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推进策略
2017-02-25刘昌利彭婕
刘昌利++彭婕
课程改革的核心和难点是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在改革过程中,涉及面广,变化幅度大,因此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阻力。如何克服困难,排除阻力,顺利地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把课程改革做实、做到位,笔者结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际,谈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推进策略。
策略一:转变观念,营造氛围
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最难的不是怎么做,而是想不想做,愿不愿做,就是如何改变人的观念,进而形成浓郁的课改氛围。在实践中采用了“看、讲、创”策略。
看:看课改典型学校。
百闻不如一见,组织骨干教师到课改典型学校看一看,亲身感受一下改的意义、改的效果,增加教师的感性认识。在改革前教师先后到昌乐二中、云南师大附中参观学习,这些教师回校后,向全体教职工汇报学习感受,其中一位教师说道:“非常高兴有机会外出学习,当我看到昌乐二中高效课堂中洋溢着融洽、热烈的气氛时,一下子就被震住了,在那节成功的课堂中,我看到了学生之间自然的交流合作,感受到他们在享受寻找真理的过程,体会到他们团队力量的强大。回顾自己的教学过程,繁杂的知识内容,紧迫的时间,赶不上火车一样的语速,内容是完成了,得到了一种心理安慰,但是接力棒是掉在地上的,并没有传达到大多数学生那里。而只有大多数学生得到了,才叫真正完成教学任务。”
实践证明,教师的认识和切身感受是最好的动员。外出学习教师会点燃星星之火,最终能引燃课改的燎原之势。
讲:讲清为什么要改。
观念决定行动,要想顺利地开展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就要从改变观念做起。
一讲:教育发展趋势。
向教师推荐了一篇文章和一本书。
一篇文章,即《如何把学校的学校带出20世纪》(美国时代周刊两位著名记者克劳迪娅·沃利斯和索尼娅·斯特普特)。文中讲了一个笑话值得人们深思:21世纪,瑞普·范·温可(19世纪美国作家华盛顿·欧文一篇同名小说里的主人公,在山中一睡18年),在沉睡了百年之后醒来,当然,他被看到的一切完全搞蒙了。红男绿女们步履匆匆,对着贴在耳边的一个小巧金属玩意儿说着话。年轻人坐在家里的沙发上,眼前的电子屏幕上闪现着运动员的身影。老人们借助放在胸腔中的节拍器和用金属与塑料制成的臀,竟然远离了死亡和残疾。但当他最终走进一间教室时,这位老人则完全知道他身在何处。“这是个学校,”他断言,“回溯到1906年,学校也有这样的学校。只是现在黑板是绿色的”。
文中接着写道:“事实上,美国的学校并没有停滞不前,但相对于生活中其他领域的巨大变化,学校的公共教育无疑让人感觉是倒退的。孩子们一天中大部分时光的消磨,与他们曾祖父母们当年所做的并没有多大差别:一排排地坐着,听教师讲课,潦草地做笔记,阅读那些一出版就过时了的课本。一个越来越大的鸿沟把校园与外部世界分隔开来。”这篇文章让教育一线教师读起来,深受震撼,我们的课堂不正是这样么?
一本书,即《21世纪技能:为学校生存的时代而学习》(伯尼·特里林和查尔斯·菲德尔)。这本书开篇(即)指出,“在美国、中国和其他一些国家,都存在类似的一种现实:从专科学校和大学毕业的学生缺乏许多基本技能和应用技能,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批判性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水准和职业道德、团体协作与配合能力等”。
看看外边世界,教师开阔了眼界,提高了境界,增强了危机意识。
二讲:讲国家对教育改革的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第三十二条明确指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
《纲要》还进一步提出了创新人才培养的具体思路。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环境。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推进课程改革,加强教材建设,建立健全教材质量监管制度。深入研究、确定不同教育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内容,形成更新教学内容的机制。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纲要》规定为教学模式改革指明了方向,也提供了政策支持。
三讲:讲学生的心声。
高一年级学期入学后,对全体高一学生进行学情调查,将调查结果向教师反馈。
通过数据分析和学生建议汇总,发现学生还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学生对教师改变课堂教学方法十分迫切。如有的学生提出“应适当地变换教学方法,让学校更有兴趣地学习每一科,这样才能学得进去”。还有的学生说“我可不认为教了那么多年的老师,会因为这张问卷而改变多少”。
这些数据和建议原汁原味的反馈给教师,会引起广大教师的思考。
四讲:讲相关的教育理论。
学习金字塔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分层递进教学理论、合作学习理論,这些理论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学习的基本过程,虽然这些理论各有论证的侧重,但其基本的思想都是强调学习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既要激励学生的个人的努力,也要强调团队在学习中的作用。
这些理论为模式的建立和推进提供了有力理论支撑。
五讲:讲专家的观点。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韩立福指出,知识传递式课堂教学一般都是教师单纯讲授知识,学生根据教师要求进行记录、记忆或者做题,然后接受考试。这种课堂教学的最大弊端是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发展、闲置了学生的多元思维,从而浪费了学生的智力资源,扼制了学生潜能的开发,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变成了简单的机械劳动。
华东师大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张际平认为,如果教师不变,教学就不变,教学不变,课堂就不变,课堂不变,教育就不变,其结果就是“一切没有改变”,以学生为中心就是一句空话。
专家观点既有理论高度又切合当前教育实际,能引起教师的共鸣。
六讲:讲课改成功案例。
山东杜郎口中学的10+35模式、山东潍坊昌乐二的271模式、山东潍坊五中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山东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10+35以及上海后茶馆式教学模式……这些不同的教学模式,虽然具体操作各不相同,专家评价褒贬不一,但都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对学生的发展,对学校的发展都起到了推动作用。
把这些案例介绍给教师,更加坚定了全体教师进行课改的决心。
创:创设良好的舆论氛围,形成强大的课改场。
1.全员动员,人人参与
课改是个系统工程,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影响课改的进程,特别是课堂的变化涉及千家万户,稍有不慎,课改就会夭折。学校对全体教职工进行动员培训,不管是领导还是普通教师,不管是职员还是一名普通工人都要进行培训,做到人人是课改的宣传员,人人是课改的实践者,人人是课改的指导者。因为误解往往始于无知,对待新事物缺少了解,就会出现缺乏理性的品头论足,学校从开始就确定全员参与策略,有效地减少了杂音,增加了正能量。对全体家长进行动员,让全体家长清楚课改的意义、目的,让家长从思想到行动配合、支持学校的课改。
2.发扬民主,凝聚共识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关系到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是学校最大的事,改革之前要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在征得多数教师认可的前提下启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学校抛出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思路,分别组织全体中层以上领导、各个教研组进行研讨,在研讨中统一了认识,凝聚了智慧,坚定了信心。
3.坚定立场,态度鲜明
在重大的决策面前,学校的态度十分关键,积极者是否大胆改,观望者是否跟着改,抵触者是否顽固到底,这些都与学校的态度有关。首先领导要认识统一,声音一致,不给观望者和抵触者有任何借口和心理暗示。其次学校态度要鲜明,学校提出的口号是“坚决推进,一往直前,义无反顾,力度要大,行动要快,质量要高”。再次学校对教师的要求要明确,要求教师对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不怀疑、不观望,不担心,不抵触”。
4.把握舆论,适时引导
无论是课堂教学模式起步阶段还是进行过程中,教师的思想都会有各种波动,学校要根据教师的思想动态,抓住教育契机,适时引导,例如起步阶段,教师对多年的灌输法恋恋不舍,不愿放弃,学校确定教育主题是:“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进行一段时间后,遇到了各种困难,有人想走回头路?学校确定教育主题是:“咬定青山不放松”;课改成型后请来课改名校教师,进行同课异构,相比之下,我们的差距较大,老师受到打击,有些灰心,学校确定的教育主题是:“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经过大家的努力,学校的课改赢得学生、家长、社会的认可,学校及时肯定教师的付出,确定教育主题是:“在希望的田野上”。
在课改的不同阶段也提出不同的行动口号,改革初期提出的口号是:“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也不要不改革的危机”,在个别学科和班级试行阶段提出的口号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可以指点,但不要指指点点”“可以说长道短,但不要说三道四”,在课改困难时期提出的口号是:“只为课改想办法,不为困难找借口”,在课改出现过于追求形式,有模式化倾向时提出的口号是“不要因为走得太远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踏石留印,抓铁有痕”。
4.勾画愿景,心向往之
为激励广大教师积极投身课改,学校积极引导广大教师树立教育理想,不断增强对国家发展、民族未来的使命感、责任感。同时向广大教师描绘出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美好愿景,第一愿景,经过前期的论证、试点,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在学校全面铺开,达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效应;第二愿景,课堂教学改革在争论、质疑声中一路前行,达到“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境界;第三愿景,经过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学校的课改一定能取得成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5.现身说法,互相感染
怎么才能让教师认可新的模式,最重要的是让教师看到新模式给教师、学生带来的变化,学校让教师互相交流,讲自己的体会。
这是一次听课后一位教师的体会:“本节只是我校课改过程中的一个初步尝试,就已经体现了课改的蓬勃活力和生命力。但传统教学理念已根深蒂固,传统教学模式已约定俗成,要想冲破这一‘牢笼,就要有敢为天下先的胆气和激情。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需要学校大胆尝试,勇于创新,‘没有石头也过河。我相信在校领导的大胆支持下,在所有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在试点老教师的率先垂范下,学校一定会把本次课改进行下去,让教学的‘春风早入校园,让学校受了多年传统教育之苦的老师、学生早日享受到課改的阳光,尝到课改的蜜糖!”
让对课改认识前后反差大的老师现身说法,很多老师转变了观念。一位教师初期对课改不热心,有抵触情绪,学校采取的策略是推着走,让他到外地去学习,逼着他用新模式上引路课,让他评其他教师的课等。最后这位教师积极参与,并成为学校课改的引路者。
6.获得认可,增强信心
课改是否成功,谁是裁判员?不是领导,也不是专家,真正的裁判是学生和家长。用教育专家程红兵的话来说就是:我一直以为学生的欢乐就是学校的欢乐!孩子的成长记忆就是对学校教育评价。学校及时把学生、家长对课改的积极评价反馈给教师,教师对课改的信心更坚定。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进行一学期后一名学生这样说:“作为一个课改的受益者,我将写下我对这次课改的认识及想法。在课改前,本人对学习几乎放弃,在迷惘中度日。课改后,本人那已熄灭的兴趣重新被课改时同组同学的激情点燃了。学习时开启了一个新的模式。每次作业认真完成,讨论时富有激情,发言几乎是最积极的一员。本人认为课改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以下三点:(1)学生有共同语言,在讨论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可能更容易理解。(2)以前教师死板的硬输入知识给学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习是被动的,而在课改时学生互相鼓励,主动学习。(3)每个学生都有荣誉感,为了使自己所在的组成为优秀小组,都会努力去学。总之这次课改的最大好处便是可以让每个学生对学习充满激情,充满自信!”
在改革初期我约了两位学生家长,这两位家长的孩子,一个成绩较好,一位成绩较差,课改刚开始时,我问两位家长,新模式怎么样?他们持怀疑态度。成绩差的家长跟我说:“孩子成绩不好,分成小组之后,只是负责记分”,言语中家长对新模式有疑虑,不认可。经过一学期的课改之后,我又约了这两位家长,同样的问题,他们不约而同说到“对课改,我们举双手赞成,我们两个孩子是课改的最大受益者。成绩好的家长说:以前让他多接近数学教师,但他总是躲得远远的,现在,天天到数学组去问问题,我们在交流时,不时地提出疑问,还振振有词地说,我现在有质疑的权力”。成绩差的家长说,以前孩子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自信,现在分成小组后,有自己的分工,有表现的机会,学习劲头很足,十分自信,由原来的学困生到现在的学优生。
转变观念,营造氛围,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实现了想改的敢于改,观望的跟着改,抵触的也想改,最后达到,心甘情愿、自主自觉和积极主动。
策略二:制定方案,设计路径
想改了,但怎么改,必须有个明确而具体的方案,有一个可操作的课堂模式,如果没有,课堂改革只能是口号。学校提供了操作性强课堂教学模式,并确定了课改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1.制定时间表、路线图
为使改革思路更清晰、推进更坚决,通过时间表、路线图的方式明确在每个时间点做什么,完成什么。
2.制定改革方案
制定了“四五一”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方案,方案对模式的基本理念、改革的总体目标、实施措施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3.设计课堂教学流程
流程增强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操作性和改革的彻底性,改革初期,一定要有流程,有了流程,教师有章可循,按流程设计课堂,按流程实施课堂,这样也保证改革一步到位。
“451”模式的教学流程(“451”高效课堂)采用“三环五步”教学流程,“三环”即课前预习、课上探究、课后巩固;“五步”即课堂环节包括“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点评”“检测总结”五个步骤。
4.制定实施原则
为了防止形式主义,学校提出了三项原则。渐进性原则即循序渐进,不断探索,不断改进;灵活性原则即不同学科,不同班级,采用的模式不绝对化,同一学科不同的教学内容,不绝对化,用模式不模式化;实效性原则即一切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一切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不搞形式主义。
策略三:培训指导,研讨总结
采用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对新模式的理念要有深刻的认识,对具体操作要熟练掌握,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要有解决的办法和能力,要求学生和学生家长对新的课改要有所了解,尽早适应新的模式,这一切都需要培训和总结研讨来解决。在培训指导上可采取以下策略:
1.培训内容,贴近实际。培训相关的教育理论和新模式的操作方法。
2.培训形式,灵活多样。在培训中采用类别化、层级化、专题化的培训形式。(1)类别化:按学生、家长、教师类别培训,根据不同类别的需求进行针对性培训。(2)层级化:按层级培训,校长培训中层以上干部;中层干部培训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教师培训学生组长;学生组长培训组员,这样做的优点是能调动所有人积极性,课改不是校长一个人在起舞,增加全员对新模式的认同感、参与度,提高全体教职工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3)专题化:实践证明,培训的内容越具体,操作性越强,培训的实效性也越强,随着课改的进行,课改的不同时段、课堂流程的各个环节所遇到的问题不尽相同,例如,学案编制及使用方法、探究环节学生状态的调控、点评环节教师点拨的尺度把握等。从面上笼统的培训,效果不明显,只有分成小专题,明确具体要求和操作规范,会增加针对性和实效性。
3.培训资源,“里应外合”。充分挖掘校内外培训资源,让资源利用最大化。(1)外部资源,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走出去,到课改典型学校观摩学习,临行前,广泛收集课改中遇到的问题,带着问题和同行交流切磋,返校后及时和全体教师分享体会。请进来,请课改名校的老师到校交流、示范,通过互联网实现远程教研,随时研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请市各学科教研员到校,诊断课堂,释疑解难,为新模式把关定向。(2)内部资源,同伴互助。充分发挥同备课组、同教研组同伴互助作用,共同研究学案编写,相互听课,评课时摆问题、提建议,形成真正的课改共同体。
4.总结研讨,有的放矢。总结研讨注重及时性、指向性、科研性。(1)及时性,及时召开研讨会、总结会,及时解决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在课改的第一学期召开了各种类型的研讨总结会10余次,我们不断总结,不断反思,在总结中完善,在反思中提高。(2)指向性,以问题为导向,每次总结研讨都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召开。全体领导划片包组,每天都深入課堂,掌握课改中的第一手材料;在不同阶段对学生、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开放周把家长请进课堂,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将学生、老师、家长的意见和建议梳理后进行研讨,学校及时拿出解决办法。随着问题的一个个解决,模式更加完善,效果也更加突出。(3)科研性,成立若干个课改研究小组,对课改的疑难问题进行攻坚,解决模式推进中的瓶颈问题,例如:在改革初期点评环节,学生点评抓不住重点,占用时间长,研究小组在反复听课、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课前确定点评人、课前培训点评人,教师适当引导的策略,有效地解决了起步阶段这一难题。课改进行一阶段后,发现点评时有些同学注意力不够集中,研究小组提出了“提问式点评”策略,经过完善,在全校课堂推广。
策略四:先行先试,以点带面
课改是新事物,既需要他山之石,也需要立足实际,完全的拿来主义会水土不服。在确定基本的改革思路后,学校选择学科、班级进行试点,为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大面积铺开提供经验。
试点思路:从个人开始,扩展到备课组,再扩展到年级,最后全校铺开。
首先选择改革意识强、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师先行先试,学校选择了英语、地理两名学科教师进行试点,选择两个班级进行分组上课试点,试行阶段组织教师听评课、问卷调查、请专家诊断指导,确保试点达到预期目标。试行一段时间后英语试点扩大到整個备课组,分组上课的班级扩大到整个年级,在此基础上,学校要求骨干教师和备课组长按照新的模式分别上示范课、引路课。经过一学期的试点,模式基本成形,学校在高一年级全面铺开,高一年级试行一学期之后在全校推广。
实践证明,先行先试,是科学的改革之路。不仅找到了规律,而且在改革的过程中能够及时调整,为后面的全面开展提供宝贵经验。同时,身边人影响身边人,先行示范,对全体教师积极投身课改、转变观念起到带动作用,对课改在学校的整体推进意义重大。
策略五:交流互鉴,推广提升
自2013年5月,“大连市普通高中课堂改革推进会”在学校成功举办后,很多兄弟单位的教育同行慕名而来,主动要求到校听课观摩研讨。学校始终秉持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教育情怀与心态,全面实施“敞开校门推课改”的发展策略,向全省、全市教育同行全面开放原生态“四五一”模式课堂。凡是来听课的,给一张课表,可以走进任何一间教室,在开放中征求意见,进一步完善模式,在开放中督促后进,激励先进。
“敞开校门推课改”策略的切实实施,有力地保障了学校“四五一”新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入,为推进课改提供持续动力,达到了“自我完善,不断提升”的目的。
此外,2014年按市教育局要求,学校承担了对大连北三市三所学校的校际帮扶任务。学校制定翔实的帮扶计划,以开放课堂、专题讲座、送教到校、同课异构、评课指导、网络互动等形式展开帮扶工作,辐射、带动兄弟学校共同探索高效课堂改革之路,发挥了课改成果的示范引领作用。
通过上述策略,大连市第二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顺利进行,并取得初步成效,基本实现了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目标,使课堂教学发生本质的变化,大幅度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辽宁大连市第三十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