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公平优质早日达标
2017-02-25本刊评论员
本刊评论员
社评
让公平优质早日达标
本刊评论员
草木争春,万物欣荣。前不久召开的全国“两会”让这个春天格外暖人和令人鼓舞。作为民生计划的重点项,全国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教育部分自然备受关注。“办好公平优质教育”的主题词甫一传出,四方赞许,万民颜开。
回顾最近这三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从“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到“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再到“办好公平优质教育”,主线没变,但目标和要求一直在走高,也愈来愈明确。对公平的要求不再仅仅是机会公平,还要有质量的公平;对质量也有了明确的结果要求——优质。“把发展的硬道理更多体现在增进人民福祉上”,这句话是李克强总理亲自加进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彰显了中央政府顺应人民期待、为人民创造福祉的执政情怀。
在今年的全省教育工作会上,刘教民厅长的讲话中,公平、质量也占了相当大的篇幅,诸如:把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作为深化改革的新路径,把扩大教育公平作为实现共享发展的新手段。要立足入园入学、考试招生、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资助贫困生等热点难点问题,让老百姓切切实实感受到教育改革创新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要抬高底部,加快补齐短板,向高位优质均衡转变,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实现教育公平。
身为教育系统的一员,我辈同仁在为之振奋的同时,也应有责无旁贷的担当意识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实现优质公平教育,离不开均整发展,必须整体提高教育水平,把薄弱校都办成好学校。根据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情况,我省现在有91个县通过了国检,按照进度安排,超额完成一个。但是已经完成通过的县都是各市中经济状况较好的县,剩下的县短板多、差距大。
接下来,我们要认真落实省政府和教育部签署的推进《义务教育发展备忘录》的要求,完成省政府与各市政府签订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任务。对准备迎接国检的县加强督导检查,加大推动力度。
乡村教育是实现均衡发展的关键,我们要切实提高乡村教育质量,着力解决“乡村弱”和“城镇挤”的问题。要深入推进教育扶贫工程,做到扶贫资金向贫困地区、建档立卡学生精准投放,丁是丁卯是卯,保证好钢用在刀刃上。
欲质量达优,不仅要提升硬件水平,改善办学条件,更重要的是教师队伍素质和水平的提升,以及学校的理念、文化、管理水平等全方位的提升。
经过这些年的探索、实践,我省一些做法已证明对路、有效,如实施学区化管理,强校集团化办学,成立学校联盟,给予特岗教师优惠待遇,校长、教师常态交流等等。从今年5月起,我省又将扩大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实施范围,在12个山区县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乡、村学校和教学点教师生活补助政策。我们要把相关政策、制度落实到底,用足用好,但求实效,力避形式主义。比如,给乡村学校补充师资,要让那些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强校教师到乡村弱校交流,应深扎留痕,防止蜻蜓点水,只为捞取评优晋职的惠利。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还要有改革创新意识,并且要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机遇。通过推进教育放管服务改革,深化管办评分离改革,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推动民办学校分类管理,推动京津冀教育对口帮扶工作等让教育质量上一台阶。
任务虽艰,我志不移。办好公平优质教育,这是必达的目标,这是对人民所许下的诺言。各位教育同仁务要贯彻党和国家有关教育的要求,落实省委省政府及教育厅的部署,倾心竭力,开足马力,做好各项具体工作,让数字、内涵禁得起检验,让老百姓亲身可感。在朝着教育现代化冲刺的途中,书写时代华章,兑现对历史、人民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