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陆羽古道寻踪

2017-02-25吴涛

中国国家旅游 2017年2期
关键词:陆羽颜真卿安吉

吴涛

茶叶对于世界之影响,当不低于丝绸,当下已经有『茶马古道』『万里茶道』等概念,并各自展开申遗进程。

与『茶圣』陆羽相关的古道,很长时间都鲜为人知,而其对于茶叶文化传播的意义同样十分深远。

古道串起千年茶时光

有一类古道,主要用以串联历史主题事件或记录名人行踪,前者如美国的“自由之路”,后者如徐霞客古道、陆羽古道等。

陆羽(约733—804年),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他创造出一套完整的茶学、茶艺、茶道思想,并写下了划时代的著述《茶经》,影响世界的中国茶文化由此形成。

追溯其生平,发现陆羽不仅是伟大的茶学家、史学家、文学家、书法家、谱牒学家,还是一位了不起的地理学家和旅行家。他曾用二十余年时间实地考察唐代的三十二个州,调研茶叶的产地和品质,后来隐居苕溪(今浙江湖州),研究著述,增补修订《茶经》。

在陆羽之前,茶仅仅是作为一种功能性饮料,人们更注重其提神醒脑的药用价值。陆羽发掘出茶的文化内涵并将其发扬光大,从此,饮茶品茗成为历代文人最为喜爱的生活方式,茶文化由此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陆羽开启的一代风气,不仅影响了后世,还传播到日本、韩国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陆羽提倡的茶道东渡日本,日本的许多爱茶之人至今仍奉陆羽为祖师。

陆羽一生东奔西走,到各地的茶叶产区进行考察,对各地茗茶的品种、地理环境、口味特色进行详细的记载和品评,发现了许多优良品种,其中很多成为贡品。他还亲自种植茶叶,发明饮茶、制茶的器具,研制茶叶的加工方法,改进茶叶的冲泡技术,从种植、生产、泡制的过程中加以改良,让茶的风味更加适合人们的需求,并且寄托了一种情怀和哲思。

陆羽虽然一生未仕,但他在当时的文坛十分活跃。除了擅长诗歌,他还写了不少地理志、游记等作品,并协助颜真卿编纂过《韵海镜源》(一部集文字与音韵之大成的巨著)。除了《茶经》,陆羽留下的作品并不是很多,但僅有的几篇都是佳作。他与当时众多的文坛名人进行交游唱和,从他的友人皎然、颜真卿、皇甫冉等人的作品中,也可以感受到陆羽在当时的声名和威望。

从南到北,全国的茶叶产区陆羽几乎都曾涉足,在许多地方留下了遗迹和传说。他二十多岁离开家乡南渡,一生中多数时间都在江浙一带活动,尤其是湖州的妙西一带,是陆羽选择完成最重要论述《茶经》的地方,是他与众多好友尤其是皎然交游的地方,也是他的终老之地,当地有陆羽墓、三癸亭等遗迹留存。

多年来,我们研究中国古道中与陆羽相关的部分,从湖州妙西地区开始,逐步整理出一个清晰的网状脉络,将其命名为“陆羽古道”。狭义的陆羽古道,指与陆羽在世时生活、游历相关的线性遗存;广义的陆羽古道,则指陆羽茶文化孕育、诞生、发展、传播、交流过程中所留下的线性文化遗产。

关于陆羽生平的研究,已经有大量著述面世,但对陆羽古道这一线性文化遗产的研究才刚刚开始。陆羽古道上能看到众多古迹,山间小路也依稀是当年模样。在古道上走一走,看看山水、树木,在陆羽墓前坐一坐,品品当地产的佳茗,千年时光流转,而美好的事物一如往昔。

湖州“茶圣”的第二故乡

《茶经·八之出》中记载:“浙西,以湖州上,(湖州,生长城县顾渚山谷,与峡州、光州同;生山桑、儒师二寺,白茅山悬脚岭,与襄州、荆南、义阳郡同;生凤亭山伏翼阁,飞云、曲水二寺,啄木岭,与寿州、常州同;生安吉、武康二县山谷,与金州、梁州同。)”这里所提到的地点,都是陆羽当时去考察过的茶区,很多地方今天仍是重要的茶叶产地。

湖州是陆羽的第二故乡,除了他曾长期定居于妙西的妙喜寺,以及后来建造的青塘别业,湖州还有许多地方留下了他的足迹。

吴兴区

岘山

陆羽素与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颜真卿交好。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颜真卿官拜湖州刺史,颜真卿邀请当地知名文人墨客数十名,笔削旧章,核搜群籍,编纂《韵海镜源》,陆羽在其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唐代宗大历九年(774年)春,三百六十卷的鸿篇巨著完稿,为表庆祝,颜真卿邀请陆羽等29人携酒登临岘山,面对良辰美景,联句赋诗,这就是《登岘山观李左相石樽联句》,刊载于《全唐诗》。

岘山位于湖州市城南1公里,侧峰有一座革命先烈纪念碑,往东,就是当年颜真卿、陆羽等人登临赋诗的遗迹——洼樽。所谓“洼樽”,是一块不规则的长方形巨石,中间凹陷,形如古代的酒器“樽”。唐太宗李世民的曾孙李适之在任湖州别驾时,常携幕僚和友人登岘山,让侍者把酒注满浑然天成的石樽中,众人欢饮。后来这里逐渐成为文人墨客雅集之地,石樽之上筑起一座四角攒尖顶亭,清初,浙西道李之粹手书“洼樽亭”三字石碑,今洼樽尚在,亭已毁,残存的“洼樽亭”碑半截埋入土中。

金盖山

金盖山位于湖州城南7公里,陆羽晚年归隐湖州,曾经在金盖山采茶,并品尝了位于金盖山北麓的白云泉,后来将此水作为天下名水载入《水品》一书。

金盖山林木幽深,山南有下菰城遗址,山腰有古梅花道观,山巅有湖州电视转播塔。山中有古道留存,从古梅花观纯阳宫山门向东南延伸至吴沈门,长约1700米,由花岗石铺成,沿途有一口古井、两座石梁桥和两座亭子。

西塞山

颜真卿任湖州刺史期间,各方名流、贤士、隐者、诗人汇聚于此,张志和就是其中之一。张志和博学多才,歌、词、诗、画俱佳,他拜谒颜真卿,于席间作《渔父》,成为千古佳作:“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西塞山植被保存良好,山势连绵,林木葱茏,山麓的樊漾湖与苕溪相连,盛产鱼虾,引来鹬鹭栖息。

弁山

弁山位于湖州西北,陆羽曾为考察茶事到过弁山,并在著作《吴兴图经》中有相关记载。温山是弁山的一座山峰,陆羽《茶经》引南北朝山谦之《吴兴记》云:“乌程县西二十里有温山,出御荈。”如今温山中仍有茶园,传承着古老的采摘与加工手法,培育着口感独特的佳茗。

长兴县

长兴与妙西毗邻,也是重要的茶叶产地,尤其以顾渚山最为知名。陆羽曾经在顾渚山设置茶园,培育紫笋茶,精研茶艺,还写下《顾渚山记》,他与当时的诗人朱放等人论茶,以顾渚为第一。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年),紫笋茶被列为贡茶。顾渚山下有金沙泉,当年与紫笋茶齐名。

唐贞元十七年(801年),刺史李词在顾渚山下修建贡茶院,旁边有清风楼、木瓜堂、枕流亭、息躬亭、金沙亭、忘归亭等建筑。此后,诸多名人来此品茶赏景,赋诗题咏,比如颜真卿、张文规、杨汉公、袁高、于頔、杜牧、白居易、皮日休、陆龟蒙、皎然、苏轼、王十朋等。

顾渚山西北有凤亭山,连接西咽山,中有悬脚岭,啄木岭与悬脚岭相接,清顾炎武《日知录》中记载:“长兴啄木岭,县西北四十里,在金山后,每岁吴兴、毗陵二郡太原守采茶宴会于此,有境会亭。”顾渚山南侧还有山桑、獳狮二坞,即今天的方坞岕和四坞岕,至今还保存着唐代的古茶山。

長兴县2015年推出“长兴十大徒步古道”,包括碧岩古道、城山古道、飞云古道、贡茶古道、回龙古道、六八古道、三洲古道、乌龙古道、乌石古道和霞幕古道。其中飞云古道、贡茶古道等多条道路都经过顾渚山、啄木岭等古茶山,这些古道上都曾留下陆羽的足迹,还有许多遗迹留存。

德清县

《茶经》中记载:“生安吉、武康二县山谷,与金州、梁州同。”武康历史悠久,早在4100多年前便是防风古国所在地,三国时开始建县,晋代定名为武康县,1958年并入德清县,称武康镇。

武康小山寺又名翠峰寺,建于晋太康三年(282年),因为陆羽曾经造访并在《茶经》中有记载,这座寺庙名动一时,后来毁于元朝,至明清湮没无闻。寺庙原址仅存古井一口,坐落在今德清县洛舍镇龙胜村,已经淤陷污染,无法饮用。

莫干山坐落在德清县西部,原属武康县,这里自古就出产名茶,称为“莫干黄芽”。莫干山是一座文化名山,以竹、云、泉“三胜”和清、静、绿、凉“四优”驰名,被列为中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众多历史名人在此留下诗句和遗迹,山中还留有19世纪末兴建的两百多幢式样各异的别墅。

安吉县

陆羽在《茶经》中明确记载了安吉是湖州重要的茶叶产区,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说:“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簿,崖林之间,偶然生出,虽非人力所致。”

安吉地处天目山北麓,这里群山起伏,树竹交荫,云雾缭绕,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土壤中含有较多的钾、镁等微量元素,为安吉白茶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安吉还是“中国竹乡”, 这也给安吉白茶带来了独特的风味,大凡四周为竹林或邻近竹林的茶园,采制的茶叶一般都含有板栗香或蕙兰香。

陆羽考察安吉白茶时的道路并未留下遗迹,不过安吉的古道遗存的确不少,全长1000米以上的古道有41处,年代最早的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绝大部分为宋、明、清时期所建,比如安吉通往莫干山的半岭古道和坑岭古道,通往德清的禹山坞小岭古道,通往南京和杭州的独松关古驿道等。

独松关古驿道位于安吉县递铺镇双溪口关上村及至杭百丈镇独松村,修建于唐代,当年是临安与建康(今南京)之间陆路交通的捷径,至今仍为安吉至余杭徒步的主要通道。

猜你喜欢

陆羽颜真卿安吉
“茶圣”陆羽:煮茶走天涯
大家都是告身帖,為啥你就這么獨特——聊聊颜真卿《自书告身帖》
小丑拉绳
看到了什么
劝学诗
颜真卿勤学苦练书法
陆羽弃佛从文
陆羽弃佛从文
笔道颜真卿
安吉博物志最美不过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