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实验课的本质与矫治措施
2017-02-25江苏省高邮市汤庄镇沙堰初级中学李伟平
江苏省高邮市汤庄镇沙堰初级中学 李伟平
初中数学实验课的本质与矫治措施
江苏省高邮市汤庄镇沙堰初级中学 李伟平
数学实验是数学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数学实验教学,有助于渗透数学理念,增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本文在笔者实践的基础上,对初中数学实验课的本质与矫治措施进行探析。
数学实验课;本质;矫治措施;探析
数学实验教学不同于一般的数学知识学习,更强调对学生动手实验与计算技能的发展,帮助学生从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中解决问题。因此,对于实验教学,教师要积极倡导理念渗透,引导学生从中正确认识实验课程,挖掘数学实验的价值。
一、明确数学实验的地位,挖掘数学实验的价值
在苏科版数学教材中,数学实验教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拓宽学生的数学体验,更重要的是从数学实验中激发数学思维。比如八年级有“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对于等腰三角形,如何对其轴对称性进行实验和体验?比如可以将一个等腰三角形沿顶角进行平分对折,可以发现两者完全重合。对于“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这一性质,如何进行实验分析?可以用剪刀剪一个直角三角形纸片,按照斜边、直角边向内对折,再将折叠后的纸片展开,用米尺测量斜边两段的长度,两者是相等的。可见,对于教材中设置的数学实验,学生从自己的动手操作中来验证结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再如苏科版教材八年级有“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实验,可以通过绘画方式,在纸上画出一个△ABC,然后将三角形绕A点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分别得出AC与BC的延长线AC1、AC2、AC3等等,从上述延长线中得出的角,其大小发生了什么变化?让学生进行观察;然后通过对∠BAC与∠ACB进行度量,求出其和;再对∠BAC1与∠AC1B,∠BAC2与∠AC2B以及∠BAC3与∠AC3B等角进行求和,又有什么发现?最后,当AC1与BC平行时,得到的∠BAC1是多少?通过上述拼角实验,让学生从自主拼角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拼角的实验目标,从拼角中学习辅助线的做法,发现拼角的价值。从实验教学中,通过不同延长线得到的内角和是不变的,发现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二、从数学实验中来挖掘知识,迁移价值
在苏科版教材七年级数学中有“桌上有3只茶杯,口向上,每次翻转2只,能否经过若干次翻转,使得3只茶杯全部口朝下?如果有7只茶杯,口向上,每次翻转3只,能够得到7只茶杯口全部朝下?”该题具有很强的实验性,但在应用中,很多教师忽视了数学知识的迁移性,仅仅让学生准备实验道具,并在桌旁观看实验。学生在实验中一次次地翻转,一分钟过去了、三分钟过去了,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学生对翻转的兴趣越来越低,也数不清翻转了多少次,更难以从该实验中获得数学实验趣味教学。最后,教师得出:无论翻动多少次,杯口朝上的都是奇数而不是偶数,所以无论翻动多少次都不可能使杯口全部朝下。而对于该结论,很多学生都不知所以然。由于学生无法从实验中看清问题的本质,难以从动手操作中感知数学知识的迁移,仅仅是机械的操练,难以激发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因此,在对该实验进行探究教学时,不妨从扑克牌的翻转中来锻炼和引导学生观察扑克牌的正反面,从而获得对该问题的知识迁移和求解。比如正面向上的每张牌看作+1,反面向上的看作-1,每翻动一次,则桌面上的牌数之积就改变一次符号,由-1变为+1。同样道理,若一次翻动n张,则改变n次。当n为奇数时,则有奇数个(-1)相乘,积为-1,桌上的所有牌数之积就改变符号;若n为偶数时,则有偶数个(-1)相乘,积为+1,桌上的所有牌数的积仍为原来的符号。
三、从数学实验的立意上挖掘数学思维与价值
数学实验的价值在于数学思维的培养,而数学思维又需要从具体的数学实验中去挖掘。如果单纯地机械化进行实验操作,则无法从中感知动手与动脑的关系,偏离了数学实验的教学目标。比如对于前面所讲的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问题,要从实验教学目标上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在实验导语设置上,不妨从等腰三角形纸片的折叠中来引出问题,然后经由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和分析来探析和体验数学实验的本质。当然,对于等腰三角形的对折,如何从具体的思维场景来传达相等、对称等关系,也需要学生从对折实验中去猜测、去验证。比如通过沿着某条线进行对折来获得重合现象,得出相等;利用对称原理,沿着某条线进行折叠,得出对称结论。在经过不同的实验教学中,学生的想法得到了验证,也让学生能够从自主实验活动中,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即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顶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底边上的高所在直线、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线、中线、顶角平分线重合。通过折叠,并辅之以观察、抽象、归纳、简单的推理等思维活动,形成了数学猜想;通过数学论证,即通过严格的数学推理、有力的数学证明得到了数学结论。
总之,数学实验已成为初中数学常态的教学行为,我们在实践中要不断探讨数学实验过程的本质,不断获得数学实验的育人价值。
[1]谌祥林.浅谈数学教学实验课的必要性[J].教育现代化,2017,4(07).
[2]喻平,董林伟.初中数学实验的本质解析[J].课程.教材.教法,2016,36(08).
[3]倪建华.纸上得来终觉浅——开设初中数学实验课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