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哲学素养的调查分析
2017-02-25许文曲
许文曲
(闽南师范大学 商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关于大学生哲学素养的调查分析
许文曲
(闽南师范大学 商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在价值多元化、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实现我国强国复兴的基础是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大学生是未来国家的主要建设者,培养学生的哲学素养,让学生具备辩证的哲思,使其能够正确处理在生活、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是当下各大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应以提升学生的哲学素养为目的,合理组织教学实践活动,丰富学生思想,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学会用辩证的眼光、批判的思维看待问题、解决问题。文章对大学生哲学素养培养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探讨了大学生素养培养的主要内容、意义以及提升学生哲学素养的对策。
大学生;哲学素养;调查;分析
在我国,党和国家一向重视大学生哲学素养的培养工作。为实现强国复兴梦,必须坚持大学生的哲学素养培养,让学生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润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提高思维能力,认清国情,明确自身肩负的建设国家的重任。在信息时代下,网络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我们正处于一个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的新时代,如何正确处理中外文化交流和思想碰撞,是每个大学生和每个教育者都应该深刻思考的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综合国力稳定上升,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未来国家的主要建设力量、新时代的大学生们必须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武装自己的头脑,时刻保持清醒和理智,正确处理自身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在国家的建设过程中,发挥出积极作用。
一、大学生哲学素养培养的主要内容
(一)哲学知识培养
宋丽萍等学者认为,大学生哲学素养的培养分为三个层面,即认识层面、实践层面和精神层面。[1]其中,认识层面是基础,只有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哲学知识,认识哲学思想,才能再次基础上运用哲学思维,形成哲学情感和哲学精神。因此,哲学理论知识的培养是大学生哲学素养培养的基础。当今社会意识形态的多样性给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带来较为严峻的挑战。应以马克思主义为价值导向,组织学生进行哲学知识学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哲学观点、原理和方法,让学生了解一定的哲学史和哲学家,开阔学生的哲学视野,激发学生的哲学学习兴趣。
(二)哲学应用能力培养
哲学应用能力是哲学思维外化的能力,是从精神层面到行为层面的转化,只有帮助学生完成这种转化过程,让学生掌握哲学思维的运用方法,才能达到思维指导行动的效果。因此,哲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大学生哲学素养培养的根本目的,应坚持哲学实践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合理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在时间层面科学的运用哲学原理,让学生用哲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运用,引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加深对哲学思想的体会,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和提高。[2]
(三)哲学思维培养
哲学知识的学习和哲学应用能力的培养都是让学生形成哲学思维的过程,是哲学素养培养的内化阶段。培养大学生的哲学思维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直面问题、反思问题,并在反思的过程中,迸发出新的思想观点。在哲学思维的训练过程中,应在追求哲学智慧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宏观思维、围观思维、本质思维、独特思维等思维方式,不断丰富哲学知识储备,不断加强哲学思维运用。哲学思维的形成可以让学生在思考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问题时,从非此即彼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转变为具有张力和平衡的辩证思维方式。另外,应注重通过哲学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未来国家的建设者,必须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从而完成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3]
(四)哲学情感培养
哲学情感培养是大学生哲学素养培养的基础,也是从理论层面向情感层面的转化,学生的宽容、礼让、诚信、自尊等品格的形成,可以从哲学思维中找到根源,哲学素养的培养,可以使学生具备高尚的情怀,让学生学会自尊和尊重他人,学会自爱和关爱他人,学会思考和理解他人。哲学情感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将来走出校园后更好地融入社会,更善于与人交往,并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清醒和理智,形成谦逊有礼、不卑不亢的大格局。同时,哲学情感的培养也有利于学生正义感、责任感、同情心的培养,让学生具备更多的积极能量,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4]
(五)哲学精神培养
精神层面是哲学理论内化的最高层次,哲学精神的形成,可以让学生形成坚定的信仰。在功利主义和拜金主义普遍存在的当今社会,信仰的缺失已经成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问题。我国社会现阶段的现实情况是,有少数一部分人信仰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有少数一部分人信仰佛教、基督教等宗教主义,有少数一部分人具有自己独特的信仰,但是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人没有信仰。信仰是一种长期固化的信念,是人重要的内在动力,信仰的缺失,是造成许多人盲目从众、精神脆弱的主要原因。大学生是未来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必须具备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坚定的信念,才能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抵得住诱惑,抗得住打击,最终实现自我价值。因此,哲学精神培养对大学生的自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5]
二、大学生哲学素养培养的意义
哲学素养的培养对大学生人生观、社会观、价值观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具备较高的哲学素养,可以使学生在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时更加得心应手。哲学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发挥出了重要作用,通过几千年的发展和完善,哲学内容博大精深,对人的思想、道德、心灵等各个方面都具有极高的指导价值。哲学素养是个人修养的重要体现,具备哲学思维的人可以更加全面、客观地看待问题。大学生年纪尚轻、人生阅历有限,但是有极强的学习能力和较高的求知欲望,因此是一个可塑性较强的群体。在这一关键时期,必须重视学生哲学素养的培养,通过哲学思想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认识自身价值,摆正自身立场,在正确的道路上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加强哲学素养培养,可以使学生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性规划人生道路,保持正确的航行,并以此为基础,实现自身素养的全面发展。[6]
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崛起,都离不开创新这一原动力。改革需要创新,发展需要创新,实现国家现阶段的发展目标更需要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加强大学生的哲学素养培养,也是促进其创新思维发展的重要途径。应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的,合理利用教学资源,促进学科的相互渗入和相互融合,在此过程中迸发出新思想、新创意,得到新的发现,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哲学不是让人变得深奥,而是让人恢复天真,激发最原始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出科学探索的欲望,获得创新能力的提高。
三、大学生哲学素养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
为了加强大学生哲学素养培养,本文在搜集相关资料和开展调查活动过程中,着重对大学生哲学素养培养现状和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大学生哲学素养培养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校方对大学生哲学素养培养的重视度不够,二是哲学素养培养内容实用性不强,三是哲学素养培养缺乏吸引力。[7]
相关调查资料显示,在接受调查的院校中,超过40%的学生认为学校对哲学素养培养不够重视,少数参与调查的院校没有开设哲学课程,还有相当一部分院校将哲学课程作为选修课,而且课程形式单一。大多数学校仅仅开设了哲学课程,很少组织学生开展讲座、研讨会、征文等哲学素养培养活动。另外,在学生之间更加缺乏对哲学素养培养的重视,只有极少数的学生会自主通过书籍、电视、网络等途径有意识的提高自身哲学素养,超过60%学生的哲学素养培养主要来自于学校开设的课程。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认为学校开展的哲学素养培养内容的实用性不强,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不能在实际的生活、学习中为学生提供有效指导。27%的学生评价哲学课程只重视理论说教,缺乏对哲学智慧的启迪。一些教师在开展哲学教学过程中,空话、套话不断,并要求学生强记哲学理论观点,从而造成39%的学生对哲学课程学习缺乏兴趣,甚至产生厌烦。
当代大学生的个性较强,思维敏锐,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强。同时,也容易对单一固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产生乏味感。调查结果显示,认为目前学校开展的哲学素养培养方式缺乏吸引力的学生达到了48%。在对哲学课程教学方法的调查中,采用“讲授法”开展哲学教学的比例达到了92%。能在教学过程中配合使用“自主学习法”、“探究式学习法”等教学方法的院校不足半数。[8]
四、加强大学生哲学素养培养的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培养理念
针对目前大学生哲学素养培养的存在问题,必须及时更新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哲学素养培养理念,矫正以往教育过程中存在的误区和片面性。全面提高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对学生哲学素养的重视,围绕学生开展哲学素养培养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为目的,将哲学素养培养内容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和教育氛围,开展多种形式的哲学素养培养活动,促进学生哲学思维和哲学应用能力的提高。[9]
(二)加强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
加强校内资源开发、加强校外资源、网络资源的合理利用。校内资源包括课程资源,党团组织资源、校园文化资源、学生活动资源等,既有物质资源,也有精神资源。应充分利用校内资源,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哲学素养培养活动,在实践过程中促进学生哲学素养的提高。积极引进社会资源和网络资源,比如组织学生参观纪念馆、烈士墓等,加强对先进思想和先进个人的宣传力度,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对学生的哲学素养进行熏陶。合理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自主培养哲学素养提供支持。加快校园信息建设,对复杂的网络资源进行过滤和筛选,使学生更容易获得自己所需的学习资源。
(三)开展有针对性的哲学素养培养
充分把握大学生的行为特点和个体差异,针对学生的发展需求,开展有意义的哲学素养培养。在开展哲学素养培养的过程中,积极加入时代元素,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提高教育内容的实用性。采取差异化的培养措施,针对学生道德水平、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差异,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开展多样化的培养形式,使哲学素养培养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每个学生个体的需求。
总而言之,哲学素养培养是当代大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价值观念、创新思维的培养都具有重要影响。应针对现阶段哲学素养培养存在的不足,积极采取有效的改善措施,不断提高学生的哲学知识储备量,提高学生的哲学应用能力,使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哲学思想、哲学情感和哲学精神。
[1]周娜.当代大学生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认同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
[2]张莉.师范大学生哲学素养培养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6.
[3]李阳.军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哲学素养培养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5.
[4]冯艳.微时代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及对策探析[D].广西师范大学,2015.
[5]何乐.大学生法律素养培育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4.
[6]马宁.媒介素养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3.
[7]邹英,张芳.关于大学生参加职业素养培训意愿的调查分析——以长春市高校为例[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1):25-26.
[8]闫岑,冯东霞.关于非中文专业大学生文学素养的现状分析——基于河南省四所高校的调查[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4):112-114.
[9]罗秀娟.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息素养合作培养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
[责任编辑 王云江]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college students' philosophical accomplishment
XU Wen-qu
(School of Business, Minnan Normal University, Zhangzhou 363000, China)
in the diversification of value, the backgrou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realize the foundation of our power revival is a multi-level, multi type talents. College students are the builders of the future of the country, cultivating philosophical literacy of students, so that students have a dialectical thinking, so that it can correctly deal with in life,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work that is an important task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 To enhance the philosophical accomplishment of students and to organize teaching activities, to enrich the students' thinking, let the students master the correct way of thinking, from a dialectical perspective to look at the problem, critical thinking, problem solving. The philosophy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literacy training, the main content of College Students' literacy training, the significance,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students' philosophy accomplishment
college students; philosophical accomplishment; investigation; analysis
10.3969/j.issn.1673-9477.2017.02.037
G642.0
A
1673-9477(2017)02-116-03
[投稿日期]2017-03-15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大学生哲学素养研究》(批准号:15BWW062)
许文曲(1982-),男,福建泉州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