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错误资源”,拓展学生思维
2017-02-25福建省南安市第一实验小学黄培添
福建省南安市第一实验小学 黄培添
巧用“错误资源”,拓展学生思维
福建省南安市第一实验小学 黄培添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已被提出全新的要求,更加注重学生思维的有效拓展,这需要优化利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因此,本文作者从不同角度入手,多层次探讨巧用“错误资源”基础上有效拓展小学生思维的有效路径。
巧用;错误资源;拓展;学生;思维
在小学阶段,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在学习数学学科过程中,学生总会出现不同的“错误”。教师要围绕章节课程知识,优化利用这些“错误资源”,通过各种途径有效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其发散思维,促使他们在学习数学课程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更好地成长。
一、巧用“错误资源”,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站在客观角度来说,“错误资源”中蕴含着某种新思想,这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有效途径。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利用“错误资源”,在有效点拨的基础上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出现的错误,使其明白解题过程中出错的具体原因,帮助其跳出定式思维的圈子,尤其是“1+1=2”的思维怪圈,转换思维,优化利用新方法、新思路解决对应的问题,灵活应用已掌握的新知识点,为培养其创新思维提供有力的保障。以“分数”为例,在学习该章节过程中,学生极易出现一些“客观错误”,这也是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一种思考、探索。在“分数运算”过程中,学生常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即“1/2<1/3”,这是因为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有限,常喜欢结合生活实际来解决对应的数学问题,在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中,1/2的苹果远远小于1/3的西瓜。教师需要优化利用这一重要的“错误资源”,正确引导他们掌握比较分数的正确方法,即要以相同单位“1”为基点进行分数运算,当然,在解决实际分数问题中,要注重和生活实际的联系,多层次有效发散学生思维,在跳出数学圈子的基础上,走出数学课堂、走进生活,巧设数学问题情景,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灵活应用到实践中,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意识到数学学科和日常生活的紧密相连,不断拓展其发散思维。
二、巧用“错误资源”,培养学生发现意识
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想有效拓展学生思维,教师必须多角度培养其发现意识,引导他们积极思考,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以“小数除法”中“有余数的小数除法”为例,计算“38.2÷2.7”后进行验算,发现很多学生得出的答案都是错误的,比如,部分学生得出商为1.4,而部分学生又得出余数为4,这也是学生计算这类试题中经常出现的错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教师可以以此为基点,不要急于给出正确答案,也不要一味地批评、指责出错的学生,要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进行相关验算,探究得出的答案是否正确。在此过程中,某些学生已发现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教师可以进一步追问,让他们谈谈出现错误的原因,比如,如果得出的余数为4,远远大于除数,但余数是不能大于除数的。在验算过程中,也会证明得出的答案是否正确,如果商为1.4,即1.4×2.7+0.4的计算结果并不是38.2,也就是说,该计算试题的商并不是1.4,如果余数为4,即1.4×2.7+4的计算结果也不是38.2,说明该题的余数并不是4。进而,教师要引导学生重新进行计算,得出正确的商、余数,余数为0.4。在此过程中,这一“错误资源”得以优化利用,学生各方面潜能得以有效挖掘,使其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发现、解决”存在的问题,准确理解相关知识点,其发现意识得以强化。
三、巧用“错误资源”,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最大化有效利用各类“错误资源”,让学生在“探讨、尝试”过程中准确把握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将二者处于统一的网络结构体系中,发现其中蕴含的规律,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更好地学习数学课程知识与技能,为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做好铺垫。以“应用题”为例,经常会出现有多余条件的应用题,极易误导学生,陷入设题人的陷阱中,要么无法准确把握解题的突破口,要么将多余的条件利用到解题中,还误以为得出正确的答案。比如,某农户养了10只鸭子、8只鹅、9只鸡,试问共有几只鸡和鸭?就这道应用题来说,难度并不大,但学生出错率却特别高,是因为他们并没有发现其中的“8只鹅”属于多余条件,答案千奇百怪,比如,10+8=18(只)、10+8+9=27(只)、8+9=17(只)。针对学生得出的答案,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探讨,看看哪种解答才是正确的,发现只有“10+9=19(只)”这种解法才是正确的。教师可以进一步启发学生,问问他们这些错误算式是求什么的,如何调整问题,让这些错误的算式正确,比如,“10+8=18(只)”是求鸭和鹅总共多少只,而“10+8+9=27(只)”是求鹅和鸡共有多少只。在此过程中,这些“错误资源”已变废为宝,确保其准确理解相关数学知识点,注意应用题中的“多余条件”,提高解题准确率,在提高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基础上,培养其创造性思维素养,更好地学习后续数学知识。
总而言之,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要认真解读新课程理念,正确认识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系列“错误资源”,将其变废为宝,有效应用到相关章节的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基础上,确保班级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数学课程知识与技能,培养其发散思维,强化其发现意识,提高其创造性思维能力。以此促进其全面发展,多角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促使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事业不断向前发展,走上长远的发展道路。
[1]郑红梅.数学教学中巧用“错误”资源的探究[J].语数外学习(数学教育),2013(01):144-145.
[2]杜若辉.巧用“错误资源”促高效发展[J].新课程学习(中),2012(09):37-39.
[3]张之忠.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对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J].新课程(下),2015(12):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