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创设有效的情境

2017-02-25安徽省铜陵市横港小学

数学大世界 2017年3期
关键词:西瓜创设情境

安徽省铜陵市横港小学 查 丽

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创设有效的情境

安徽省铜陵市横港小学 查 丽

有效的课堂情境教学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小学课堂情境教学要有“数学味”,具备“真实性”,富有“思维性”,情境创设后还要有效地去情境。

情境创设;有效运用;去情境

情境教学是一种有效的互动教学模式,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能够通过情境进行交流与互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适合学生学习需要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如何创设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笔者从四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一、创设的情境要有“数学味”

任何学科的课堂教学中,知识与技能都必须放在教学的首位,否则就违背了学科教学的原则与本质。教师在教授小学数学教学知识与技能的时候,要创设使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这些情境要充满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数学味”,否则就会本末倒置,失去情境创设的意义。

例如《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篮球赛吗?

生:喜欢。

(播放一段篮球比赛录像)

师:说说你最喜欢的篮球队员。

生1:我喜欢姚明,姚明太有名了,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生2:我喜欢王治郅,他打中锋的,也很有名。

生3:我喜欢易建联,他打球很厉害,转身跳投的动作很优美。

生4:我喜欢巴特尔,他也经常在NBA赛场上打球。

教师创设了教学情境,引出王治郅、姚明、巴特尔中,谁的进球率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但学生更多的时间停留在议论着“喜欢谁”的问题上,教师没有及时地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的本质,教学情境失去了数学味。

二、创设的情境要有“真实性”

真实的情境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应用能力,而且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他们的情感能够自然流露,学习态度积极向上。所以,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要符合学生的现实生活体验,能让学生在情境中乐于参与,主动进行探究、解决问题。

例如《等量代换》一课教学。师:你们最喜欢《西游记》里的哪个人物?你知道孙悟空的老家在哪儿吗?我们现在就到孙悟空的“老家”花果山去看一看吧!今天花果山里来了一位客人,是谁呢?大家请看(播放动画与配音)猪八戒:俺老猪最喜欢吃西瓜,给猴哥也送一个去。小猴:你来干什么?猪八戒:我去看猴哥。小猴:骗人,我们大圣最喜欢吃桃子!猪八戒:哎,我怎么忘了,猴哥最喜欢吃桃呢,这可怎么办?师:哎,这可怎么办?同学们,你们能帮猪八戒想想办法吗?生1:让他回去再拿一些桃来。生2:让他回去用西瓜换桃子后再来。生3:花果山就有桃,让猪八戒用西瓜在花果山换桃子。师:你们的想法都不错!究竟怎么办呢?我们来听听小猴的主意吧!(播放动画与配音)小猴:你就用西瓜和我们换桃子吧!猪八戒:好啊,可怎样换呢?师:怎样用这个西瓜去换桃呢?请大家帮八戒出出主意!生1:按价钱来换。师:行!用西瓜去换同样价钱的桃。还可以怎样换?生2:用西瓜去换体积一样大小的桃。生3:用西瓜去换同样重的桃。师:用西瓜换同样重的桃,好主意!大家同意这种方法吗?八戒和小猴也同意!咱们就用这种方法来帮他们换一换。瞧,猪八戒已称出了1个西瓜重4千克。(同时出示1个西瓜与4个1千克砝码同样重的天平图片)你们能换了吗?生1:不能,还要称出同样重的一些桃。生2:不能,还必须知道多少个桃也重4千克。师:对!可小猴很调皮,它只称出了4个桃重1千克。(出示4个桃与1个1千克砝码同样重的天平图片)一个西瓜可以换多少个桃?现在你们会换了吗?这样的问题情境解决了“虚假无信,脱离现实”的难题。

三、创设的情境要有“思维性”

人在不同的情境状态,思维活跃程度大相径庭,某些特定的情境能使人的思维更加敏捷,并能迸发新的思想火花。就小学生而言,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薄弱,但是他们具有强大的探究能力,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发展潜力巨大。因此,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多设置一些探究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例如《圆的周长》教学片段:

学生动手测量直径1分米的硬纸圆的周长。

师:在测量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1:硬纸圆在米尺上滚动了3分米多一些。

生2:圆的直径是1分米,圆的周长是3分米。

生3:我们测出的圆的周长是3分米不到一点。

师:直径1分米的硬纸圆的周长到底是多少呢?

学生争论,教师马上用课件在屏幕上分别演示直径为1分米、2分米的圆在米尺上滚动一周,提问:现在你们有什么发现?

这个情境有利于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探究问题。但是学生经过交流学习后,得到了不同的结论时,教师没有能够及时地利用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追寻问题的本质,而是简单地用多媒体的动态演示来平息争论。这样的情境下,学生十分被动地学习,没有了思维的高度与广度的发展,情境成为了摆设。

四、情境创设后如何有效地去情境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师们注重创设有效的情境引导学生展开学习活动,学生们在情境中学得形象、学得有趣,表现轻松积极,思维较顺畅,可在情境活动后对数学知识的探究发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概括提炼却常不令人满意,这就表现为我们的学生缺乏数学抽象思维能力。的确,数学课堂创设学习情境固然重要,而帮助学生在“去情境”的过程中获得数学感悟和发现,让学生学会数学思维更重要。例如《找规律》教学,让学生通过打节拍找出一定的规律后,可以让学生用字母或符号表达出这些规律,或是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述出这些规律。

总之,教师要深入分析教学内容,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这样才能让数学课堂充满灵动与活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赵琼.小学数学情境创设教学实践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7).

[2]邱玉军.小学数学情境教学要学会搭载信息技术“快车”[J].数学教学通讯,2016(16).

[3].魏如根.境在情中,情在心中——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初体验[J].华夏教师,2013(4).

猜你喜欢

西瓜创设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大小西瓜
当夏天遇上西瓜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巧切西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