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2017-02-25江苏省南通市北城小学
江苏省南通市北城小学 沈 祥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江苏省南通市北城小学 沈 祥
伴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针对良好数学教育这个基本理念的数学核心素养对学生也提出了基础性、整合性与前瞻性等要求,同时也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本质要求的体现。在当前的新教育形式下,小学数学教育已经逐渐脱离了“分数至上”的观念束缚,转向数学核心素养过渡。当然,培养数学核心素养需要一定的时间过程,小学数学教师应重视对学生逻辑思维的训练,提升学生对数学公式的掌握与推理能力。
一、数学核心素养的含义
所谓的数学核心素养,就是指基于认数、测量、计算及统计等基本且具体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反映数学知识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以及数学在实际社会与生活中的作用与价值的认知,其是对数学本质的体现。
数学是一门具有较强知识关联性的学科。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对具体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掌握,还应帮助学生树立一定的数感,借助数学思维与数感的建立,重视对知识与技能中蕴含的核心素养的培养,从而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与质量,深化数学内容的本质特征和真正价值。因此,利用什么方法与手段来培养并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成了小学数学教育的一个重点。
二、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策略分析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应落实于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之中,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在理解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思考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基础之上,数学教育工作者还应不断实践、探索并落实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方法、途径与策略。
1.深入解读、挖掘教材内容中所蕴含的数学核心素养
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认真、深入研读教学内容,仔细分析、思量,理解并准确把握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立足于教学目标,深入挖掘教学内容的实质及其中所蕴含的核心素养。
例如,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重点利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与推导过程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模型思想、推理能力及应用意识等,也可以借助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帮助学生感悟、转化数学思想方法,积累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奠定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基础。
2.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增强其数感
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有利于帮助其培养数感,而数感的建立又能推动其数学思维的拓展。具备良好的数感与数学思维,能够让学生更敏锐地察觉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性。因此,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习题形成一定的数感与数学思维,还应充分联合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以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
例如,在“10的分与合”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结合课外活动,制定一定的活动形式与规则,引导学生成立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设有10个投球机会,同时准备一些问题,如:投进篮筐几个球?筐外的皮球有几个? 对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一定的肯定与鼓励,对回答错误的学生更要进行询问与指导,从而通过不断的反思与总结,形成解题经验,同时促使其在课外活动中结合数学学习,形成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与理解,深化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也潜移默化地引导其形成数学思维与数感。
3.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心智与思维尚未完全成熟,而一定的教学情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其更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善于有效创设教学情境,尤其是问题情境,能够让处于成长阶段中的小学生更快地产生学习与参与的兴趣,吸引其注意力,从而培养小学生的问题发现、分析与解决的能力,实现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
例如,在“升与毫升”这个知识点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这样创设问题情境:明明喝一杯饮料,红红喝两杯饮料,那么红红喝的一定比小明多么?明明和红红的杯子是否一样大小,容量是否存有差异?你知道容量的定义和常用单位是什么吗? 让学生带着问题利用不同容量的杯子进行实践操作,通过这样的生活事例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拓展其空间想象力,并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加强数学概念的意识,进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
4.在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过程中渗透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数学核心素养蕴含于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形成、发展与应用的过程之中,其基于知识技能但又高于知识技能。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帮助其建立数学知识结构,从而获取一定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从而奠定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基础。
例如,在“乘法的初步认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图形或生活实例促进学生对乘法的认识,如以这样一道题引入:一辆货车的长可以放100个苹果,宽可以放20个,则这辆货车一共能放多少个苹果?初见此题,学生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加法,即:100 +100+100 + … =2000。这时,教师顺势引入乘法公式 100×20=2000,引导学生通过提问、思考、分组讨论等踊跃表达自己的想法,形成对乘法的初步认识,同时形成加法与乘法之间的关系认识,进而促进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再比如,教师可为学生准备一些事物,如同等数量的香蕉、每串数量相同的钥匙等,让学生直接观察实物,列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通过形式多样、富有层次的练习,深化对乘法的认识与理解。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反而是一个需要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长期过程。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以及落实学科育人的必然要求。因此,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坚持科学育人的教学理念,还应植根于日常的教学实践过程之中,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反思教学过程,总结教学经验,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优化教学过程与质量,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核心素养的体系,深化数学教学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