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教师角色研究

2017-02-25重庆师范大学刘得晶

数学大世界 2017年3期
关键词:数学教师数学知识素养

重庆师范大学 刘得晶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教师角色研究

重庆师范大学 刘得晶

数学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部分。小学生学习数学,离不开课堂。在数学课堂中,教师扮演好知识技能的传授者、数学思考的启发者、问题解决的合作者、情感态度的激励者这四种角色,会促进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数学,有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获得。

小学数学;课堂;教师角色;数学素养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素养的获得,有助于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课堂教学是小学教育的关键环节,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努力扮演好以下几种角色,会促进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数学,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获得。

一、知识技能的传授者

数学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之一就在于帮助学生掌握现代化社会和新时代学习中必不可少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教师作为传承人类数学文明的重要使者,应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扮演好数学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这一重要角色!

传授,并不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数学知识。作为数学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当代教师应有别于传统的数学教师,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更新观念,告别一味灌输

新时代的数学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深入理解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结合数学学科性质,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注重采用多种丰富的与教学内容相适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体验,自主发现各种规律、原理等。

2.注重理解,告别死记硬背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数学公式、法则、规律等,在理解的基础上适当记忆一些知识点,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促进数学思维的养成。

3.练习适度,告别机械重复

数学知识技能的掌握离不开练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把握好练习的量,指导学生适度练习,将重点放在学生的疑难问题上,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练习,提升练习质量。

二、数学思考的启发者

数学思考,是新课标倡导的数学学习的目标之一,要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看待问题,用数学的思维方法思考问题。数学教师的职责之一就是在课堂中启发学生的数学思考,为此,数学教师应努力做到:

1.善于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数学思考

数学教师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拓宽思考的广度与深度,提升数学思维品质。只有数学教师自身学会了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才能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数学思考。

2.明确思考过程中的难点,并善于提问

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他们的思维发展还不够成熟,因此在他们的思考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难点。数学教师要站在小学生的角度,理清他们思考的难点,并善于向他们提出关键问题,启发思考。

3.运用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循循善诱

数学是培养学生思维的学科。数学教师在保证语言简洁精炼的同时,如果能够具备语言艺术,让语言更具感染力、启发性,会更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沟通,更容易扮演好数学课堂中的教师角色。

三、问题解决的合作者

问题解决,不仅需要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更需要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数学课堂上,教师通过创造出各种问题情境,让学生们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同时,数学教师应该成为课堂中问题解决的合作者,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为此,数学教师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1.努力创设数学情境

数学课堂教学离不开情境。作为教师,应努力搭建好数学知识本身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将生活中的情境引进课堂,引导学生从“做”中学数学,同时,要善于创设数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创新意识是2011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十大核心概念之一,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数学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对他们的合理发现持肯定的态度,激励他们不断进步。

3.联系生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小学生,由于他们的生活经验有限,联系实际的能力还有待加强,因此,需要数学教师引导学生基于课本但又不局限于课本,结合实际生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导他们树立数学的应用意识。

四、情感态度的激励者

在小学教育中,数学课堂中所涉及的情感态度更多的是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并在活动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建立自信心,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热爱,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以及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等。数学教师应当扮演好激励者的角色,促进学生数学情感态度的产生。

1.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

大量研究表明,学习动机能够促进学生取得学业上的成就,动机高的人往往能够在学业上取得更好的成果,求知欲便属于内部学习动机的一种。数学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多种策略与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增强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情绪体验

新课标强调“四基”,重视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创造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机会,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从“做”中学数学,增强他们的情绪体验,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3.加深学生对数学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体会

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数学情感态度的其中一个方面就在于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进一步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多地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综上,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努力做好知识技能的传授者、数学思考的启发者、问题解决的合作者、情感态度的激励者这四种角色。但是,数学教育不是孤立的,它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一部分。因此,数学教师在课堂中除了应扮演好上述几种数学学科中特殊的角色外,还应结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以及身心特征,做好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活动的管理者、知识的学习者等多种角色。

[1]马云鹏.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几个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2015(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3]乌兰.课堂教学交往中的教师角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5).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数学知识素养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振荡电路中周期计算需要的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