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皇帝与重华宫
2017-02-25王爱东
王爱东
摘要:重华宫位于北京故宫御花园的西面、内廷西六宫之北。原是乾隆皇帝作为皇子时居住的潜龙邸——乾清宫西二所。乾隆皇帝即位后,对乾西二所进行大规模改造,并将其升为“重华宫”,成为紫禁城内一组相对独立的重要宫殿,成为集宴赏、娱乐和休息于一体的重要活动场所。
关键词:乾隆皇帝;重华宫;乾西二所
在北京故宫御花园的西面、内廷西六官之北,斜对着西二长街有一座看似普通的三进院落,这就是乾隆皇帝作为皇子时居住的潜龙邸——乾清宫西二所,后被改造命名为重华宫。重华宫三进院落,在整个紫禁城内,其建筑外表并无一点显赫之处,虽然使用了最高等级的黄色琉璃瓦,但三进院的正殿均面阔五间,除前殿进深三间、屋顶为等级较高的歇山顶外,其余正殿仅进深一间、屋顶为等级较低的硬山顶。然而重华宫的室内装修却极为奢华,陈设也非常考究。这一情况是与乾隆皇帝密切相关的。
一、皇子弘历初居乾西二所
乾西五所始建于明朝初年,原由五组相对独立的院落组成,每组建筑均为南北三进院,与东路的乾东五所相对称,由东向西分别称为头所、二所、三所、四所、五所。按照《明宫史》的说法,凡是正朝与寝宫之外,供皇子、宫女居住地方只能以“所”来称呼。明《酌中志》“客魏始末”记载,“祖制,于乾清宫东设房五所,西设房五所,系有名封大宫婢所住”,可知明代乾西五所与乾东五所是宫中未能升为妃嫔,但资格较老、地位较高的宫女居住之处。明天启初年,熹宗朱由校的乳母客氏就曾住在乾西二所。到了清代,乾西五所成为皇子皇孙的居所。
乾隆皇帝名弘历,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出生在雍王府(后来雍正即位后改称雍和宫),是雍正皇帝的第四个儿子。弘历12岁时第一次见到祖父康熙皇帝,就以过人的禀赋深得康熙皇帝的喜爱,之后不久被康熙皇帝恩养于宫中,和他的异母兄弟弘昼一起住进了毓庆宫。毓庆宫是康熙皇帝为清代第一位太子允扔建的太子宫,允礽被废后,由皇子皇孙们居住。弘历住进宫中不到一年康熙皇帝就驾崩了,其父雍正即位后,弘历和弘昼兄弟继续住在毓庆宫。弘历作为皇孙、皇子在毓庆宫一共居住了五年,嘉庆皇帝追述了父皇乾隆的这段历史:“毓庆宫,雍正年间皇考同和恭亲王奉命居此宫”。雍正五年(1727年),17岁的弘历奉雍正之命从毓庆宫搬到乾西二所居住,在那里雍正皇帝为弘历主办了婚事,娶禁卫世家富察李荣保女儿为嫡福晋。雍正十一年(1733年),弘历被封为“和硕宝亲王”,住地赐名“乐善堂”。弘历在乾西二所一共居住了八年,直到登上皇位搬到养心殿居住。
弘历继位成为乾隆皇帝之后,乾西二所不再作为皇子居住的地方,“龙潜之地,后世子孙不得再为居住,而杜觊觎大宝之心”。后来乾隆皇帝的儿子颐琰(即后来的嘉庆皇帝)作为皇子时先后居住在毓庆宫、乾东二所和南三所的攫芳殿。
二、由“所”升为“宫”的原因
乾隆皇帝即位后,即开始对乾西二所进行大规模改造,并将其从“所”升为“宮”。这样做的原因有三:首先是源于乾隆的太子和太子宫情结。康熙朝后期经历了一次严酷的储位之争,太子允礽被废掉、复位、再废。雍正皇帝即位后,为了避免因为争储而发生皇子之间的内斗,确立了秘密立储制度。雍正元年秘立的储君就是皇四子弘历,不过既然是秘密立储,弘历也就不是太子身份,也不能单独住进康熙朝的太子宫毓庆宫。后来雍正皇帝干脆为弘历分藩建府,令其住进了乾西二所。乾隆皇帝晚年在所写的《重华宫新正》诗中披露了当年父皇雍正这一安排的良苦用心:“初识关雎吉所迁,避名毓庆圣恩渊”,并做注:“雍正五年娶孝贤皇后,始自毓庆宫东所迁居于此西所。毓庆宫本为皇太子宫也。地既不祥,且滋外间揣摩。恩赐西二所成婚,圣意深远矣”。表明雍正皇帝之所以为弘历另择居处,既可以让弘历离开毓庆宫这个不祥之地,又可以巧妙避开皇太子的名号,有利于在当时那种险恶的政治环境下保住弘历储君的位置。乾隆登上皇位后,对自己未能在即位前公开获得皇太子身份耿耿于怀,总想证明自己在即位前就已拥有“皇太子”的身份,于是对其潜龙邸进行大规模改造。乾隆皇帝在《建福宫赋》中云,“构建建福官敬胜斋等处,以为几暇游憩之所……况在重华之右,比之兴庆之官”。兴庆官为元代太子宫,其西侧有一座花园,乾隆皇帝将乾西四所、五所改为建福宫及其花园,并且拿重华宫与兴庆宫进行对比,可见乾隆皇帝对重华宫的一系列改造就是使之具备皇太子宫的规制。
其次是为了满足乾隆皇帝对其使用功能的需要。乾隆皇帝对整个乾西五所进行了改造,其中乾西二所建筑基本保留原貌,分期分批对头所、三所、四所、五所建筑都进行了大拆大建,将头所改成了漱芳斋及戏台,三所改成了重华宫厨房,四所、五所改成了建福宫及花园,从而彻底改变了乾西五所的原有格局,形成了以重华官即原乾西二所为中心,其他建筑作为附属,即前有殿和佛堂(崇敬殿),后有宫(重华官和翠云馆),左有漱芳斋戏台,右有建福宫花园的格局,这样就使重华宫区成为紫禁城内相对独立的一组宫殿,其使用功能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成为集宴赏、娱乐和休息于一体的重要活动场所。
三是为了怀旧,避免萧条。乾隆皇帝御制诗文中有“重华予青宫,旧学时省察”的句子,时常回到成长的地方,追忆往昔,躬身反省。乾隆皇帝登基后一直把重华宫当作大书房,大批清宫法帖、钦定御制书籍、御制诗文手稿等文献放到重华宫收藏,也经常到这里读书学习,研究治国之道。同时乾隆皇帝也担心重华宫萧条,“重华宫为朕藩邸旧居,特为崇奉,势必扃闭清严,转使岁时锡庆之地无复燕锈之乐,何如仍循其旧,俾世世子孙行庆联情,为吉祥福地之为愈乎?”
关于重华官名字的由来,乾隆皇帝在其登基执政48年后所写的《重华宫记》中有明确说法。“雍正年间,予蒙赐居于此,即位后应升为宫,彼时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拟以重华为额,虽颂之意耶!而规即在此,是以俞而称之夫!重华协帝,岂易言哉!”“重华协帝”出自《尚书·舜典》:“帝舜曰重华,协于帝……乃命以位”,古代帝王都会标榜自己效法尧舜,政清德明。雍正时期的宠臣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拟此官名,是取“舜能继尧,重其文德之光华”之意,目的在于颂扬乾隆皇帝有舜之德,继位名正言顺,能使国家有尧舜之治。乾隆皇帝虽然嘴上说“虽颂之意”,却仍以“规即在此”而欣然接受。
三、乾隆皇帝对重华宫的改造
从“所”升为“宫”后,乾隆皇帝便迫不及待地投人大量人力物力对乾西二所即重华宫进行改造,先是于乾隆元年(1736年)二月初九日传旨:“重华宫俟秋后再行收拾”,五月十八日又传旨:“重华官不必俟秋,令拆造,现令预备料,即择日开工修造”。重华宫三进院落分别为崇敬殿、重华宫和翠云馆。根据文献记载和现场情况考察,可以确定其建筑改动不大,主要是崇敬殿和重华宫正殿前面中间部分增加了三间抱厦,同时将二所与头所打通。乾隆元年(1736年)六月十五日员外郎常保传上谕:“着将重华官大殿东角门影壁拆去,添板墙一槽,从东边开门,头所大殿(即漱芳斋)西角门影壁拆去,添板墙一槽,从西边开门”,这样就使头所与二所合为一体。
重华宫内部装修重点是改造门窗。重华官开间、进深都较小,改造前南面槛窗糊饰高丽纸,透光性能不好。为了改善重华宫和翠云馆的采光效果,首先改造的是窗子。据《清官造办处活计档》记载,乾隆二年(1737年)初,乾隆皇帝先是下令“重华官窗户上安装玻璃户眼四块”(所谓“玻璃窗户眼”,就是在窗棂中心位置安一块巴掌大的玻璃),十月又命“重华宫大书房东次间东一扇窗户上安满玻璃,西间、梢间着安玻璃窗户眼八块”、“重华官后殿(翠云馆)着安大玻璃窗户四扇”,乾隆六年(1741年)六月对重华宫没有换玻璃的窗户“安玻璃窗户眼”。乾隆十一年(1746年),再次下令把重华宫窗户全部换成大玻璃窗。清宫使用玻璃始于雍正年间,乾隆年间玻璃仍是宫中奇货稀缺之物,只有太和殿、保和殿、养心殿、寿康宫等少数几座规格高的宫殿才能使用玻璃,而重华宫频频变换玻璃窗,率先在紫禁城内使用大块玻璃窗,不仅有效地改善了采光条件,更凸显重华宫的重要性。在使用玻璃窗解决白天采光的同时,乾隆皇帝还对晚间的照明设施进行改造,增设许多盏灯具。
重华宫内部装修改造还包括隔扇,正中明间与东西次间均以紫檀雕花隔扇分隔,隔扇雕刻精美,是紫禁城内宫殿内檐装修的上乘之作。东次间隔扇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拆除(原物现存故宫古建部库房),改为子孙万代葫芦落地花罩。安装隔扇,使得重华官空间可大可小,使用上更加灵活方便,也可以产生不同的空间效果。
重华官还增添了许多诸如寝床、床罩等实用家具,既保持了与重华宫装修风格的一致,又满足了乾隆皇帝对重华宫使用功能的要求。重华宫正间设皇帝宝座,东次问与东梢间没有间隔,称为“芝兰室”,匾额为乾隆皇帝御笔,取自于《孔子家语·六本》,“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芝兰室为乾隆皇帝御临重华宫的休息之所,东墙下为一铺通炕,炕上方墙壁置十二扇炕屏,屏心雕十二月花卉图;屏前为炕几,两侧为炕案,案上陈设文玩;炕前地上置一香炉。西梢间为弘历做皇子时与富察氏结婚的洞房,西次间北墙仍摆放富察氏陪嫁的柜子。
重华官东配殿名“葆中殿”,殿内额曰“古香斋”,曾收藏《钦定古今图书集成》。西配殿曰“浴德殿”,殿内额曰“抑斋”,两殿均为乾隆皇帝的书室。
重华官前面是崇敬殿,崇敬殿明间正中悬挂弘历为宝亲王时亲笔所书匾额“乐善堂”,两侧是乾隆皇帝自己撰写、大臣张廷玉敬书的对联:“圣训光昭敬诚常自勖,天伦敦叙忠孝在躬行”。殿中台上设宝座,坐前配紫檀脚踏,坐后为三扇屏风,两侧为官扇、香几、香筒等。据《钦定日下旧闻考》记载,乐善堂东西暖阁供奉佛像。
重华宫后面是翠云馆,又称重华宫后罩房,黑漆描金的装修却十分精美,堪称艺术佳作。正间迎面放置一槽黑漆描金落地花罩,前面放置宝座。正间与东西次间为黑漆描金的隔扇门,明间与西次间梢间窗前设置黑漆描金花罩。东次间日长春书屋,为弘历继位前读书处和吟诗休闲之处,西里间、梢间为储藏乾隆皇帝手稿和圣训的地方。东西梢间陈设不同,东梢间南窗下为暖炕,北墙两侧放置紫檀木雕龙柜一对。西梢间北墙为带仙楼的炕,上层仙楼只是一种固定的装饰,下层炕才是实用的,炕上陈设炕桌和炕案,两侧是紫檀框双面绣隔扇。
四、乾隆皇帝在重华宫举办的各种活动
重华宫区改建后成为一组相对独立的重要宫殿,作为乾隆朝有别于养心殿的又一处活动中心。按照宫廷制度,宫殿的使用有着严格的功能界定。乾隆时期的养心殿是“宫闱禁地”,不允许外人随便出入,而重华宫使用上有较大的随意性,既可以作为礼仪场所使用,也可以作为乾隆皇帝的起居处。
乾隆皇帝在《重华官记》中提到,“少而居之,长而习之,四十余年之政,皆由是而出之”,可见重华宫对乾隆皇帝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据《清高宗实录》载,乾隆六十年(1795年)曾谕“重华宫为朕藩邸时旧居,朕颇加修葺,增设观剧之所,以为新年宴赉廷臣、赋诗联句,蒙古、回部番众锡宴之地”。乾隆年间,逢万寿节、圣寿节、中元节、除夕等重要节日,常赐宴王公大臣。乾隆皇帝也在重华宫宴请少数民族首领和外国使节。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12月,乾隆皇帝首次在重华官召见回部外藩,“幸重华宫,赐入觐叶尔羌诸城伯克萨里等茶。”
在《重华宫记》中,乾隆皇帝又提到“是以四十八年以來,元旦除夕无不于此少坐,新正与诸臣茶宴联句,率为例典”。清代茶宴肇始于康熙朝,在乾隆皇帝时达到极盛。重华官茶宴是乾隆年间一项重要仪式,几乎年年在重华官举行盛大的茶宴活动,茶宴上只提供茶果。与宴者要即席“仿柏梁体联句,以纪其盛”,首先由皇帝拟题,做出首句定韵,之后群臣依韵赓和,最后仍由皇帝收尾。联句题目多据时事,如贺新年、迎瑞雪、办千叟宴、平定台湾等。君臣所作诗句均收入在《御制诗集》中。茶宴上的茶名为“三清茶”,乃用松实、梅花、佛手三样清雅的材料与贡茶一起加雪水或玉泉山泉水烹制而成,所用茶具主要是景德镇的瓷质茶具和宜兴的紫砂茶具,宴后乾隆皇帝赐与宴者三清茶、茶具,以及古玩饰品、名人书画等物。
重华宫也是宫廷内宴的一个重要场所,乾隆皇帝孝养母亲孝圣太后四十年间,每年新春都要在重华宫侍奉太后饮宴。据乾隆四十年(1775年)《清高宗纯皇帝实录》载,“上奉皇太后幸金昭玉粹(漱芳斋后殿,引者注),重华宫侍晚宴”。乾隆皇帝屡有诗纪重华宫侍皇太后宴膳,“六十开三子皇帝,八旬有二母东朝。”届时重华宫装点得如同传说中的瑶台,漱芳斋戏台上还要轮流上演各种神话题材的剧目。
重华宫也是乾隆皇帝纪念孝贤皇后的地方。孝贤皇后富察氏是乾隆皇帝的正室,虽不是初婚,却是乾隆的第一位皇后,最受乾隆皇帝宠爱,可惜在乾隆十三年(1748年)过早去世。按照其生前遗愿,乾隆皇帝下旨:“思惟孝贤二字之嘉名,实该皇后一生之淑德,应谥为孝贤皇后。”在孝贤皇后去世百日之际,乾隆皇帝专门写了一篇悼念文章《述悲赋》,“痛一旦之永别,隔阴阳而莫知”,句句含情,字字珠泪,令人读之落泪。35年后在《重华宫记》中又提到,“盖宿学之所安,旧剑不能忘也”。乾隆六十年(1795年)下谕旨,将重华宫按照与孝贤皇后婚后居住的原貌对重华宫西梢问进行布置,同时将作为皇子时用过的生活用品,以及祖父康熙、父亲雍正赏赐的各种贵重物品摆放在孝贤皇后陪嫁的红木雕花大柜中。现在重华宫西梢间陈设仍为乾隆皇帝与孝贤皇后结婚时的样子,孝贤皇后结婚时的嫁妆——一对红木雕花大柜仍陈设重华宫西次间北墙。
乾隆皇帝之后,嘉庆七年(1801年)、光绪十七年(1891年)先后对重华宫进行了维修,使用功能上没有大的变化。宣统逊位后,同治皇帝的瑁太妃曾居住于芝兰室,直到1925年离开紫禁城。目前重华宫被作为故宫博物院接待贵宾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