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养成途径

2017-02-25刘善泽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7年1期
关键词:道德行为行为习惯道德

刘善泽

一、小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养成很重要

心理学研究认为,人的行为不仅依赖其动机,还取决于他的习惯。养成各种良好的道德习惯,是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有效途径。道德习惯是一种自动化道德行为的过程,是一个人由不经常的道德行为转化为品德的突破点,是品德发展的质变指标。

小学生的品德形成是在其道德认识的反复提高和道德行为的反复训练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并须经过一个又一个阶段。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教师:“请别忽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否,关系到教育者教育目的的成败。”叶圣陶先生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良好习惯的形成,是一个人完整的品德结构发展质变的核心。

《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中指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社会主义公德、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的公民。”可见,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在小学生的一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二、小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养成途徑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小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坚持性都不强,自制力也比较差。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不是靠空洞的说教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要经过简单反复、模仿、有意练习、与坏习惯做斗争等多次反复才能形成。

1.创好情境当练场

心理学研究认为,重复和练习是形成习惯的关键。长期重复一种行为,就能使这种行为趋于自动化,所谓“习惯成自然”。首先,在日常教学行为中训练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如,要使“文明礼貌用语”成为学生的习惯用语,就要让学生明白,中国是文明古国,文明礼貌用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师课上课下都使用礼貌用语,“请你回答”“请坐”“请抄在练习本上”等已成为习惯用语。其次,教育学生要养成“遵守课堂纪律”的习惯,就要从一年级开始培养,做到听到铃声立即进教室;做好课前准备;上课不随便说话;要发言,先举手;不做小动作;不影响别人学习。教师天天堂堂这样要求,班主任这样要求、科任教师也这样要求,才能使“课堂纪律”成为习惯,形成良好的遵守纪律品质。最后,充分利用思品教材,具体训练学生的道德习惯。低年级思品教材以图为主,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具体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习惯教育;中年级通过典型事例或故事讲明道理;高年级重视活动与教育相结合。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多让学生在“唱一唱”“说一说”“想一想”“议一议”“演一演”等道德认知活动中提高道德认识,强化道德行为习惯。

2.选好标兵做榜样

选好榜样,能收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教育效果。其一,正人先正己,“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教师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都是学生模仿的对象。要求学生不迟到,教师就要在预备铃声前准时到校;要求学生文明礼貌,教师讲课、同事之间见面就要温文尔雅;要求学生服装干净整洁,充满精气神,教师就要服装得体,神清气爽度过在学校的每一天;要求学生爱读书,教师就要课桌前常摆放一些书籍,闲暇时间手不释卷。其次,在学生群体中树立榜样。依据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在学生中树立标兵,以此带动鼓舞其他学生。我校多年来开展的“争当文雅少年”“争当阳光少年”“争当灵动少年”等活动,收到了很好的育人效果。最后,借助英雄人物的力量促成养成教育。如定期组织开展向“全国十佳好少年”学习活动,开展向雷锋学习活动。

3.做好转化改陋习

小学生不良习惯的形成,主要是自身坏习惯的侵蚀。一般地说,行为习惯差的学生,学习成绩就差。对“双差生”的转化,要增强其与不良习惯彻底决裂的信心。一是唤醒自尊。如,我班学生李某好搞恶作剧,经常用小动作吓唬人,但美术音乐好。我就让他当美术课代表、音乐委员,给教师送作业时,和他一起欣赏他画的画。师生情感相融时,教师话语一转,说:“你搞小动作吓唬人,不是失去同学之间的友谊了吗?就像一幅好画,上面洒了一片不协调的颜色,整个画面也就失去了美感。”我多次和她一起欣赏画,一起交谈,给他期望,渐渐地,他改掉了坏习惯。同学生病时,他还主动组织其他同学一起去看望。二是巧用暗示。心理暗示很神奇,尤其是“老师说的”,对小学生的潜在影响最大。如,作业本作文本上经常写些鼓励性的话,考评手册上激励性语言,家长联系卡上期待的语言。再如,为鼓励后进生,我在学生笔记本上写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为教育不尊重他人的学生,赠言“要想让别人尊重你,首先得尊重别人,‘人心换人心,四两换半斤”。我多年来一直坚持让学生写日记,并且教师全部批阅:或谆谆教诲,或善意批评,或殷切期望,获真情相劝。学生的蓝笔字和教师的红笔字纵横交错,成了一座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三是性格互补。排座时我让“多动型”学生和内向型学生坐一座,让不善言谈的学生和活泼开朗的学生坐一座,让不爱劳动的学生和勤快的学生在一个值日组。不给有不良习惯的学生反复、反弹的机会。

4.端正班风美环境

优秀的班风是班集体健康、积极、向上发展的保证。我校曾连续10年开展评选文明班活动,从学期初开始,我都与班干一起详细制定创建文明班计划,并且扎实执行。针对有的学生两操时动作不到位,姿势不准确;作业时不能很好完成的浮躁心态,我把“热爱班集体”作为为班级建设总目标。利用晨会、班会、板报、谈话、漫步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集体荣誉感、责任感教育,开展“我为班添光彩”“我是级班小主人”主题队会活动。一学期后,班级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由刚接手时的一个乱班一跃成为学校“文明班”。

5.完善措施成常态

良好的班风不是靠抓一阵子能完成的。一要引导小学生自觉践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学期初全面学,平时周会大课堂分周目标重点学,学校艺术节和六一儿童节时把内容编成学生喜闻乐见的节目一边表演一边学。这样,学生学得深、学得活。现在,小学生道德行为习惯习得的机会非常少,这在校园主要是出于安全的考虑。二要与传统重要节日的庆祝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演练场:如“三八妇女节”,班级开展给妈妈(奶奶)制作小礼物或写封信活动;十月一日国庆节,班级开展爱国主义知识竞赛活动;九月九日重阳节,班级开展尊老敬老活动,以红领巾小组为单位,我带他们去小区敬老院给老爷爷、老奶奶们搞卫生、陪说话、表演节目等。学生这些富有情趣的活动,自觉践行《规范》《守则》的行为,极大地促进了班级良好风气的养成。三要评价促进养成。小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靠讲(要求),靠练(生活实践),靠评价(发现闪光点,矫正失误点),靠带动(榜样带动)。小学生自制力差,违反校规守则常常是不自觉的行为。教师的严格要求不能少。对道德品质的评价,也是不可缺少的有效手段。“等级+评语”的评价方式,分“道德认知”“道德表现”“等级”三个项目考评,侧重在对小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的评价。学生自评、学习小组初评、全班总评,然后教师写出鼓励性的指明发展方向的评语,以此矫治不良行为习惯,强化正确行为习惯。

6.家校配合成合力

家校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在家庭中父母和儿童有着密切的联系和浓厚的感情,父母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的行为和习惯。“孟母三迁”“岳母刺字”“曾子杀猪”等故事就是很好的例证。我平时对个别学生的问题都使用“家长联系卡”与家长沟通;普遍的问题通过校讯通、QQ留言与家长交流。但这些有效的交流工具都代替不了与家长的见面交谈。几年来,我每学期至少家访3次,与家长面对面带着感情说说话一起交流孩子的进步与困惑。这种面对面的交流方式对小学生的成长非常有益,尤其是对学习或品行稍差的学生来说效果更好,教师与家长达成了共识,目标与办法都统一了,孩子想钻空子也是不可能了。这也打消了教师的后顾之忧,可以放心大胆地管理学生了。

(作者单位:河北承德市双滦区第四小学)

猜你喜欢

道德行为行为习惯道德
儿童道德行为发生的时间逻辑及其教育遵循
跟踪导练(五)(2)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道德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刘娟、赵玉生:自我损耗会对道德行为产生负性影响
道德
远和近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