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阅读泛化对大学生学习能力影响分析
2017-02-25韩璐鲁宽民
韩璐,鲁宽民
(西安理工大学,陕西 西安 710054)
数字阅读泛化对大学生学习能力影响分析
韩璐,鲁宽民
(西安理工大学,陕西 西安 710054)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日新月异地发展以及网络的普及化,我们迎来了全新的数字化时代,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已经网络化了。阅读作为人们获取知识最基本的手段,强烈地受到了网络新媒体的冲击。在高校中,数字阅读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进行交流的主要方式,并呈现出泛化的倾向,这也冲击着大学生的学习能力。文章在观察大学生数字化阅读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其利与弊,积极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微信、微博、QQ等信息传播手段,规避弊端,提升学习效果,增强理性阅读能力,丰富自身知识结构。
数字阅读;泛化;学习能力;分析
网络信息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及学习方式,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都因信息化的深度介入而被深刻改写。网络信息的发达,以技术为依托的阅读工具多样性,使得阅读的门槛大大降低,知识索取与信息交流惠及到全体草根网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电子阅读器等颠覆了人们传统的阅读习惯,造就了数字化阅读的普及、泛化。《2015年数字阅读白皮书》显示:我国已进入全新数字阅读时代。2015年,中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达到2.96亿,通过手机进行阅读的用户占到52.2%,是电脑阅读用户的两倍,手机成为用户数字阅读的首选载体[1]。而在高校中,不论是闲暇还是课堂,数字化阅读形成的“低头族”现象,给高校的教与学提出了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数字阅读已成为高校学生阅读的重要方式
(一)数字阅读的概念、特征
何谓“数字阅读”?在科技发达的新时代,基于载体的不同,阅读手段分为传统的纸质文本阅读方式和依于互联网而新兴起的数字化阅读方式。数字阅读主要指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将各种信息制作成电子版读物再向读者呈现出来的阅读方式。数字阅读区别于传统阅读的显著特点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资源内容的海量性。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行各业都有专职的人员在网络上进行信息资源的编写和更新,同时,网络也把全世界的人们联系在了一起,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兴趣点,形成各式各样的论坛、贴吧、网络社区,大家进行信息的交流。所以网络信息资源是极为丰富的,并由此形成了巨大的信息库。
第二,查找信息的便捷性。网络信息的优点,在于信息量巨大,方便、快速。网络中巨大的信息来源是传统纸质文本阅读方式所无法比拟的,而搜索引擎的出现让我们可以快速定位所需问题答案的信息源,为之后的准确信息检索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捷性,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和学习的效率。
第三,读者交流间的互动性。网络是一个连接全球各地区的大纽带,使得读者间的阅读交流不受时间与地域空间的限制。读者既可以是信息的接收者,同时也可以是信息的发起者,通过各种社交软件同步的与他人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这无疑提高了读者对阅读的热情,极强的参与性也使得信息的传播与交流更加快捷。
(二)数字阅读丰富了高校学生学习内容
数字化阅读根基于网络大环境,网络资源丰富,专业知识、社会时政、数码影像、电子竞技、财经信息、国际文化、军事科技、体育娱乐等不同领域的信息应有尽有,能够满足大学生对各类知识信息的需要。数字化的阅读手段使得大学生不仅是信息的接收者,同时也是信息的发布传播者,大学生可以自由地发表言论观点进行交流,一方面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大学生对信息知识的迁移和内化,在学习过程中养成发现学习的方法,能够使大学生具有学习的主动建构性,成为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提高了大学生的技术素养。这种开放性的空间为大学生营造了一种自由舒适的阅读体验,丰富了高校学生的学习内容,为大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条件。
(三)数字阅读颠覆了传统的学习方式
通过书本、纸笔这种传统的学习方式也在数字化阅读盛行的时代发生了变化,阅读形式由传统纸质文本阅读的单一化向多元化进步,新媒体阅读方式层出不穷,从阅读媒介上可以从电脑、电子书、手机等多种方式进行,阅读手段数字泛化冲破了传统的在校学习,阅读不再受时间地点的局限,大学生无时无刻都能够进行全球信息的汲取,无论是在学校课间,在地铁上,在等餐中等任何空闲时间都可以进行阅读,克服了传统纸质读物沉重、不易携带的局限性。从阅读技术上又有最新的云阅读、微阅读、多链接阅读等一系列最新的概念,也就是说数字化阅读打破了传统的文字阅读,在文字中穿插图片、视频等更加直观清晰的动态演示和讲解,使大学生在相对轻松的状态下就掌握了知识,缩短了技能掌握的时间,使学习变得更加高效。不难发现,相对于传统的纸质读物来说,大学生对数字化阅读抱有极强的新鲜感,这增强了他们对学习的期望,这种充分兴趣化的学习,对大学生知识的汲取就起着绝对推动作用。
二、数字阅读的泛化易对高校学生理性学习造成负面影响
随着数字阅读的兴起,阅读方式的转变对大学生的学习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浅阅读”是网络阅读的“通病”所在,是一种浅层次的、以追求娱乐为最终目的的阅读形式。一旦形成“浅阅读”的阅读习惯,就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习能力,无法真正掌握和利用所学的知识。
(一)数字阅读泛化的“浅表性”会降低学生的创新能力
阅读手段数字泛化对高校学生的深入阅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学生在检索到所感兴趣的信息后,往往只是囫囵吞枣式地进行浏览,而失去了思维专注和注意力集中的能力,多数情况下不会对信息进行细心的品味和分析,往往只是略知大意[2]。同时,便捷的阅读手段也增加了高校学生学习的懒惰性,一部分学生不再是通过独立思考来寻求答案,而是更青睐于在网络上进行提问,获取现成的答案,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水功能区划是依据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结合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社会需求,将河流、湖库按照不同的使用功能划分为不同的水功能区。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开展长江干流水资源保护规划工作中就提出了按水功能区划分水域的思路,形成了早期水功能区的概念。1998年,按照水利部要求,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开展水功能区划分技术研究工作,研究成果由水利部印发作为指导全国水功能区划的技术文件。在2002年《水法》中将水功能区管理制度作为水资源管理的基本制度,2003年出台的《水功能区管理办法》对水功能区管理制度进行了细化。
(二)数字阅读泛化的“碎片性”会冲击学生知识系统化
手机的功能便捷加上书本的不易携带,新时代更多的学生钟情于数字化的阅读方式。最熟悉不过的场景就是餐厅等餐的顾客以及乘坐地铁的乘客,通常会用手机、平板等载体进行阅读,微博、微信几乎是很多学生每天的“必修课”,虽然表面上看在打发无聊时间的同时又能增加知识储备,但实际上所掌握的知识点过于零碎。其次,高校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丰富,被实践活动、社团等交际占用大量时间,致使数字阅读的频率增多但缺乏深度[3],这种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方式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知识的系统化都是一种冲击,学生不能静下心来慢慢品味一字一句,掌握新知识的方式往往都是将过于零散的小点整合起来,不能够深入了解掌握。
(三)数字阅读泛化的“娱乐性”会分散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网络的自由言论、自由发表的环境造成了信息的良莠不齐,不良信息夹杂其中,大学生在数字化阅读的同时对部分信息无法做到正确甄别,容易受其影响,摄入到虚假暴力色情等垃圾信息,不利于大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健康[4]。其次,在网络环境下进行信息收集过程中,也容易被页面出现的与学习无关的图片、视频、链接所吸引,分散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偏离了学习目标,造成信息迷航,降低了阅读与学习的能力。
(四)数字阅读泛化的“虚拟性”会影响学生的是非判断力
越来越多的学生是通过网络去了解外部世界,他们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并不是在客观环境中自我感知的。长期接触“虚拟性”的信息,会对那些缺乏真正实践和对某类问题本身就存在偏见的学生产生重大的影响,会严重破坏学生的是非判断力,进而加上某些网络媒体的利益使然,发布博眼球式的大量不实信息,更加使缺乏社会阅历的学生价值观涣散[5]。
三、发挥数字阅读优势,不断开展理性教育,提升大学生学习能力
(一)正视网络阅读与传统阅读间的博弈
传统的纸质阅读与新兴的网络阅读都有其优势,也都有不足之处。数字化阅读的兴起的确对书本杂志造成了或多或少的冲击,我们应正视二者之间的博弈,寻求二者之间的平衡[6],在学习过程中不应该一味地追求网络带给我们的便捷、快速的阅读体验,书本的厚重感以及纸质读物有时候会带给我们不一样的阅读感受,纸质阅读的逻辑连贯性及精神传承是数字阅读所无法比拟的,它能够使我们静下心来慢慢品味一字一句,随时记录下笔记。大学生也应该适时地选取合适的阅读手段,在传统阅读和网络阅读中做到相互整合和补充,提高学习能力。
(二)进行阅读指导,增加阅读反馈评价机制
面对网络的众多资源,教师应发挥其相应的作用,在大学生进行网络阅读过程中做好引导者的工作,对其进行阅读指导,可以规定大学生的阅读范围,更有效地解决学生“选择困难”的问题,培养他们学会学习的能力。其次,既然微博、微信、QQ等信息传播手段已成为主流,那引导大学生合理运用网络进行学习则是至关重要的,增加阅读反馈评价机制,学生应每隔一段时间将近期阅读情况进行反馈,教师进行评价,了解大学生的数字化阅读进程和效果,确保大学生数字化阅读的速度和质量,掌握相关知识的程度,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课堂组织教学应多元化
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中心环节,但在高校中,学生在课堂上把玩手机的现象屡见不鲜。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不应一味地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要适时变更模式,采取主体间性进行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使他们能放下手中的手机,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因此,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应改变传统的照本宣科,与学生合作学习。在课堂环境上,努力营造一个主动、活泼的氛围,使每个学生都加入到课堂学习讨论之中。形成自己与学生都认同的教学组织模式,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渴望。
(四)自主学习精神的建设
对于大学生而言,课余生活丰富,自主学习精神的培养必不可少。教师应进行开拓性的工作,从单纯注重知识的传授转为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习惯,懂得对新兴的数字化阅读手段进行合理的使用,更加便捷迅速地掌握所需知识技能,充分激发学生的生命力和智慧潜能。
可见,如何提升大学生学习能力,高校应理性面对新时期阅读手段数字泛化这一趋势。数字化阅读在高校学生中已经普遍化,高校应有效引导大学生理性开展数字阅读,助力自身树立健康思想。大学生也应拓展数字阅读领域,借助数字阅读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提升自己的精神文化消费品质,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进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
[1]数字阅读白皮书发布:2015数字阅读用户规模达到2.96亿,人民网,2016,4,13.
[2]钟志贤.数字阅读的陷阱与规避[J].电化教育研究,2016(12):16.
[3]严贝妮,汪东芳.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数字阅读行为研究—基于安徽省5所高校的调查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7(3):89.
[4]王锰.美国国民数字阅读行为影响特征分析及启示[J].图书馆杂志,2016(11):15.
[5]周斌.数字阅读的消极影响及其原因探究[J].编辑之友,2016(5):16-17.
[6]孔超,丁璇.江苏省大学生数字阅读现状调研报告[J].出版广角,2016(1):36.
[责任编辑 王云江]
Analysis of generalization of digital reading’s effect on undergraduates’learning ability
HAN Lu, LU Kuan-min
(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Xi’an 710054, China)
With the progress of the tim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ange rapidly, and the network is blossoming, we ushered in the new digital era, the network has become a necessary part of people’s daily life. Reading, as the most basic measure for people to acquire knowledge, also have been impacted by the network media powerfull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igital reading has become the main way to obta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and presents the tendency of generalization, affects the learning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On the basis of observing the digital reading in college students,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discusses how to use the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method preferably, avoid disadvantages, lead to the improvement of learning outcome and rational reading ability, to enrich ourselves.
digital reading; generalization; learning ability; analysis
10.3969/j.issn.1673-9477.2017.02.031
G64
A
1673-9477(2017)02-099-03
[投稿日期]2017-02-26
陕西省社科基金(编号:2015A008)
韩璐(1992-),女,陕西西安人,硕士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