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唱《兰陵王》的创作表演研究

2017-07-03吴晓玲

关键词:兰陵王邯郸钢琴伴奏

吴晓玲

(邯郸学院,河北 邯郸 056005)

合唱《兰陵王》的创作表演研究

吴晓玲

(邯郸学院,河北 邯郸 056005)

以北齐名将兰陵王的历史故事为素材,对原创合唱作品《兰陵王》的表演进行研究,从曲式分析、伴奏情感处理、演唱情感的艺术处理等方面对该作品进行了分析。

合唱;创作表演;曲式;伴奏;情感

兰陵王,北齐时期智勇双全的名将。他以面容俊美,常戴“大面”作战,骁勇善战而闻名,凄惨的结局更将他的人生具有传奇色彩。历史上著名的邙山大战中,兰陵王率军奋勇杀敌,勇冠三军,大败敌军取得大捷。遂做《兰陵王入阵曲》以鼓舞全军气势。《兰陵王入阵曲》成就了兰陵王一代战神的威名,此作品在民间广为流传,并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佳作。兰陵王死后被安葬在都城邺(今邯郸临漳县境内)以西,他的传奇故事作为邯郸地区优秀的历史文化保存至今。

兰陵王的故事被人们广为传颂,迄今为止以其为题材的各种音乐作品层出不穷。2015年,著名作曲家崔薇为河北工程大学男生合唱团量身定做了合唱作品《兰陵王》,整首作品时而如歌如泣,娓娓道来,时而气势恢宏,金戈铁马。一代骁勇善战的英俊战将伴随着那悲剧式的宿命跃入眼帘,

一、音乐的整体布局

二、整部作品的创作表演分析

该作品为男声四声部合唱,并列曲式,由快—慢—快三个段落构成。

1.在前奏(1-7)与引子(8-21)

前奏采用D羽雅乐调式,伴奏乐器包括钢琴、管子、鼓,其中,鼓最先进入,随后为钢琴的左手D羽(主持续)八度震音与右手的慢起渐快的上行四度双音,音量逐渐加强,情绪越来越高涨,然后戛然而止,引出管子的悠长而伤感的音调,管子的加入和连续纯五度的音程使作品增加了一丝悲凉和崆峒,具有较为浓重的拟古色彩。

在引子部分,主要运用二声部复调写法配以“啊”字人声衬腔,浑厚而沧桑的男声缓缓进入烘托出当时的历史背景,制造战前的紧张氛围。钢琴伴奏低音仍以D羽为主,和弦多为四五度叠置及附加音和弦琶音,第17小节中出现的#F预示着调式逐渐向E羽过渡,最终落于E羽和弦。演唱中,合唱团采用“呕”字演唱,不设音头,气息连贯支撑,在钢琴和管子的音响中声音缓缓引入,小幅度波动线条旋律线为主,采用级进手法,长线条渐强,直到引子结束达到高点,烘托气氛。

2.A段(22—52)

此段包含六个乐句,4+4+4+7+4+8,非方整结构,6/4、4/4变换拍子,E羽雅乐,整段歌词以四字短句为主,演唱时,逻辑重音放在第三个字。a、b两句的前三小节均为6/4拍,最后一小节为4/4拍,且每小节后两拍多为休止,具有古词吟唱顿挫之感;c句转回和声式复调,句尾落于V和弦,词句的音区与力度都较前两句有提升,6/4拍;d句为8小节长句,增强收束感。

此段歌词出自汉乐府《陇头歌辞》,陇山的流水,流离了山下。想着我孤身一个人,翩然走在空旷的野外。陇山的流水,也发出呜咽的鸣声。遥望着秦川,心肝都要断绝了……抒发了士兵征战沙场背井离乡的怅然愁苦的心情。演唱时需要演唱者在均匀的气息烘托下缓缓发声,始终保持长乐句的连贯性。钢琴伴奏主要以和弦琶音和颤音为主,琶音和弦如同竖琴一般优美而流畅,颤音在音量和力度上都比引子有所减弱,音色主要以平缓的叙述为主。

3.B段(53—80)

仿佛兰陵王布阵,作战场景的再现,五句式乐段,该五句e-f-e1-f-e2具有回旋性质,非方整结构,B羽调式开始,最终结束于E羽调式,转调乐段,较自由的4/5、6/4、4/4变换拍子,快板。开始由四声部以卡农式复调形式由低至高先后依次进入,随后改为T2单声部独唱,旋律短促跳跃,律动感强,与A段形成鲜明对比,钢琴伴奏旋律声部也采用与之相同的节奏,并在左手低音八度音程连续下行,右手四、五度和弦琶音以三连音的节奏型连续上行的烘托中达到高潮,从而表现兰陵王率五百骑兵的轻盈、矫健,描写了邙山战役中兰陵王戴假面巧妙布阵,诱惑敌军反败为胜的历史场面,音乐极具紧张氛围。

此段在演唱表演中要突出兰陵王征战沙场的激烈景象,由于主旋律在T1、T2声部之间穿插进行,各声部出现的衬腔“啊”需要唱得轻盈、流动、连贯,声部展现要清晰,突出演唱过程中的咬字归韵。乐句中很多标有着重记号的地方,音头要加重,多运用气息的支撑,状态兴奋,精神饱满的显示军队的威武气势。

4.连接(81—95)与C段(96——114)

这15小节其中的8小节连接材料选自于B段中的4小节连接句,即把B段中的4小节连接做了节奏拉长、延伸的处理,进一步推向全曲的高潮段落C段。此段均为四度的级进及叠加,长线条的渐强处理,为C段歌颂兰陵王部分做强有力的支撑铺垫。

C段,四句式乐段,4+4+4+7,非方整结构,速度转慢,行板,4/4拍,G宫调式,中间过渡到D羽调式,最终结束于G宫调式,全段采用和声式四声部合唱,力度加强,气势恢宏,此段也为全曲的高潮段落,在段首第一小节便出现全曲的高点g2。伴奏中加入较为密集的鼓点,钢琴伴奏中以柱式和弦织体为主,和弦的厚度增加,音域加宽,增加了和弦的张力,描绘了北齐将士欢呼胜利,拥戴兰陵王的场面,气势磅礴、宏伟壮观。另外,在调式选择上除了较为频繁的调式交替,还采用了复合调式的手法,这种复合调式的手法也大大地增加了此段的力度。

在表演过程中演唱者可以模仿歌剧的专业演唱方法,运用高位置的头腔共鸣以及流动的气息支撑,推动声音的展现,增加作品的张力;全曲的高潮部分需要演唱者饱满的演唱状态为基础。

三、结语

河北工程大学男声合唱团以一曲荡气回肠的《兰陵王》在全国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并受到了专家们的好评。作曲家缜密的思维和巧妙的创作,指挥对合唱作品的情感把握,和作品风格的精心雕琢,对合唱队员音色情感的恰当处理,将兰陵王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淋漓尽致的展现眼前。

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是一门情感艺术。原创作品《兰陵王》以合唱的形式生动的刻画了骁勇善战的兰陵王的英雄形象和悲剧命运,是一部优秀的合唱作品。通过这首作品的广泛传播,使得人们加深了对邯郸地区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同时将高雅艺术进校园的进程有力的向前推进了一步。

[1]杨民康.中国民间歌舞音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

[2]周青青.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教程[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 王云江]

Study on the creation and performance of choral works “lanling King”

WU Xiao-ling

(Handan College, Handan 056005, China)

Based on the story of the famous Lanling King in the North QI Dynasty,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originally choral performances of the Lanling King. The study delicately analyzed the music framework, emotional handling in accompany, and emotional singing. The choral work was lively described a figure through words explanation.

chorus; creative performance; form; accompaniment; emotion

10.3969/j.issn.1673-9477.2017.02.040

G642.0

A

1673-9477(2017)02-125-02

[投稿日期]2017-01-19

2015年度河北省文化艺术科学科研项目(编号:HBWY2015-Y-G025)

吴晓玲(1978-),女,吉林双辽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音乐学。

猜你喜欢

兰陵王邯郸钢琴伴奏
形、韵、意——咏叹调《有一颗爱心飘落》钢琴伴奏分析
邯郸在哪里?
兰陵王:英年早逝的顶流男神
北齐从此无将军
京剧大面
浅谈舞蹈基训课的钢琴伴奏
钢琴伴奏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作用
乐感的培养与钢琴伴奏的实践学习
邯郸-电镀厂主非法排污获刑
兰陵王的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