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作业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017-02-25山东省莱阳市第九中学朱伟杰
山东省莱阳市第九中学 朱伟杰
高中数学作业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山东省莱阳市第九中学 朱伟杰
作业作为教学中具有关键性作用的一个环节,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检验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都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其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数学这门科目的喜爱程度以及学生对自身的认识程度,甚至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本文以高中数学人教A版为参考书目,浅析高中数学作业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高中数学;作业设计;实践研究;作业批改
一、现状分析
在当下针对高中数学作业这一主题,存在着一个巨大的难题,便是需要很好地掌握“学”的心态,作业虽然是由老师来布置,但学生才是完成的主体,这要求老师在设计时也应该注意学生们的情绪和想法。但现在往往会出现的情况却是:老师怕作业都不具有代表性和多样性,因此会布置很多的作业以防万一,而这便在无形中加重了学生们的负担,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甚至会在一开始就有了抵触心理,由此,作业的设计根本无法达到老师所预想的效果。
此外,作业批改也是高中数学经常出问题的一个地方,老师在批改作业时经常简单化、僵硬化,仅仅只是给出正误,而没有去反思学生们总体的掌握程度,抱着矫正的心态去批改。有些老师甚至为了加快教学进度,把所有的作业都拿给学生自己批改,以培养学生自觉性的名义把自己的责任丢给了学生,最终导致的结果是教师不知道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学生也会对作业产生松懈心理,不做作业、抄袭作业现象越发严重。
二、研究报告
要研究“学生的心态”这一问题,首先应该了解学生对作业多少、难易的接受程度。在这里,我以高中2个班的100名学生作为研究样本展开了两个实践调查:在一次作业布置时,我给了A班布置了一张难度较大的模拟题作为作业,给B班布置了一份相同数量但难度较低的题目。在第二天批改时就会很清楚地发现,A班同学完成的情况十分不理想,不仅是完成度很低,而且完成的内容相似度很高,而这些内容和网上的答案雷同,很明显是出现了抄袭的情况,而B班的作业完成情况十分理想,大多数同学都能用心地完成作业,以此形成巨大反差。在第二次布置作业时,我给A班同学设计了一份难度适中的题目,给B班同学布置了一份难度和第一次一样,量是第一次两倍的作业,发现效果又有了变化。A、B两个班完成的情况有了戏剧性的颠倒。B班同学做的题目虽然难度很低,但依然会出现抄袭等现象,效果远不及A班的同学完成效果好。其实这也证明了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该更加看重量与度的结合,无论是过量还是过难的作业,都会让学生的作业质量得不到好的保证。
作业批改这一项内容难以在短期内看出一个显著的对比效果,但针对这一点,其实每个科目都有一定的共性,也具有一定的参照性。从语文作文的批改效果中便可以看出:凡是老师乐于去认真阅读并留下评语的作文,一定会是越写越认真。因为其实学生自己的内心还是渴望着要提高自身的水平,而老师在这种时候应该积极鼓励并且发挥好导向作用。即使是数学作业,认真和不认真批改也会对学生的信心和热情产生极大的影响。
三、实践建议
针对这一个研究效果,其实已经可以得到一个如何设计和批改作业的大概方向,在这里,针对人教A版教材给出一些具体例子作为建议:在设计题目时,教师不论是选取现有的作业素材还是自己出题目,都应该要注意题目的数量不宜过多,建议日常以半张试卷的量作为标准,周末以一张半试卷的量作为标准,保证达到数量的同时也有一定的度,而在难度设计上,最重要的是要均衡,虽然有些作业有基础卷和提升卷的区分,但是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其实不应该太过于区分开来,这样对提升作业完成效果不一定有用。比如在上必修一函数及其表示时,可以在选择题的前部分出一些基础难度题,中间部分出一些各章节比较有代表性的中等难度题,最后两道题作为全章节集大成的难题,达到循序渐进的效果。大题的选择也是留1~2道作为拓展思维的难度题为最佳,达到作业容易上手但也具有挑战性的效果是最佳。
在批改作业时,老师可以在学生做错时写一下大概错在什么地方,题目错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在看到的时候一方面会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同时也能知道自己改进的方向在哪里。此外,遇到一个留空的题目,可能是因为学生自己真的不会做,可能单纯是因为学生要想敷衍,但教师在批改时一定不能跟着敷衍,而是应该弄清楚原因,偶尔可以把学生单独请到办公室问清情况,以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度和学习态度作为第一目标。当然,这只是较为普通的一种形式,具体实践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个人情况以及许多辅助因素制定更多有效的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以重视作业的重要性为前提。
通过这次研究可以看出,高中数学作业对数学的教授,甚至整个教育发展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如今作业布置的效果仍需要进一步加强,具体可以分为“作业设计”、“作业批改”两方面。教师应该加强个人能力以及对于作业布置方面的钻研,争取让作业这个“教”与“学”的交织点达到最好的实践效果。
[1]齐立伟.高中数学作业现状及解决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