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与过程同样重要—以“倍的认识解决问题”教学为例
2017-02-25浙江省诸暨市店口弘毅小学周冰心
浙江省诸暨市店口弘毅小学 周冰心
结果与过程同样重要—以“倍的认识解决问题”教学为例
浙江省诸暨市店口弘毅小学 周冰心
【课前慎思】
1.对小学阶段“解决问题”的理解。
《数学课程标准》不再出现“应用题”名称,取而代之的是“解决问题”,强调通过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脱离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活动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很难发展的。因此,落实“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让学生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是做好“解决问题”教学的关键之一。“解决问题”既是课程目标,也是教学内容,贯穿着整个小学数学,它是一个思维活动的综合过程,是对先学知识的巩固与提高。这个过程具体表现为教师对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思维活动的指导和学生对信息的收集与处理能力的培养。“解决问题”需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展开,通过分析题意,明确题目的已知条件,挖掘题目隐含的条件,通过分析隐含条件实现由已知到未知的过渡,最终解决问题,并能对解决问题的思路与结果做出反思。
2.“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需要教什么。
我把教学目标定位在怎样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两者之间的“倍数关系”,并进一步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上,让学生从认识图形出发,由形找数,利用数形结合让学生观察比较,并找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沟通多种表征之间的联系。
3.“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怎样避免对先学知识的简单重复。
怎么样将枯燥的解决问题更好地教授给学生?要使学生学好数学,首先要使学生喜欢数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枯燥的解决问题中是否可以通过情境设计把问题引出,是否能通过有趣的语言达到教学目的,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在设计之前,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年龄特征,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从而达到好学、乐学的目的。
【教学目标】
1.运用倍的知识,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加深对倍的理解。
2.经历“画示意图”“列除法算式”等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建立“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学模型。
3.进一步理解“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学会运用“倍”的含义解决“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倍”的实际问题。
难点:沟通多种表征之间的联系,理解用除法计算的方法。
【课堂实录】
一、“趣”设情境,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学校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上知道了什么。
师:孩子们,今天咱们是第一次见面,老师想介绍一下自己,我叫周冰心,来自诸暨,这就是我们学校的“弘毅小学”,这是我们的钟楼,这是我们的梦想长廊,孩子们在这样的校园里学习,生活可幸福了,瞧……(出示学校PPT)
师:看,他们在干什么?(出示操场运动图)你能用倍的知识来说一说他们之间的关系吗?(强调生说你把什么看成一份)
学生观察并回答。
【设计意图:教学一开始就创设一个情境,使课堂引入有了趣味性,让学生感兴趣的同时也复习了倍的认识第一课时,使得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倍”是指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为新授知识找准落脚点。】
师小结:看来大家对倍都有了很好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趣”学新知
师:既然这样,我要带你们去教室参观一下,看同学们都在干什么,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啊?(如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的几倍?)
生回答问题,并在PPT上出示相应的问题。
师:那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你是怎么样想的?请你先想一想,画一画,写一写,好吗?拿出你的白纸开始吧!
(学生积极参与探究过程)
师:若画好了,请同桌交流一下,说说你的想法。(收集学生作品上台展示)
师总结:以扫地的4人为一份,擦桌椅的人数就有这样的3份,也就是擦桌子的人数是扫地的3倍。
师:除了画图,我们还可以用算式来表示,我看到有孩子是这样写的,这样写的请高高地举起你的小手(黑板写上12÷4=3)。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多方位多角度思考问题,尤其鼓励学生方法的多样性,当学生出现用简单图示表示数量关系时,要给予肯定,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
师:你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你能结合图来说说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吗?12表示什么?4呢?3呢?(把扫地的看作一份,擦桌椅的有这样的三分,就是求12里面有几个4,我们可以用除法计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规范说理,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师:刚才我们用了画图和列式两种方法来得到擦桌子的人数是扫地的3倍,关于解决这一类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啊?(学生交流想法)你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那老师有一个问题:擦桌子的人数是扫地的3倍解答正确吗?我们怎么来验证这个结果是正确的呢?(扫地的有4人,4的3倍是12,正好是擦桌子的人数,解答正确,放微课)
【设计意图:把所求结果当作已知条件进行检验,在对检验方法进行指导的同时,培养学生形成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趣”设练习,拓展巩固
师:你们真棒,那我就要考考你了,请你拿出作业纸完成练习。(教师这个时候需要随机指导)
完成练习,并请学生说一说理由,使学生初步构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学模型。
让学生用“倍”的眼光进一步到生活中寻找“倍”的关系。
【设计意图:现实生活是学生数学的归宿,结尾让学生用“倍”的眼光进一步到生活中寻找“倍”的关系,既可以加深学生对“倍”的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四、课堂小结
师:谁来和我们分享一下,今天的数学课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知道用画图的方式表示倍的数量关系,学会运用“倍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
小数特级教师华应龙曾说过“数学是一种游戏活动”,斯苗儿老师也曾说过“数学需要有趣、有味、有挑战性”。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俨然需要善于将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情境化、童趣化、游戏化,使它变得生动,有趣,有趣的课堂让孩子都能情不自禁地学习,让每一个孩子都浸润课堂。
以上是笔者在教学《倍的认识解决问题》中的思考和探究。总的来说,对于解决问题这类课,教师需要引“趣”入渠,在“趣”中感知,激发学生探究欲,保持持久的好奇心,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也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