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话语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7-02-25曹凤龙陈晓明
李 珂,曹凤龙,陈晓明
(蚌埠医学院 外文教研室,安徽 蚌埠 233030)
元话语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李 珂,曹凤龙,陈晓明
(蚌埠医学院 外文教研室,安徽 蚌埠 233030)
探讨元话语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通过课前阅读圈活动和课堂文本分析,引导学生在识别与阐释元话语的基础上,梳理课文的逻辑结构,理解作者的情感与态度,挖掘语言的隐含意义。研究发现,应用元话语理论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有助于学生深层次理解篇章,逐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与思辨能力。
元话语;英语阅读教学;应用
阅读是获得信息的重要手段,是语言输出的基础,阅读能力决定着个体对语言综合应用的能力,更直接影响着我们获取知识、开阔视野及提升思维能力的程度。因此,阅读教学一直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1]62-68如何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与思维能力、培养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是高校英语教师和相关学者不断思考并探究的问题。基于不同理论视域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各层面的讨论热烈而深入,致力于提高阅读教学水平的新思路、新方法也不断涌现。笔者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中对元话语理论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索,旨在激发学生参与阅读的积极性,提高阅读理解水平和思辨能力。
一、相关研究
1.元话语研究
(1)元话语的定义与分类
元话语(metadiscourse)是一种常见的语篇想象。人们在用语言进行交际时不仅在基本话语层面上传达命题信息,而且还在元话语层面上促使读者(受话人)对命题内容做出反应,引导他们去连接、组织、诠释、评价命题内容,使他们对命题内容形成一定的态度。[2]“元话语”这一术语由Harris于1959年首次提出,之后该理论经多位学者的研究逐步发展,并广泛应用于语篇分析、语言教育等多个研究领域。Hyland把元话语定义为“篇章中表示语篇的组织方式或者表示作者对于语篇内容或读者的态度的要素”。[3]437-455Vande Kopple给元话语下的定义是:传达除指称意义之外的其他各种意义的篇章要素。[2]学者们对元话语的定义各有侧重,但元话语是用于组织话语、表达作者对话语的观点、涉及读者反应的一种方法这一观点是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4]345-353
迄今为止,关于元话语的分类,不同研究者有不同的分类体系。Vande Kopple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元话语的分类作了修订,得出了一套不同于以往的分类。他把元话语分为语篇连接词(text connectives)、语码注解词(code glosses)、言外之力标示词(illocution markers)、认识状态标示词(epistemology markers)、态度标示词(attitude markers)、作者读者沟通标示词(commentaries)六大类。本文以Vande Kopple的分类体系为研究基础,如表1所示。
(2)国内元话语研究现状
国内对元话语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近年来呈迅猛发展的势头,主要涉及:①对元话语的定义、分类和功能等进行宏观上的阐述。例如,徐赳赳介绍了元话语的概念、范围、分类及有关的争论,并提出了关于元话语有待进一步挖掘与探究的问题。杨信彰探讨了元话语与语言功能的关系,认为元话语能成为分析作者在写作中协商关系的有力手段,有助于作文教学和学生学习写作。[5]1-3②有学者对元话语在学术语篇、新闻报道、广告、演讲等方面的应用及语用功能开展了广泛研究。史顺良、王三武在交往行为理论的视域下,审视学术语篇中的元话语,发现元话语是实现交往行为意义的语言表征资源。[6]40-48黄勤、龚梦南的研究则关注英语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两种体裁中元话语的使用特点及使用差异,以期对类似体裁的读写译有所帮助。[7]16-20③元话语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多学者对基于元话语理论的英语听力、口语、阅读、写作及演讲教学等方面提出了有意义的建议和实践方法。
2.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研究
近年来国内相关专家学者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主要聚集于以下几方面:阅读教学与学习的方式、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改革、阅读评价与测试、英语阅读语境问题。[8]63-68例如,任务型教学法、内容教学法(CBI: Content-Based Instruction)和项目教学法(PBL: Project-Based Learning)等一系列英语教学方法的提出为英语阅读教学实践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指导,越来越注重让学生在有意义的知识学习过程中主动地从语言中获取知识,并进一步提高语言技能。[9]58-60在网络信息化时代,如何实现网络信息技术与传统语言教学的科学有效结合,收获最佳的教学效果也是诸多研究者探讨的问题。郑白玲、刘世英的研究旨在基于支架理论,建立语篇阅读自主学习平台,以网络技术为支撑,服务于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形成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10] 148-151此外,大学英语阅读的评价与测试方式也受到了一些研究者的关注,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的重要意义以及评价或测试对于阅读教学的反拨作用等。
二、元话语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
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引导学生理解并应用元话语知识于阅读中,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在提高阅读水平的同时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和思辨能力。通过元话语的识别与运用,梳理句子内部、句子间、段落间及整个篇章的逻辑结构,发现作者的情感态度和隐含意义,使学生对语篇的理解逐步由表层的字面理解发展到深层次理解。以下就阅读教学中的课前准备、课堂分析两个环节说明如何在元话语的视域下开展英语阅读教学。
1.课前准备
现代图式阅读理论认为,阅读理解的过程是文本信息与读者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结构(图式)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阅读课应该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激活已有的知识、记忆,主动参与到预测、提问、推理、对比等一系列阅读过程中,提升阅读效果。然而,笔者在教学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仍然习惯于灌输式的课堂教学,习惯于被动接受信息,缺乏主动思考、质疑与反思的精神。针对该问题,在课堂文本阅读之前,笔者借鉴了阅读圈(Reading Circles)活动。阅读圈是一种由学生自主阅读、自主讨论与分享的阅读活动。[11]主要做法是,让学生以6-8人的小组为单位,课前阅读文本,每1-2人承担一个角色,负责一项任务,有目的的阅读,并完成任务。开展阅读圈活动的目的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由个体的读与思和小组的讨论与分享共同组成。[12]阅读圈的角色包括讨论的小组长(discussion leader),负责小组的分工和组织;总结概括者(summarizer),负责总结语篇的主题;文化联结者(culture connector),负责挖掘所读语篇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并与中国文化进行对比;实际生活联系者(connector),负责思考自己身边是否有语篇中类似的或相关的现象,是否有过语篇中人物的所感所悟;语篇信息提炼者(passage person),负责提取语篇中有意义的信息或写得好的语句、段落;单词大师(word master),负责摘出文章中的重难点单词和短语。具体做法为:
(1)在每单元课堂学习开始前各组学生提前阅读课文,小组成员按意愿,在组长的协调下确定各自的角色,完成各自的任务;
(2)小组成员在组内汇报,进行小组讨论,修正、完善各自的任务完成结果;
(3)每组将任务结果以文档、视频等形式上传至班级QQ群,供其他组分享和评判;
(4)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各组提问、讨论和评价每组的任务结果,并给出改进建议。
阅读圈活动让学生可以对所读内容预先进行信息加工和思维拓展,有助于后续的深度理解。每组的六个角色在每次读新的单元课文时进行轮流更换,这样,学生可以有机会从不同角度阅读文本,发展不同的能力。通过阅读圈活动,鼓励学生以小组分工合作的方式,学会主动思考、抓住重难点、联系自身、交流心得,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阅读圈活动中学生对词汇知识的学习有助于通过对词、句、短语的掌握理解文本的表层结构;而对文化背景和生活中相关现象的挖掘则有助于阅读过程中利用文化背景知识对篇章做深层次诠释。
2.课堂分析
为了培养学生运用元话语知识理解文章的能力,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识别元话语。笔者在学期一开始,向学生讲解元话语的定义、分类和功能,提供新闻、演讲等不同类型的语篇,带领学生列举其中的元话语。同时,以学生的作文为例,对比质量好、差的作文中元话语的使用差别,引导学生认识到元话语在语篇构成和语篇理解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中,每单元的课文都先采用上述阅读圈的活动请学生提前预习,课堂上主要以元话语指导阅读,通过带领学生标注出元话语,对元话语进行阐释,梳理课文的逻辑结构,理解作者的情感与态度,挖掘语言的隐含意义,培养篇章意识,学习篇章的写作技巧。笔者所用的教材为《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1》(第三版),现以第一单元课文Toward a Brighter Future for All为例,说明如何用元话语知识辅助阅读理解。Toward a Brighter Future for All是一位大学校长在新生入学典礼上的讲话稿,为大学新生解答了若干困惑,让新生明确了社会对他们的期待以及应承担的责任。该演讲的内容同样适用于笔者所教的大一新生,因此,笔者力求通过本课的学习,帮助学生在领悟课文主题的同时,掌握作者使用语言传达意义的技巧和谋篇布局的方式。Toward a Brighter Future for All中的元话语体现了如下功能。
(1)衔接语篇,引出话题
元话语可以提示读者语篇各个部分的相互衔接,引导读者注意句子、段落或整个语篇的话题。该篇演讲中,演讲者开篇自我介绍,并向新生表达欢迎之后,用“In welcoming you to the university, I am reminded of my own high school graduation … ”很自然地过渡到演讲正文部分,“In welcoming you to the university”承上启下,避免前后内容缺乏衔接而显得突兀。
再如,“But know this: the future is built on a strong foundation of the past.”语篇连接词“But know this”既表达了与上文的逻辑关系,又有效地提醒听众注意后面信息的重要性,为讲演者表达思想做铺垫。后文中,演讲者引用著名设计师王薇薇为例,教育学生们要勇于挑战自我:“A wonderful example of this is the fashion designer, Vera Wang, who originally studied art history.”“A wonderful example of this”引出例证,“this”表明此例的作用是为上文观点提供支撑,使听众明确了例证与前文的关系。
(2)与听众互动,吸引听众注意力
语篇中,作者可利用言外之力标示词向读者明示在语篇构建的某一阶段所做出的语篇行为,作者或假设,或总结,或主张,或承诺,或举例等。本课中:
“Here at the university, we pledge to make your educational experience as rewarding as possible.…… I promise you that the happy experience will outweigh the unpleasant ones. And I promise that virtually all of them will provide you with valuable lessons which will enrich your life. ”
划线部分表明演讲人做为校长对新生们的承诺,校长的承诺可以有力地鼓舞学生,让他们对所在的大学充满信心,从而斗志昂扬地面对今后的大学学习与生活。而“Let me share with you something that you may not expect.”中的划线部分则让学生们听来倍感亲切,拉近了与他们的距离,如同与关系密切的人之间的交流一般娓娓道来,听到这样的话语,听众通常会感到好奇,情不自禁地集中注意力听下文。
语篇作者还会巧妙地运用作者读者的沟通词语来吸引读者的视线,或直接称呼读者,或猜测并评论读者的心情、观点及其对概念意义信息的反应。例如:“You will miss your old routines and your parents’ reminders to work hard …”此句形象描述了大学新生对现在和高中生活差异的不适应,以及对父母的思念,让学生们感受到长辈一样的关怀。再如:“You may have cried tears of joy to be …… and your parents may have cried tears of joy to be……”两句采用平行结构,利用语言的节奏,吸引听众,强化了语言的冲击力,从而使观点得以强调。
(3)暗示演讲人的情感、态度
作者可以利用认识状态标示词暗示作者对于语篇中的概念意义资源的真实性是否有信心,表达对自己说的话的真实性负责任的态度;也可以用于标示概念意义信息的来源,或陈述个人观点和直观感受,或引用、转述他人观点,或在事实基础上归纳、推理等。本文所述的校长在讲述学生今后的大学学习与生活时,多次用了“may”:
“You may feel overwhelmed by the wealth of courses …… Here at the university, it may not always be pleasant to have so many new experiences all at once. In your dorm, the student next door may repeatedly play the one song, which gives you a giant headache! You may be an early bird while your roommate is a night owl!”
“may”的使用体现了演讲人谨慎和负责任的态度,而非一概而论、主观臆断。这既避免了引起争议或反感,也给学生们做出了好榜样,谨慎和负责任是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中非常重要的素质。
演讲接近结束时,校长的“We have confidence that your journey toward self-discovery ……We believe that as you become members of our community of scholars……”语气坚定而富有力量,振奋人心,易于刺激听众的感情,引起共鸣,召唤他们投入到知识的探索和梦想的追求中。
从上述文本分析可以看出,元话语可以帮助读者了解命题内容如何通过某种逻辑关系相互联系形成连贯的整体,以便读者在特定的情境中理解这个连贯的整体;元话语还有利于作者展现自己的性格特征,昭示作者对命题内容的态度和评价。
结语
阅读理解的过程是读者、文本、作者三者相互作用的过程,本研究发现,将元话语理论应用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中,组织学生课前预习,学习相关词汇、掌握文化背景知识、激活记忆和阅读经验,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元话语知识分析语篇,有助于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积极参与语篇意义的建构过程,实现融会贯通、全面理解;有助于学生学习谋篇布局的方式,提高英语书面和口语表达能力。此外,在启发式、问答式、讨论式的课堂活动中,通过对元话语的识别与分析,推测语篇逻辑关系、评价作者态度或语篇价值观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思辨思维技能的过程,对学生在诠释、分析、评价、推理和解释等方面能力的提高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继续探索,在教学设计、教学方式、教学活动等方面不断改进,指导学生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思维能力。
[1]杨鲁新,高绍芬.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现状:两名大学英语教师个案研究[J].中国外语,2014(1).
[2]胡曙中.语篇语言学导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2.
[3]Hyland,Ken. Persuasion and Context: The Pragmatics of Academic Metadiscourse [J].Journal of Pragmatics,1998(30).
[4]徐赳赳.关于元话语的范围和分类[J].当代语言学,2006(4).
[5]杨信彰.元话语与语言功能[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12).
[6]史顺良,王三武.英语学术语篇中元话语的交往行为意义分析[J].山东外语教学,2014(5).
[7]黄勤,龚梦南.英语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中元话语使用之对比研究[J].当代外语研究,2014(5).
[8]吴耀武.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研究热点的领域构成与拓展趋势 — 基于 CNKI 学术期刊 2001年——2014年文献的共词可视化分析[J]. 外语教学,2016(1).
[9]乔玉玲,郭莉萍. PBL 教学法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0).
[10]郑白玲,刘世英.定制式大学英语阅读自主学习平台设计模式研究[J].外国语文,2016(2).
[11]Furr, M.StoriesforReadingCircles[M].Hong Kong: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7.
[12]陈则航.英语阅读教学与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6.
Class No.:H319 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蔡雪岚)
Application of Metadiscourse in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in College
Li Ke, Cao Fenglong, Chen Xiaoming
(Department of English Teaching, Bengbu Medical College, Bengbu, Anhui 233030,China)
The study is aimed at exploring the application of metadiscourse in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reading in college. The activities of “Reading Circles” before class and text analysis after class are discussed. Students are guided to recognize and interpret metadiscourse in the text, based on which the logic and structure of the text, the attitude of the author and the implied meaning are analyzed and inferred by students. The study proves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metadiscourse in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reading is useful for students to get an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texts, and helps improve reading comprehension and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metadiscourse;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reading; application
李 珂,硕士,讲师,蚌埠医学院。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及英语教学。
安徽省高校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编号:SK2015A410);安徽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编号:SK2015B23by);蚌埠医学院科研项目(编号:Byky13100sk); 蚌埠医学院教研项目(编号:jyxm1502);安徽省高等学校人文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编号:SK2015B22by)。
1672-6758(2017)03-0097-5
H319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