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审题能力
2017-02-25扬州大学附属中学东部分校陆迎娣
扬州大学附属中学东部分校 陆迎娣
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审题能力
扬州大学附属中学东部分校 陆迎娣
审题是解题的基础,它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学生解题能力的强弱。因此,无论是何种学科,我们教师在开展教学时,都将审题能力的培养作为优化教学的切入点。初中数学学科知识点繁多,涉及的面较广,题型也逐步趋向于综合性,所以,学生的审题、解题能力都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优化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激活学生思维,从而为优化数学教学的效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养成读题习惯,奠定审题基础
俗话说:“好的习惯铸就成功!”数学学习同样如此,而我们很多学生之所以没有形成良好的审题能力,主要就是因为没有培养良好的习惯。许多初中学生在拿到题目后不认真读题,甚至是不读题,完全凭借着先前的解题经验来模仿教师所讲过的解题方法,这样最终会导致学生解答出的答案不对,或对而不全。因此,我们要训练学生在读题时能够静下心来阅读,不添字,不漏字,不随便改字,认真仔细地、反复地边读边想,养成良好的读题习惯,奠定审题基础。
比如:“周末小明陪爸爸去陶瓷商场购买一些茶壶和茶杯,了解情况后,发现甲、乙两家商店都在出售两种相同品牌的茶杯和茶壶,且定价相同,茶壶每把定价30元,茶杯每只定价五元,甲店全场九折优惠,乙店买一送一大酬宾(买一把茶壶,赠送茶杯一只),小明爸爸需要买茶壶5把,茶杯若干只(不少于5只)。(1)当需要购买五只茶杯时,你打算去哪家商店购买?为什么?(2)当购买茶杯多少只时,两种优惠办法付款一样?”由于这道题目较长,许多学生在读题时耐心不足,无法静下心来认真审题、分析题意,从而导致学生在解答问题时出现错误。这时候我们要引导学生能够耐心地解答问题,挑选出题目中的有效条件,“读题目,标条件,找特征”,通过审题三部曲弄清题意,分清条件,这样能够为学生进一步理清解题思路打开思维通道。
当学生面对阅读量较大、条件烦琐的题目时,困扰他们的不是问题的难易程度,而是学生的心理状态,他们不能静心地去审题,而是有选择性地读题,这样就会导致审题不清,漏掉重要条件,从而导致问题解决的失误。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引导他们耐心审题,利用解题三部曲正确理解题意,理清解答问题的思路。
二、认真分析题意,找出隐含条件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数学问题往往是由一些文字、符号和数量关系式、基本图形所组成的,而这些条件的组成往往是困扰学生审题的障碍,如果学生不仔细推敲每一句话,不认真观察每一个符号,不看清基本图形,这些都会困扰学生审清题目,弱化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益。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能够认真分析题意,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找出隐含条件,有效解答问题。
比如:“甲比乙大15岁,五年前甲的年龄是乙的二倍,乙的年龄现在是( )A.10岁;B.15岁;C.20岁;D.30岁”。对于这道题目,我们要帮助学生梳理题目中的各种关系纽带,找出隐含条件,如“甲比乙大”、“五年前”、“二倍”,当学生找出这些条件后,引导学生列出相应的方程,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又如:“已知定义域为R+的函数f(x),对任意x,y∈R+,恒有f(xy)=f(x)+f(y)。(1)求证:当 x∈R+时,f(1+x)= f(1-x);(2)若x>1时,恒有f(x)<0,求证:f(x)必有反函数。” 对于这道题,为了能够让学生灵活自如地处理原函数f(x)与其反函数,在学生解答问题时,我不断引导学生注意已知条件是什么?一共有几个已知条件?未知条件又是什么?一共有几个?这样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题目复述出来,使学生集中精力仔细分析题目,从而提高解题能力。
在学生解题过程中,我们要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引导学生恰当审题,学会挖掘题中蕴含的深层含义,发现隐含的条件,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循循善诱,巧于点拨,让学生学会正确的方法。但是要注意“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不要牵制学生的思维,限制学生的解题思路,而是要让学生通过认真分析题意找出隐含条件,一步一个脚印地培养审题能力。
三、注意变式练习,加强解后反思
解题不是要学生采用固定的解题模式千篇一律地回答问题,而是要学生理清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技巧,在数学练习过程中,变式训练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采用变式练习,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而这些变式题目可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使学生思维在训练中变得异常灵活。
比如:“根据以下条件,求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1)已知抛物线的顶点为(4,8),且过原点;(2)已知抛物线经过(6,0)点,且x=4时,有最小值8;(3)已知抛物线经过(1,3),(-1,4),(0,4)三点;(4)把抛物线y=2x2-4x-5向左和向上平移三个单位。”对于这道题目,由于是“条件变式”练习题目,能够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探究能力和提高学生缜密的思维逻辑,然而这一切都是凌驾于审题基础之上的,所以当学生在得出相应答案之后,我们要引导学生能够针对这些题目进行合理的总结归纳,找出解答问题的思路和蕴含其中的数学规律,这样有利于学生加强解后反思,针对典型题目能够找出最佳解决途径,同时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学会“以不变应万变”,同时也使学生在老师不断的追问过程中学会反复审阅题目,找出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加快思维反应能力,提高审题解题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多为学生设计变式练习题目,让学生在变化中灵活思考,在思考中提升,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同时加强解后反思,在反思中促进学生思考,发散学生的思维,提升学习效果。
总之,审题是解答问题的第一步,是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起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不断优化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数学精神,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题习惯,认真审题,真正把握问题的实质,洞察数学问题的内在,从而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培养良好的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