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发小学数学学习内动力的有效策略

2017-02-25广东省五华县南山小学李梅花

数学大世界 2017年3期
关键词:梯形汽车情境

广东省五华县南山小学 李梅花

激发小学数学学习内动力的有效策略

广东省五华县南山小学 李梅花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内因。在教学活动中,只有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求知欲望和探求乐趣,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得到发挥时,数学教学才能生动活泼,富有成效。

内动力;生活情境;游戏

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科特点,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求知欲望和探求乐趣,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参与,顺利进入“我要学”的最佳学习状态。下面谈谈我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几点粗浅看法。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只有与儿童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时,数学才是鲜活和富有生命力的。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地把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

例如在教学《统计》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接触到统计知识,但单纯从课题着手问学生什么是统计时,学生往往摇头表示不理解,如果换一个角度:新年到了,我们班要举行一个联欢晚会,老师准备给大家买一些水果,想了解一下同学们喜欢吃苹果的有几人,喜欢吃香蕉的有几人,喜欢吃菠萝的有几人……学生们会争先恐后地抢着回答,于是我就从统计喜欢吃各种水果的人数引入教学内容,有了现实情境作支撑,学生就能自然感受到学习统计有趣而且有用,探究新知的热情不言而喻,学习积极性也高涨起来。

又如,在学习了《圆柱的表面积》之后,为了让学生弄清求圆柱的表面积时,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到底该求几个面的面积,可以设计这样的情境问题:求教室门前的柱子的表面积,求油桶的表面积,求压路机压路一周的面积,求水池的占地面积,求烟囱的面积,求无盖水桶的面积等等。这些问题都是鲜活的生活情境,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既能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热情,又让学生学到了有价值的知识,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运用数学游戏,激起求知欲望

运用数学游戏,会刺激学生的好胜心和好奇感,激发求知欲望。例如:教学“连加、连减”时,可以创设“开汽车”的游戏,教师做开汽车动作,后面跟4个学生,学生进入情景,画面动起来。汽车启动,教师问:“现在汽车上有几个同学”?(4个)教师模仿汽车到站,又上来3个学生,教师问:“上来了几个同学?现在车上一共有几个同学?”又到一站,下去2个同学,教师问现在车上有几个同学。游戏做完后,让学生说一说刚才游戏的过程,最后抽象出算式4+3-2=5。这个简单的数字游戏比教师干巴巴地讲,更生动活泼,学生更容易接受。

除了用游戏这种方式外,还可以组织一些生动活泼的竞赛、扮演角色、讲故事等活动,能适合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好奇、爱动的特点,极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如:在多位数的读法的巩固练习中,可开展“小猫钓鱼”比赛,把数的读法写在“小鱼”身上,让学生扮演“小猫”,根据要求钓出符合读法的“鱼”来,比比谁钓的“鱼”多。

三、融合互动平台,激活探求乐趣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数学的许多概念和理论相对抽象、枯燥,学生难于理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合多媒体互动平台,能创设形象逼真的角色、动静结合的数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和积极性,解决许多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不能够很好解决的问题。

比如在《相遇问题》中,用速度和乘以两物体共同行的时间求路程和比较抽象,学生难于接受,于是用多媒体课件显示两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4分钟相遇的画面。然后用线段图表示两人走的路程和,接着闪现两人每分钟走的路程,并把它们合并成一条小线段,即速度和。走了4分钟,有4个这样的小线段,它们的总长度也是两人所走路程的和。教师无需更多的语言,只要借助多媒体互动平台所显示的图像,便无声地传递了教学信息,将不易表述的内容清晰、形象、生动地展示于学生面前。学生丝毫感觉不到由于思维产生障碍可能带给他们的心理压力,反而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轻松快乐,课堂充满生机,教学效果自然大大提升。

四、巧设疑难问题,激荡思维波澜

教师要在学生认为没有疑问的地方设疑,引导学生在生疑——释疑——质疑的循环反复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求新知,发展智能,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愤愤、口悱悱的学习心境。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先让学生看汽车在公路上飞驰的录像,再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三角形、方形、椭圆形和圆形做车轮时汽车前行的情景,在学生的欢笑声中,教师设问:为什么只有汽车轮子是圆形时汽车才会走得又快又稳呢?车轮是圆形就一定会使汽车跑得又快又稳吗?通过激趣、设疑和促思,学生对圆的应用价值及其基本特征进行了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充满活力,学生思维不断激荡,学生认识获得新的飞跃,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和逻辑性得到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又如,在教学《梯形面积计算》一课时,可以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主动探索,积极讨论以下三个问题:怎样拼成一个熟悉的图形?它们的底和高与一个梯形的上底、下底、高各有什么关系?它们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讨论,发现: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加下底,高等于梯形的高,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由两个梯形拼成的,所以等于两个梯形的面积,使学生在讨论、叙述中尝到了“成功”的甜头,思维处于积极状态。这样,不仅沟通了图形与图形的联系,还使学生学会了把未知向已知转化的思维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积极创新的精神。

总之,教师要多渠道、多途径地激发学生学习内动力。只有当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得到发挥时,数学教学才能生动活泼,富有成效。

[1]冯德钧.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策略[J].师道·教研,2010(6):67-67.

[2]孙丽,孙孝喜.试论数学教学的支架策略[J].师道·情智,2014(12):20-22.

[3]严木章.创设有效数学教学情境的探索与实践[J].科教文汇,2010(24):88-89.

猜你喜欢

梯形汽车情境
梯形填数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梯形达人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一类变延迟中立型微分方程梯形方法的渐近估计
梯形填数
汽车的“出卖”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