,从教材出发,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设置一定的悬念。比如说,在一年级教学活动中,其中有一个章节是“加法的估算”,教师在讲授这个知识点的时候,可以首先向学生发出相应的邀请,让学生对一些加法算式进行说明,而教师则能够准确地说出最终答案,并让学生进行计算验证,此时学生会有新奇的感受,等待着教师说出原因,在这样的基础下,教师向学生介绍加法估算的相关知识,学生能够集中自身的注意力,从而对数学问题进行认真的学习。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们设置了一定的悬念,吸引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这种教学方式具有明显的作用和优势。
4.把问题情境生活化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涉及很多知识都和人们的生活实际有重要联系,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积极运用生活实际中的各项知识,让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在使用问题情境的方式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同样可以将问题情境生活化,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和学习特点出发,设立相应的数学学习情境,这样能够更有效引起学生们的情感共鸣,从而促进学生更好掌握相关知识。比如说,小学数学教师在引导学生对图形进行认识的时候,主要是针对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以及圆形等图形,可以让学生对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事物进行说明,并针对其中的一些典型图形进行描画,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图形进行化解,这样能够让学生对学到的各个图形分别掌握。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积极使用问题情境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将问题情境积极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掌握一定的策略,这样才能有效提升问题情境方式的应用效果,积极发挥其作用和价值。
参考文献
[1]高爱想.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33):163.
[2]丁蕾.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研究[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3,(01):2.
责任编辑 王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